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互联网的产品、运营,经常会做活动,有些是长期的、日常的活动,有些是短期的、不定期的活动。每次活动都会有一定的资源投入,可能是技术研发的人力投入,也可能是奖品或者服务器的成本。当然,也期待有一些活动效果,可能是希望提高老用户回归,新用户注册,提高活跃度、充值和消费等。大家做活动前,肯定也会一定的评估,希望是小投入有大产出。当然也会有活动后的总结、复盘,做得好是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是因为什么,怎么推广,怎么改进,也会有很多经验分享。而这次的分享,没有太具体的讲某次活动的经验,而是从更多的可能性方面来做更多的分析和对比。后续有补充,也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定义两个名词: 活动发起方,商家,定义为甲方。 活动参与方,用户,定义为乙方。 后续,我们简化说明,直接使用甲方和乙方。
大纲:
- 1 一切的基础前提——资源的稀缺性
- 2 活动形式、方法有哪些
- 3 如何做到小投入大产出
- 4 脑洞,2012诺亚方舟船票
- 5 总结,为目标选择方法
一切的基础前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也是经济学的基础前提。试想,物资极度丰富,按需分配,完全的共产主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时候,还需要金钱吗,还需要分工吗,还需要交易吗?但是,人心和欲望同样是无限的,真的可能存在极度丰富吗?人人都似林志玲,永远18岁?
有了这个基础前提,再来看看,我们做的活动,肯定也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才会让大家有争抢有收获的效果。活动中能够提供的奖励、奖品是比较有限的,这个有限,可能是总数量的限制,可能是人均可获取的数量限制,可能是获取的时间段限制。总之,因为有限,所以才需要去争取。总之,因为有限制,所以获取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的规则,一定的条件才可以。
于是,做一个活动,会有下面的基本说明描述:
1 活动的奖励奖品;
2 活动的参与规则;
这些也是乙方非常关注的两个方面,投入什么,收获什么。
同样,也是甲方非常关注的两个方面,投入奖励奖品的预算是多少,活动中用户参与后我们可以收获多少。
所以,要做好一个活动,需要极大的产生甲方与乙方的双赢,各取所需。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背道而驰。乙方希望奖品收获越多越好,甲方希望奖品投入越少越好。乙方希望参与门槛越低越好,甲方希望参与产出越多越好。两个完全矛盾的投入与收益模型,又怎么达成统一呢?
人们都希望无本万利,但是,也知道这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也是可以接受有所投入和有所收获,只是看这个投入是否值得。有些人非常在意自己的投入,不太在意活动里面的收获,那么这些人可能就不会有什么意愿来参与。有些人不在意自己的投入,非常在意活动中的收获,这些人就会积极的参与进来。所以,这就非常考验甲方对活动的设计能力,怎么设置奖品,怎么设置活动规则。怎么可以投入较少的成本,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并且有更多的产出。
活动形式、方法有哪些
1 抽奖,看运气,随机获得奖品
[英雄联盟,掌盟福来Day 周周月月有大奖,活动地址]
抽奖资格是否有门槛,抽奖数量是否有限制,这些都会是活动规则中要考虑的。这种活动相对比较轻松、简单、可控,用户接受度高、参与门槛低,用户都是可以免费参与,活动的吸引力与奖励奖品有很大关系。一般奖励奖品会有好多种,获取概率也会很不一样。鼓励参与的奖励奖品还是要设置的,可能是优惠券、代金券一类的额外宣传活动。
这种活动的成本投入对于甲方来说,想要吸引更多人,收获更多用户数据,就需要有更多投入,总体规模是比较有限可控的。对于乙方来说,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就看活动规则的复杂度了,一般来说都不会有太高门槛,而收益方面就看奖品的大小、奖品的数量,这些决定了中奖的概率以及中奖后的惊喜程度。
这种活动对于调动用户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比较有限,因为最后还是拼运气,所以,可以把抽奖活动做成一种比较常规性的活动,对日常活动的一个补充和丰富。
问:常年都存在的抽奖活动真的有必要存在吗?
