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曲线及AUC值[通俗易懂]

2022-08-29 10:55:41 浏览数 (1)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ROC曲线及AUC值

参考文献:【ROC曲线与AUC值】,【ROC,AUC最透彻的讲解(实例分析 matlab代码)】,【AUC计算方法与Python实现】,【AUC曲线计算方法及代码实现】

1. 介绍及引入

ROC的全名叫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其主要分析工具是一个画在二维平面上的曲线——ROC curve。平面的横坐标是False Positive Rate(FPR),即假阳性率( 1 − S p 1-Sp 1−Sp);纵坐标是True Positive Rate(TPR),即真阳性率( S n Sn Sn)。

对某个分类器而言,我们可以根据其在测试样本上的表现得到一个TPRFPR点对。这样,此分类器就可以映射成ROC平面上的一个点。调整这个分类器分类时候使用的阈值,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经过(0, 0)(1, 1)的曲线,这就是此分类器的ROC曲线

一般情况下,这个曲线都应该处于(0, 0)(1, 1)连线的上方。因为(0, 0)(1, 1)连线形成的ROC曲线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随机分类器。

(0,0)代表一种极端情况,即判定样本全为阴性;(1,1)则代表判断样本全为阳性

如果很不幸,你得到一个位于此直线下方的分类器的话,一个直观的补救办法就是把所有的预测结果反向,即:分类器输出结果为正类,则最终分类的结果为负类,反之,则为正类。虽然,用ROC curve来表示分类器的Performance很直观好用。可是,人们总是希望能有一个数值来标志分类器的好坏。于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就出现了。

顾名思义,AUC的值就是处于ROC curve下方的那部分面积的大小。通常,AUC的值介于0.51.0之间,较大的AUC代表了较好的performance

2. ROC的动机

对于01两类分类问题,一些分类器得到的往往不是01这样的标签,如神经网络得到诸如0.50.8这样的分类结果。这时我们人为取一个阈值,比如0.4,那么小于0.4的归为0类,大于等于0.4的归为1类,可以得到一个分类结果。

图中虚线C代表0类,虚线A代表1类,实线B代表人为划定的阈值(介于0~1

蓝色表示原始为阴性分类得到的统计图,红色表示原始为阳性得到的统计图。

那么我们取一条直线,直线左边分为负类,直线右边分为正类,这条直线也就是我们人为所取的阈值。

阈值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是由分类器决定的统计图始终是不变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独立于阈值,只与分类器有关的评价指标,来衡量特定分类器的好坏。还有在类不平衡的情况下,如正样本有90个,负样本有10个,直接把所有样本分类为正样本,得到识别率为90%,但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如上就是ROC曲线的动机

3. ROC的定义

关于两类分类问题,原始类为PositiveNegative,分类后得到四个指标,分别为:真阳、假阳、假阴、真阴。ROC空间将假阳性率( F P R FPR FPR)定义为 X X X轴,真阳性率( T P R TPR TPR)定义为 Y Y Y轴。 公式如下:

  • TPR:在所有实际为阳性的样本中,被正确地判断为阳性之比率。 T P R ( S n ) = T P / ( T P F N ) TPR(Sn)=TP/(TP FN) TPR(Sn)=TP/(TP FN)
  • FPR:在所有实际为阴性的样本中,被错误地判断为阳性之比率。 F P R ( 1 − S p ) = F P / ( F P T N ) FPR(1-Sp)=FP/(FP TN) FPR(1−Sp)=FP/(FP TN)

形象解释: 在医学诊断中,判断有病的样本。那么尽量把有病的揪出来是主要任务,也就是第一个指标TPR,要越高越好。而把没病的样本误诊为有病的,也就是第二个指标FPR,要越低越好。不难发现,这两个指标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如果某个医生对于有病的症状比较敏感,稍微的小症状都判断为有病,那么他的第一个指标应该会很高,但是第二个指标也就相应地变高。最极端的情况下,他把所有的样本都看做有病,那么第一个指标达到1,第二个指标也为1。

4. ROC的图形化表示

FPR为横轴,TPR为纵轴,得到如下ROC空间:

将图中每个点视为不同医生的诊断水平,则有如下形象化地判断:

  1. 左上角的点(TPR=1,FPR=0),为完美分类,说明该医生诊断全对;
  2. 点A(TPR>FPR),医生A的判断大体是正确的
  3. 中线上的点B(TPR=FPR),也就是医生B全都是蒙的,蒙对一半,蒙错一半;
  4. 下半平面的点C(TPR<FPR),这个医生说你有病,那么你很可能没有病,医生C的话我们要反着听。

上图中一个阈值,得到一个点。不同的点代表不同的阈值。为了得到一个独立于阈值的评价指标来衡量这个医生的医术如何,也就是遍历所有的阈值,得到ROC曲线。假设如下就是某个医生的诊断统计图,直线代表阈值。我们遍历所有的阈值,能够在ROC平面上得到如下的ROC曲线。

曲线距离左上角越近,证明分类器效果越好。

如上图,有三条ROC曲线,在0.23处取一条直线。那么,在同样的FPR=0.23的情况下,红色分类器得到更高的TPR。也就表明,ROC越往上,分类器效果越好。可以用一个标量值AUC来量化它。

