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基础扫盲

2022-07-29 20:14:57 浏览数 (1)

今天和大家浅谈一下存储器相关基础知识,如图1所示我做的一个脑图分类,我们按照这个分类逐一讲解。

图1 存储器分类示意图

01

磁性存储器

(1)机械硬盘通常都是由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部份组成。

盘片:一般由铝合金或玻璃材料制成,上下盘面都涂有磁性材料。

磁头:一般由铁磁性材料制成,上面绕有读写线圈,用来实现“电←→磁”转换的重要装置。

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组扇区组成。

扇区:通常是512Byte数据和一些扇区标识信息组成。

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效率,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一个柱面写满后,才移到下一个扇区开始写数据。

图2 机械硬盘主要组成

(2)存储原理:通过电磁变换,利用磁头写线圈中的正负脉冲电流,将磁头下方区域磁化为不同方向,以此代表0和1;反之,通过磁电变换,利用磁头读出线圈,可将由存储元的不同剩磁状态表示的二进制代码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图3 机械硬盘存储原理

02

半导体存储器--ROM

(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不可擦除,数据由工厂写入,一次写入机会。

(2)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不可擦除,用户可以用专用的编程器将自己的资料写入,但也只有一次写入的机会。

(3)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紫外线可擦除,用户可以重复操作,但需要用到专用的擦除器和编程器。

(4)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除,彻底摆脱了EPROM Eraser和编程器的束缚,只需用厂商提供的专用刷新程序用户就能轻松修改内容。EEPROM如今依然被大量使用,很多芯片、模组的固件信息依然存放在EEPROM中。

(5)Flash又称闪存,本质上也属于EEPROM的一种。但Flash和一般EEPROM区别在于Flash以扇区(block)为单位进行操作,而一般的EEPROM则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操作。Flash的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也更低。

a、浮栅( FG ,Floating Gate)存储原理

Flash 每个存储单元类似一个标准 MOSFET,但有两个栅极,顶部的是控制栅(Control Gate, CG)和夹在两层二氧化硅绝缘层之间的浮置栅极(Floating Gate, FG)。由于 FG 在电气上是绝缘独立的, 所以进入的电子会被困在里面,在一般的条件下电荷经过多年都不会逸散,这也是Flash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的原理。

图4 浮栅存储原理

b、数据写入

向数据单元写入数据的过程实际就是向浮栅中注入电子的过程。NOR型 Flash通过热电子注入的方式(Channel Hot Electron injection,CHE)给浮栅充电,NAND型Flash通过F-N隧道效应(Fowler Nordheim tunneling)给浮栅充电。

----热电子注入:

当在漏和栅极上同时加高电压,沟道中的电子在 Vd 建立的横向电场加速下获得很高的能量。这些热电子在PN结附近碰撞电离,产生高能电子,在栅极电场的吸引下,跃过 3.2eV 的氧化层电子势垒,形成热电子注入。

图5 热电子注入示意图

----F-N隧道效应:

当在栅极和衬底之间加一个电压时,在氧化层中会建立一个电场。一般情况下.由于SO2 和 Si 界面的电子势垒很高(3.2eV),电子很难越过势垒注入到多晶硅栅中。当氧化层中电场达到 10MV/cm,且氧化层厚度较小(0.01 微米以下)时,电子将发生直接隧穿效应,穿过氧化层中势垒注入到浮栅中。

图6 F-N隧道效应示意图

沟道热电子注入模式工作电压较低,外围高压工艺的要求也较低,但它的编程电流很大,有较大的功耗。隧穿模式的功耗小,但要求有更高的编程电压,外围工艺和升压电路也就较为复杂。

c、数据读取

读出操作时,控制栅极上施加的电压很小,不会改变浮栅中的电荷量,即读出操作不会改变FLASH中原有的数据,也即浮栅有电荷时,D和S间存在导电沟道,从D极读到‘0’;当浮栅中没有电荷时,D和S间没有导电沟道,从D极读到‘1’。

d、数据擦除

由于空穴的有效质量和氧化层界面势垒均比电子要大,所以CHE 方式不能用于 FG 中电子的擦除。因此NAND和NOR Flash中都采用F-N隧道效应将浮栅中的电荷挪走。即在衬底和栅极之间加一个正向电压。

图7 数据擦除示意图

e、Tips

----为什么存储器都有写入擦除次数限制?

每次写入和擦除操作都是电子进出二氧化硅绝缘层的过程,长此以往会造成绝缘层的老化,浮栅就无法很好地锁存住电子,进而造成数据丢失。通常SLC有十万次以上的可擦写次数,MLC有几千到上万次不等,TLC只有几百次。

----为什么存储器不允许带数据状态下进行高温操作,比如焊接?