2 秒杀,拼速度,先到先得
[腾讯云精选秒杀,活动地址]
典型应用场景,电商类活动比较常见。需要花钱购买,但是因为数量有限,或者特别低价,会出现供求远远小于需求,给人感觉就是抢到就是挣到。当然,如果商品确实稀缺,市场存在价差,也就会有黄牛。这类活动的周期非常短,可能就一秒钟,几分钟就结束了。但是,甲方和乙方在其中投入的成本都很大。甲方要维护秒杀系统的稳定性和速度,对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维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服务器和带宽投入也很大。乙方想要顺利抢到,当然也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活动开始之前就要等着,甚至还要升级带宽,找多个设备一起来抢,甚至找来亲朋好友多人一起来试,所以参与的人数会更多。整个活动过程大家都绷着一股劲,用户就希望自己能更快些,商家希望系统能抗住并发量。
既然成本这么高,为什么还会出现秒杀这种形式呢?把抢购的商品也做成抽奖的形式,定时开奖不就好了。这里有几个很明显的差别,一是效率不一样,秒杀只要一秒钟就能知道结果,而抽奖可能要等几小时甚至一两天。而且主动性不一样,秒杀对于用户来说是可以通过积极准备、快速反应可以主动获取的可能性,而抽奖是一种很被动的听从命运安排的感觉。参与意愿特别强的用户会更倾向于秒杀的形式,那些佛系的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抽奖的形式。
问:为什么商城、火车票要用秒杀的形式,而不用抽奖的形式呢?购物、买票的时候,这两种活动类型,你更倾向于秒杀还是抽奖呢?
3 竞价,价高者得,土豪速来
典型应用场景,上海、深圳、广州的小客车牌照竞拍,古董字画的竞拍,土地、项目的招投标,就是用的这种方式,竞拍,价高者得。
那么,火车票是不是也要用竞拍呢?新手机上市,不用秒杀而用竞拍,是否合适呢?
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现实情况就给了我们结果。
所以,我们可以大概知道,竞拍的形式对于数量较大的商品,对于日常大众的消费品是不合适的。而数量很有限,价值很高,参与人也比较小众的商品,用竞拍的方式就比较合适了。
竞拍的活动成本对于甲方、乙方都是比较高的。因为一般价值较高,所以乙方需要有押金。甲方组织竞拍,价格都是公开的,给大众传导的价值观有比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单一的价格作为竞拍标准,简单效率高,投入和收益也非常直接明了。真正需要的用户、愿意承受更高成本的用户得到商品,商家也是利益最大化。
问:对比一下北京、上海、深圳的小客车指标获取方式,北京是只能摇号,上海是只能竞拍,深圳是一半摇号一半竞拍,哪种方式更可取?为什么?
4 综合评分排名,高质量的优先,低质量的排队等待
典型应用场景,中小学积分上学,积分落户和公租房积分轮候等。有限的资源优先供应给更优质的目标用户,同时又要照顾到整体的公平性。所以,这里的评价标准变成了综合评分,于是就会出现很多项目的客观标准。
竞价的标准是价格,综合评分的标准就会更多元化,也会更加复杂。在这些标准之下,肯定是有大量的用户是很难得到高分,用这种方式筛选淘汰掉这些不符合要求的用户。
综合评分的方式在大量的活动中都会用到,哪怕是抽奖活动,也会有一些人为的限定条件,比如:新老用户的抽奖资格不一样,这些条件,其实也是综合评分的一部分。
前面有说到,综合评分排名的方式要照顾到整体的公平性,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每一项标准,都是具有歧视性的。比如:学区内户籍儿童100分,这就强调了学区的区别对待,又有户籍的区别对待,还有住房不同的歧视性。那么,真的可能为了尊重每一个人而取消全部的限制条件,所有人来摇号上学吗?除非国家能够完全统筹安排,每一所公立学校都是一样的标准、设施、经费、条件。如果所有学校都要保持一个水平,怎么鼓励学校争优呢?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是一个水平的差或者更差。对比美国教育,公立学校可以做到完全的就近入学,没有歧视,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富人区的公立学校就是更好,而且更好地学校都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评价标准又变成了价高 综合评分。
那么,为什么上学、落户、公租房会是典型的使用综合评分的方式,而不用抽奖、秒杀、竞拍呢?首先,综合评分的方式可以比较容易选拔出来优秀生源、人才等,促成学校、城市的正向发展。其次,客观标准的制定,也是可以引导大众往某些方面去努力,这也能促进某些方面的发展。还有,标准出台后,会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价值观取向也不会只向钱看,毕竟还是要考虑大众的感受和接受度。
当然,综合评分排名也会比竞拍要复杂些,要求更多了,选择的结果对甲方的目标来说会更加精准。
问:中小学的学位,是否可以参考小汽车指标,用竞拍、摇号的方式?反过来,小汽车指标,是否可以参考中小学的学位,用综合评分的方式?
