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与multisim仿真(附工程文件)

2022-07-20 14:29:43 浏览数 (1)

目录

3.1  实验目的

3. 2  实验原理

3.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4  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3.5 实验报告与思考题


3.1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方法,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3. 学会用电流表测量各支路电流。

3. 2  实验原理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电流的基本定律。即任何时刻,在集总电路中,对任一节点(闭合面)而言,所有支路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即∑I=0。如流入该节点(闭合面)的电流为正,则流出该节点(闭合面)的电流为负(也可以反过来规定)。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所有支路的电压降代数和恒等于零,即∑U=0。通常,凡支路或是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者为正,反之为负。

基尔霍夫定律的形式对各种不同的元件所组成的电路都适用,对线性和非线性都适用。运用上述定律时必须要注意各支路或闭合回路中电流的正方向,此方向可预先任意设定。

3.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选取元器件,搭建如图3-1所示的实验电路。

图3-1  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图                    3-2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图

(1)先将直流稳压电源输出调节为4.5V;

(2)电路连接好之后,依次测量电阻R1和R2的端电压U1、U2和电路中的电流I,测量数据填入表3-1中,并求∑U,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取顺时针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表3-1  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U(V)

U1(V)

U2(V)

I(mA)

ΣU

理论值

-4.5

3

1.5

5

0

实测值 (电压表内阻1G欧)

-4.5

3

1.5

5

0

实测值 (电压表内阻1k欧)

-4.5

2.786

1.714

7.429

0

2.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选取元器件,搭建如图3-2所示的实验电路。

(1)先调节直流稳压电源输出为5V,然后将电路图3-2连接成电路图;

(2)电路连接好之后,将万用表调到直流电流挡,依次测量各支路的电流,测量数据填入表3-2中。

(3)在测量电流时,分别将电流表内阻设为1n欧和1欧进行测量,对照理论值,比较测量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电流方向取流入节点为正,流出节点为负。

表3-2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3.4  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1. 验证KVL、KCL时,电压源的电压也要进行测量,实验中给定的值仅作为参考。

2. 测量电压、电流时。不但要读出数值来。还要判断实际方向,并与设定的参考方向进行比较,若不一致,则该数前应加“-”号。

3.5 实验报告与思考题

1.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2.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节点,验证KCL的正确性;

3.对误差原因进行分析。

4.思考题:

(1)测量电压、电流时。如何判断它们的正负号?正负号的意义是什么?

答:测量交流电压、电流时,没有正负之分。当测量直流电时,与选取的参考方向有关。当选取关联参考方向时,若求解计算得到的数值是一个正数,则说明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相同,如果求解得到的数值是负值,则说明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相反.当选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若求解得到的数值是正,则说明实际电流电压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若为负号,则说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正负号的意义就是表示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之间的关系。

(2)比较表3-1、3-2中的理论值和实测数据,观察是否有误差,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 有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即是电压表并非理想电压表,其阻值偏小时会让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明显,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同样,电流表并非理想电流表,其阻值偏大时会让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明显,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而产生误差。

(3)计算表3-1中的ΣU和表3-2中的ΣIA是否为零?为什么?

答:计算表3-1中的ΣU和表3-2中的ΣIA为零。这证明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即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电动势的代数和。也证明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即电路中任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初学电路分析,可能存在错误之处,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受于文本原因,本文相关实验工程无法展示出来,现已将资源上传,可自行下载。

山东大学电路分析实验3工程文件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其它文档类资源-CSDN下载山东大学电路分析实验3工程文件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详解博客地址:https://blog.csdn更多下载资源、学习资料请访问CSDN下载频道.

sdn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