5. 如何绘制ROC曲线

假设已经得出一系列样本被划分为正类的概率,然后按照大小排序,下图是一个示例,图中共有20个测试样本, “ C l a s s ” “Class” “Class”一栏表示每个测试样本原始的标签( p p p表示正样本, n n n表示负样本), “ S c o r e ” “Score” “Score”表示每个测试样本属于正样本的概率。总计有10个正样本和10个负样本,从高到低,依次将 ” S c o r e ” “Score” “Score“值作为阈值 t h r e s h o l d threshold threshold,当测试样本属于正样本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这 t h r e s h o l d threshold threshold时,我们认为它为正样本,否则为负样本。

Inst#

Class

Score

(TPR,FPR)

1

p

0.9

(0.1,0)

2

p

0.8

(0.2,0)

3

n

0.7

(0.2,0.1)

4

p

0.6

(0.3,0.1)

5

p

0.55

(0.4,0.1)

6

p

0.54

(0.5,0.1)

7

n

0.53

(0.5,0.2)

8

n

0.52

(0.5,0.3)

9

p

0.51

(0.6,0.3)

10

n

0.505

(0.6,0.4)

11

p

0.4

(0.7,0.4)

12

n

0.39

(0.7,0.5)

13

p

0.38

(0.8,0.5)

14

n

0.37

(0.8,0.6)

15

n

0.36

(0.8,0.7)

16

n

0.35

(0.8,0.8)

17

p

0.34

(0.9,0.8)

18

n

0.33

(0.9,0.9)

19

p

0.30

(1.0,0.9)

20

n

0.1

(1.0,1.0)

在ROC空间平面上描的点

6. AUC值

6.1 AUC值的定义

AUC值为ROC曲线所覆盖的区域面积,显然,AUC越大,分类器分类效果越好。

  1. AUC=1,是完美分类器,采用这个预测模型时,不管设定什么阈值都能得出完美预测。然而绝大多数预测场合,不存在完美分类器。
  2. 0.5 < AUC < 1,优于随机猜测。这个分类器如果妥善设定阈值的话,能有预测价值。
  3. AUC=0.5,跟随机猜测一样,模型没有预测价值。
  4. AUC<0.5,比随机猜测还差;但是可以反预测而行,就优于随机猜测。

6.2 AUC值的物理意义

假设分类器的输出是样本属于正类的score(置信度),则AUC的物理意义为任取一对(正、负)样本,正样本的score大于负样本的score的概率

6.3 AUC值的计算

  1. AUC为ROC曲线下的面积,那我们直接计算面积可得。面积为一个个小的梯形面积之和,计算的精度与阈值的精度有关。
  2. 根据AUC的物理意义,我们计算正样本score大于负样本的score的概率。取N*MN为正样本数,M为负样本数)个二元组,比较score,最后得到AUC。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M ) O(N*M) O(N∗M)。
  3. 与第二种方法相似,直接计算正样本score大于负样本的score的概率。我们首先把所有样本按照score排序,依次用rank表示他们,如最大score的样本,rank=n(n=N M),其次为n-1。那么对于正样本中rank最大的样本(rank_max),有M-1个其他正样本比他score小,那么就有(rank_max-1)-(M-1)个负样本比它score小。其次为(rank_second-1)-(M-2)。最后我们得到正样本大于负样本的概率为: A U C = ( ∑ i ∈ P o s i t i v e S a m p l e s r a n k i ) − M ( M 1 ) / 2 M ∗ N AUC=frac{(sum_{i in Positive Samples} rank_i)-M(M 1)/2}{M*N} AUC=M∗N(∑i∈PositiveSamples​ranki​)−M(M 1)/2​ 时间复杂度为 O ( N M ) O(N M) O(N M)。

自定义算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alAUC(y_labels,y_scores):
    f = list(zip(y_scores, y_labels))
    rank = [values2 for values1, values2 in sorted(f, key=lambda x:x[0])]
    rankList = [i 1 for i in range(len(rank)) if rank[i] == 1]
    pos_cnt = np.sum(y_labels == 1)
    neg_cnt = np.sum(y_labels == 0)
    auc = (np.sum(rankList) - pos_cnt*(pos_cnt 1)/2) / (pos_cnt*neg_cnt)
    return auc
# 其中输入y_scores是得到的概率值,y_labels是分类的标签(1,0)

从sklearn库中调用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auc_score
# 调用方法:roc_auc_score(y_labels, y_scores)

随机数据生成函数及调用方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def get_score():
    # 随机生成100组label和score
    y_labels = np.zeros(100)
    y_scores = np.zeros(100)
    for i in range(100):
        y_labels[i] = np.random.choice([0, 1])
        y_scores[i] = np.random.random()
    return y_labels, y_scores

if __name__ == '__main__':
    y_labels, y_scores = get_score()
    # 调用sklearn中的方法计算AUC,与后面自己写的方法作对比
    print('sklearn AUC:', roc_auc_score(y_labels, y_scores))
    print('diy AUC:',calAUC(y_labels, y_scores))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45820.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