5 专家评审,专业度极高,信权威
典型应用场景,晋升,评奖等。引入专业评审,意味着需要有专家的角色,而专家的人力、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整个活动参与的人太多,全部要专家一一点评和筛选,这个投入成本就太大了。所以,很多的时候,只有在最后的环节,才会引入专家评审,而在之前的环节中,还是会使用综合评分排名或者更广的范围来评审。比如:考研,会有标准的考试,就属于客观的评价,还有老师的面试,这就是专家评审,结果就是参照两方面的情况。
这类在专业领域的选拔,用抽奖、秒杀的方式肯定就非常不合适了,显得太随意。用竞价的方式肯定也不合适,倒卖文凭是违法的。综合评分的方法也会显得比较僵硬,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也是遭到了很多的抨击。
总结下来,在专业化领域,在小范围内的选拔,不能金钱量化和评价的时候,要做到灵活和专业并重,就可以考虑使用专家评审。
问:公司内的晋级,为什么不只使用综合评分排名的方式呢?
6 大众海选,票选,全名参与,宣传、拉票并举
典型应用场景,偶像电视节目海选,重大决策时的全名投票等。
这种方式需要有非常广大的用户基础,如果覆盖面比较小,那么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偏差。所以,如果活动的用户基础不够广,就要小心票选结果可能被操控,因为刷票、拉票的可能性会很高。这种方式因为要覆盖到尽量多的人,所以整体的成本会比较高,宣传要尽量多,用户活跃和参与度要尽量高,随着规模的扩大,这里的成本也就越大。
活动举办方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也会考虑使用海选、票选的方式,即使这里的投票结果可能会有所偏差,甚至鼓励大家去拉票。当然,活动中也会再引入综合评分排名或者专家评审的方法,然后再综合考虑得出最终的结果。
问:公司内的晋级,是不是可以考虑大众投票的方式呢?利弊有哪些呢?你之前做过的投票类活动,是被刷票困扰多点,还是因拉票带来更多的收益呢?
如何做到小投入大产出
小投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上面那么多种方法,他们的适用场景和效果也是非常不一样,那么,要怎么得到最大的产出呢?所以,我们需要先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制定方案。
这里,我们以内部员工知识分享的奖项举例。
先来了解下规则:
有限资源:每月3名,奖项 5000元现金奖励。
参与方式:原创文章。
评奖规则:AI打分(优质内容),大众票选(群众基础),专家评选(权威)。
在这里,同时用到了综合评分、票选和专家评审这三种方式。
公司的投入:奖金总共1.5w,专家评选时间,还有头条奖励100 50红包 小礼品。日常的成本还有平台的建设,算法的优化等。
员工的投入:写文章,拉票。
公司的收益:大量的优质原创文章,知识沉淀和分享的学习氛围。
员工的收益:奖项,奖品,奖金,总结能力和个人影响力的提升。
现在的评奖规则用到了三种方法,已经是比较合理的可以尽量的把最优秀的内容选出来。现有的奖励也是能激发大家积极参与,来贡献更多的优秀文章。
那么,怎么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活动的收益呢?