高温会使浮栅中的电子做热运动,产生较大的能量,从而造成电子在无外加电场的情况下发生隧穿效应,造成数据丢失。严重情况下会损伤绝缘层,造成硬件坏块(bad block)。

图8 电子在浮栅中运动示意图

(6)NOR Flash的结构特性

NOR Flash每个bit line的基本存储单元是并联的,因此它有如下主要特征:

a、并联结构决定了金属导线占用较大面积,因此NOR Flash存储密度较低,不适用于data-storage。

b、并联结构决定了NOR Flash的存储单元可独立寻址,读取效率高,因此适用于code-storage,程序是可以直接在NOR Flash中运行的。

c、NOR Flash 采用CHE的方式写入,因此擦/写速度较慢,功耗较大。

图9 NOR Flash结构示意图

(7)NAND Flash的结构特性

NAND Flash每个bit line的基本存储单元是串联的,因此它有如下主要特征:

a、串联结构减少了金属导线占用面积,因此存储密度较高,适用于大容量存储场合。

b、串联结构决定了NAND FLASH无法进行位读取,也就无法实现存储单元的独立寻址。此程序不可以直接在NAND 中运行,因此NAND是以Page为读取单位和写入单位,以Block为擦除单位。

c、NAND FLASH写入采用F-N隧道效应方式,因此NAND擦除/写入速率很高,适用于频繁擦除/写入场合。同时NAND是以Page为单位进行读取的,因此读取速率也不算低(稍低于NOR)。

图10 NAND Flash结构示意图

(8)2D&3D NAND

2D NAND 真实的含义其实就是一种颗粒在单 die 内部的排列方式,是按照传统二维平面模式进行排列闪存颗粒的。相对应的,3D NAND 则是在二维平面基础上,在垂直方向也进行了扩展。在同样体积大小的情况下,极大地提升了闪存颗粒单 die 的容量体积。

图11 3D NAND结构示意图

03

半导体存储器--RAM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可以随时读写,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介质。RAM工作时可以随时从任何一个指定的地址写入或读取信息。它与ROM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的易失性,即一旦断电所存储的数据将随之丢失。

RAM在计算机和数字系统中用来暂时存储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

当前主流的RAM主要分为SRAM、DRAM和SDRAM三种。

图12 内存条示意图

(1)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储器),它是一种具有静止存取功能的内存,可以做到不刷新电路即能保存它内部存储的数据。其优点是速度快,不必配合内存刷新电路,可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缺点是集成度低,功耗较大,相同的容量体积较大,而且价格较高,少量用于关键性系统以提高效率,如SOC的cache。

如下图为一个6管结构的1bit基本存储单元。M1~M4构成两个交叉耦合的反相器,M5~M5存储基本单元到用于读写的位线的控制开关,整体等价于一个锁存器。

图13 SRAM结构示意图

(2)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储器)是最为常见的系统内存。DRAM使用电容存储数据,由于电容的持续放电,DRAM 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为了保持数据,所以必须隔一段时间动态刷新一次。其优点是接成都高,价格便宜,只是速度次于SRAM。我们使用的电脑和手机的运行内存几乎都是DRAM。

如下图为DRAM的一个1bit基本存储单元。通过行列地址线控制MOS的通断实现对存储数据的刷新和读写。

图14 DRAM结构示意图

(3)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为DRAM的一种,同步是指Memory工作需要同步时钟,内部命令的发送与数据的传输都以时钟为基准;

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为双信道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是新一代的SDRAM技术。目前已经发展至DDR5。

图15 SDRAM内部框图

04

新型存储器

(1)STT MRAM自旋转移力矩 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结构示意图如下,每个 bit 单元都包含一个晶体管外加一条垂直排列的隧道交叉点。该隧道交叉点包含两个磁体,其一的北极永远指向上,其二则为自由磁体、其北极可在向上与向下间切换以代表存储 0 或者 1。

MRAM STT 的访问时间在 纳秒级别且写入功耗极低(只有7.5uA),速度表现远超过闪存甚至接近 DRAM。STT MRAM 的关键性优势在于结合了非易失性与无限使用寿命,数据驻留时间可达10~20年。

MRAM最大的缺点是存储单元之间存在干扰,当对目标位进行编程时,非目标位中的自由层很容易被误编程,尤其是在高密度情况下,相邻单元间的磁场的交叠会愈加严重。

图16 MRAM结构示意图

(2)RRAM阻变式随机存取存储器)结构示意图如下,典型的RRAM由两个金属电极夹一个薄介电层组成,介电层作为离子传输和存储介质。电压引起存储介质离子运动和局部结构变化,进而造成电阻变化,并利用这种电阻差异来存储数据。

RRAM擦写速度快,可以达到100ns以内。因其读写读写方式和NAND方式不同,其使用寿命大大提高。部分RRAM材料还具备多种电阻状态,使得当个存储单元存储多位数据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存储密度。

RRAM的相邻单元串扰和器件微缩能力难以兼顾。

图17 RRAM结构示意图

END

本期《存储器基础扫盲》就讲解到这,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