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那么长时间的MySQL,sql语句相信早已烂熟于心,于是,我就试着去了解它的执行原理,以下是我学习过程中的总结要点。
只要是B/S架构,都是会有客户端与服务端,mysql也不例外。
首先客户端发出一个请求,这个请求就是一个查询请求(Select),而它请求的对象就是服务端,服务端是怎么处理这项查询功能的呢?
逻辑分层
首先可以把服务端想象成一个大的容器,里面有四层结构,当一个请求过来后,将会执行这四层,执行一遍后才会返回给我们想要的结果。
第一层 :连接层
也就是说,我们客户端发送一个Select是直接交给连接层来处理,而它的作用就是提供与客户端连接的服务
连接层只是与客户端建立起连接,并且拿到我们的请求(Select),但是它本身不做处理,因为它只做连接,那谁来处理呢?接着往下走。
第二层:服务层
服务层可以干两件事情:
1.提供给用户各种可以使用的接口
比如说刚才的查询就是,我们常见的CRUD(增删改查)操作都在这里,连接层拿到这个Select直接了给了服务层,这里除了给用户提供接口以外,还提供了一个声称为Sql优化器的东西
2.Sql优化器(MySQL QUery Optimier)
当我们编写Sql语句执行时,执行到这里后(第二层),优化器会觉得我写的sql语句性能不够好,这个时候,优化器会自己写一个等价于跟我写的执行后结果一致的sql语句进行代替,这个等价写法就是通过这个优化器把你写的sql给优化了,因为它觉得你写的性能太低了,所以它就把你写的sql给优化了一下,这个优化操作就是优化器干的事情;
很明显,优化器可以将sql语句进行优化,它是可以对性能产生一定的好处,但是有弊端!举个例子:
“当你自己优化时是a,但是实际执行并不是a,因为优化器会觉得你优化的还是不够好,结果把a变成b了,也就说,我明明写的是a,但程序执行的是b”
这会对我们开发过程造成混乱,因为它已经被优化了。你写的跟之前的已经不是一致的了
第三层:引擎层
它提供了各种存储数据的方式,常见的有:lnnoDB、MylSAM
重点区别:
lnnoDB 【Mysql默认】:它在设计的时候,它是事物优先 【适合高并发操作】原理:因为它是行锁,我每一条数据都要锁,锁的太多,性能就降低了,虽然性能降低了,但是我适合高并发了,就不容易出错了
MylSAM:性能优先 原理:因为它是表锁,对于表里面的十条数据来说是不受影响的,对十条锁一次就完了,所以性能快
性能优先就很好理解了,比如说一万条数据,它处理的快一点,效率会高一点
事物就是防止一些并发操作,并发太大可能出错,所以适合高并发操作
所以在做项目的时候,建立数据库时,如果性能优先,就选择MylSAM引擎,如果是高并发操作,就选择lnnoDB 引擎;如何更换引擎我下面会讲
第四层:存储层
这就很好理解了,最终的数据在存储层里面存储
说完四层后,我们来厘清思路
首先客户端发出一个Select操作--->连接层接收后给服务层--->服务层对你的查询进行一个优化,并把优化结果给引擎层--->选择当前数据库的引擎,选完引擎后,引擎将最终的数据交给了存储层--->存储层,用存储层来存数据
查看引擎
show engines;查看Mysql所支持的所有引擎
执行结果:
yes就是支持,在InnoDB支持选项是DEFAULT(默认)也就说明,当我们创建数据库的时候默认引擎就是InnoDB
查看当前数据库使用的引擎
show variables like '%storage_engine%';
执行结果:
很显然,我们目前用的就是InnoDB
指定数据库对象的引擎
我现在创建一张表,这个张表我不用InnoDB,用MylSAM,因为我想让它性能优先,下面我就使用mysql命令行进行创建表
1.指定数据库指令:use 数据库名
2.在指定的数据库中创建一张简单的表
create table tb(
id int (4),
name varchar(5),
primary key(id)
)ENGINE=MyISAM;
执行结果:
表明创建成功,并且该表的引擎是指定的我们手动指定的引擎,而不是默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