首先,AI打分
是不是可以把算法的侧重点公布出来,这是对内容产生的一个方向性指导,也是对所有人评选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硬性指标。从近期的评选活动中观察到,所有的文章入选头条文章貌似是必须的,而且绝大部分文章都是比较偏向产品、技术、运营、算法、设计等方向的硬核文章。能够直接看到的数值有:PV,收藏,顶,评论,打赏,还有被文集收录,转载,分享等操作。
还有一些是软性的评分标准,比如:原创性,创新性,新鲜度,广度和深度等。有时候,甚至可以有一些倾向性的指引,比如:活动专题类文章,新技术研究类文章等,目的是丰富某些类别、方向上的文章。
然后,是票选的部分
不论是80进10,还是80进20,这个环节是现在最有争议的部分,也能看到其他的一些活动为了避免这里面的坑,而不得不放弃了票选的环节。其实,票选的环节很容易理解,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给每个人投票权,但是现在效果并不好,原因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投票权,这个权利大家是否真的重视呢?现在看来是否定的。因为这个投票权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权利和作用,参与投票对大家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就很难让更多人真正的重视投票和参与进来。现在更多的是依赖参选的作者去拉票,其他的人并没有什么参与感。
改进的方法,是不是可以让这个投票权包含有更多的意义和使命感,这就要求推送投票的提醒内容需要能够个性化和定制化,而不是统一的推送投票文章。比如:告诉用户别忘了给你关注的、喜欢的文章进行投票。让内容的相关性把大家拉回来进行投票,而不是变成了习惯性沉默。
还有,能不能给到投票的环节增加趣味性,让参与投票的用户也能够有兴趣参与投票,比如:做一个投票精准度排行,或者投票命中的奖励。还要限制一下投票数量,我们要选出来3篇,那么就要限制一下每个人最多不能投出超过3票,让每一次投票都变得更加有价值。
另外,为所有参与投票增加抽奖的活动,或者为投中获奖文章的人再额外增加一个抽奖活动,甚至是有奖竞猜一类的活动。
最后,是专家评审环节
这里主要是权威的体现,在专业领域还是需要有权威认可,也是给到参与人一个更高的认可。现在这个环节是最关键的获奖阶段,所以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是相对比较黑箱,结果出来的时候,大家更多的是庆幸,也会有可惜,很难做到所有人的心服口服。这个环节是不是可以把专家的甄选结果部分的公开出来,比如:专家的打分、投票、排名数据,专家可以匿名,但是这个评审的数据可以有参考意义。因为有更多的公开,才会有更多的公正和公平。
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一定会有遗憾,所以,你可能不服,可能委屈,那结果也只能是去接受,下次努力加油继续再来。不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做到更好地体验,同时更好地达成我们做活动想要达到的目标。
问:联想自己参与或者见过的其他评选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方,可以改进和提升呢?
脑洞,2012诺亚方舟船票
看过电影2012的人应该知道,2012世界末日之前,全球合作建造4艘巨型的诺亚方舟,每艘船可以承载20w人。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0w*4=80w人,但是全球有70亿人口,只能有80w人可以登船,这个船票怎么来发放呢?电影中的方法,首选是优秀的、差异性的人类基因,比如:高智商的科学家,还有特殊能力的人,比如:政治家、艺术家,还有体育类等等有特长的人类家庭。还有非常少部分的船票是高价售卖掉了,一张票15亿欧元。
电影的场景中,最大的一个困难是整个过程都是秘密进行的,否则全球的人为了活命,不论是否有船票,都会涌向西藏的登船点,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全部翻船。
因为保密性要求,这种事情就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所以全名投票是不可取的。
因为是末日工程,所以也不存在代价、成本投入问题,所以也不需要通过秒杀、竞拍来获取收益。
如果是为了完全保证公平性,那选择抽奖的形式会比较合适和高效,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对待,选出来的人、家庭完全看运气,不论是否优秀、善恶。
电影中选择标准是保留人类的优秀基因,于是以特长、贡献来选择,这算是综合评分排名的方式。只是并没有严格的做基因筛选来评判,而是根据各自的特点、特长、贡献来做的选择。
而综合评分排名的选择,除了制定出来的评分标准,肯定也还有专家评审的参与,甚至是小范围内的投票选举的方式。
选出80w人,这个数量还是比较大的,更多的方式还是通过综合评分排名会比较高效一些,只是在标准制定以及评分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加合理的设计才好。
电影中,这个事情执行的还是非常顺利的,虽然最后还是有一些拥挤和混乱,但还是保留下来三艘船。
问:如果你要参与这项人类文明保留的历史性工程,你会怎么来挑选幸存者呢?或者大事件变成选出1万人移民火星,又要怎么选呢?
总结,为目标选择方法
要做好一个活动,最后一定是要甲乙双方达到双赢才有最好的结果。因为资源的稀缺性,绝大部分的主动性是在甲方。如何设计和指定活动方案,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个活动,甲方投入的部分往往会比看见的奖励奖品要多得多。如果做砸了,体验不好,反而得不偿失,引发极大的用户反感。毕竟奖励奖品是有限的,所以无法得到奖励的乙方,肯定会有一部分人不满意。只是,要注意到怎么减少这些不满,怎么把关注度转变成正向的反馈,而不是大量投诉和抱怨。
提高日常的活跃度和关注度
可以考虑使用抽奖,甲乙双方都比较简单、容易接受。当然,也会显得比较平淡,吸引力完全看奖品的吸引力,以及中奖概率和参会与门槛。抽奖比较适合日常运营的补充方式,让用户多一个活动可以经常参与。
或者使用秒杀,给人一种实惠感。用秒杀可以人为的制造一种很抢手的氛围,让人感觉非常刺激,因为拼的是速度。这种活动能够聚集大量的人气,对于品牌的宣传会有好处。只是对于直接的收益可能帮助不会太大,但是,只要人来了,就有希望转化为其他的购买和支付行为。秒杀的体验需要有强大的系统、平台的支持,别被大量的并发请求给冲垮了系统,导致无法访问,服务异常的故障。如果是因为系统故障引起的体验问题,会对公司的服务能力产生很坏的影响。
让商品价值最大化
推荐使用竞价的方式。想要把商品以最高价格成交,就可以考虑使用竞拍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把有意向和有能力购买的用户聚拢起来才行,否则流派或者低价成交,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所以,一般价值比较高的商品,会选择竞拍的方式,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像百度的广告竞价排名系统,确实是为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利润,但是也非常具有争议,因为单一的价格标准,导致于虚假、诈骗类的广告频繁上演人间悲剧,社会影响非常恶劣。而谷歌也有广告竞价排名,但是引入了广告质量分,很多公司也会对广告有严格的评审,所以也不完全是单一的竞价方式。
筛选最优用户、内容等
那么可以考虑使用综合评分的方法。
虽然客观略显呆板,但是高效且指向明确。制定合理的标准,就像一把卡尺,可以系统性的批量的筛选掉大量的不合格的用户。这种方法因为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所以为迎合标准而产生的畸形发展也是要特别考虑的。高考的题海战术都能是一个捷径,KPI引起的价值观畸形也很常见。所以,使用综合评分的方式,要考虑它的利弊,适量使用。公开标准能更好的提高整体的执行效率,不断的更新评价标准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
也可以把专家评审的方法引入进来。
权威是一份信任,少数专家的评审,效率上比大众的投票高效很多,也比综合评分的方式更加人性化和灵活多变。评审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个客观的标准,也还有互动或者更深入的探讨,可以更好地发现人的潜力和天赋。如果综合评分只是定义了评审的下限,那么专家评审就可以发现和突破更多的上限。所以,在专业领域,在顶级选拔中,还是需要有专家评审的方式,只是要注意下规模,否则专家都会累死。
最大范围内的营销
可以使用投票、海选的方式。
投票是民主的有效方法,也是相对更公平的方式,有些是带有权重的,比如:股权、投票权比例,有些是一人一票制。但是,投票的这种民主方式,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为了保证公平,就需要有最广泛的参与,才能保证不出现偏差。很多地方出现的拉票、刷票、买票行为,都是对投票的方式最沉重的打击。如果不能保证公正的投出每一票,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尾记
每一次活动都不会那么简单的使用单一的方法来完成,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把各自的利弊都分析清楚,扬长避短,让目标更加聚焦,让过程更加可控,让结果更多双赢。
同时,不要忽略羊毛党的力量,这群人的存在很多时候会把整个活动搅黄了。一定要在活动系统中重视安全性,不伤害用户体验的同时,不让羊毛党薅死。
最后,祝大家活动复盘的时候,更多的分享成功经验,更少的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