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拿什么拯救地球?科技创新照亮低碳智能路

2022-08-30 15:06:25 浏览数 (1)

一只死而复生的恐龙,摇晃着庞大而笨拙的身躯,站在讲台上发言:“不要走向灭绝,趁还来得及,拯救人类这个物种吧。是时候了,人们应停止寻找借口,要开始做出改变……”

穿越时空的情节来自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先导宣传片。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全球政府、组织机构、高科技企业等各方代表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全球气候行动,以加快实现《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定的目标。

根据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世界各国原则上同意将全球变暖升幅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温度高1.5°C。但最新的评估显示,即使《巴黎协定》目标能够实现,仍有可能出现全球气温在本世纪上升至少2.7°C的情况——这将导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失去栖息地,甚至出现每年长达4~10个月的干旱等极端气候。

数百名科学家表示,1.5℃的变暖情景是“人类唯一可生存的未来”。为了限制气温上升,全世界需要在未来八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COP26大会或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机会。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地球?在寻找低碳答案的漫漫长路上,如果说跨地域协作是携手前行的希望之歌,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点亮夜空的璀璨星辰。

COP26的前世今生

早在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就发出这样的警告: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伴随更多对地球大气系统的深入研究,近百年前的预警才引起广泛关注。

又过了20多年,跨国行动方初露端倪。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组织名为“地球峰会”的大型活动,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中,各国同意“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以降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

自1994年条约生效以来,联合国每年都召集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举行全球气候峰会或“缔约方会议”。今年本应是第27届年度峰会,但由于新冠疫情,原定于去年举行的活动推迟至今年——因此格拉斯哥峰会仍被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这就是COP26的由来。

基于各国对核心议题的讨论,COP26期望达成四个目标:

一是到本世纪中叶确保全球实现净零目标,并保持气温升幅在1.5℃以内。各国需要加快淘汰煤炭,遏制森林砍伐,鼓励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并加速向电动车切换。

二是采取更多适应措施,保护社区和自然栖息地。COP26推动已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积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并建立防御、预警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

三是筹集资金。为了达成前两个目标,发达国家必须承诺每年至少筹集1000亿美元的气候基金,国际金融机构也应发挥必要作用。

四是共同努力交付。在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之间建立合作机制,敲定《巴黎规则手册》,促进协议全面运行。

科技创新是减碳最佳路径

显而易见,COP26不仅勾勒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愿景,更致力于制定高效可行的行动路线图。在各种矛盾交织、利益博弈的复杂局面中,科技创新也许是硕果仅存的最大公约数。

世界气象组织《温室气体公报》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浓度在2020年达到百万分之413.2,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49%。从1990年到2020年,长寿命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效应贡献值增加47%,其中二氧化碳约占增量的80%。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专项研究,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工业、交通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40%,交通领域碳排放占比21%,而ICT产业耗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4%。不难看出,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发电的清洁化和用能的电气化、智能化,是至关重要的减碳路径。

要改变国内传统的高碳能源结构,同样需要釜底抽薪的变革决心和多管齐下的创新动力。我国的整体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依然占八成以上,其中煤炭占比高达57%,远高于国际3%~17%的可比水平。据专家分析,国内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煤电二氧化碳排放须基本清零,非化石能源发电份额应超过80%。

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从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入手,依然有望填平巨大的鸿沟。以存量角度看,传统行业的能源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将联接、AI、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引入“发、输、配、用、储”等环节,可为整个产业链全面赋能;与此同时,增量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在绿色浪潮的驱动下,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日益彰显颠覆既有格局的强大力量。

低碳智能标杆的示范效应

当趋势形成以后,总会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不断迈进。科技创新也不例外,顺势而为者有机会成为先行一步的行业标杆。

在11月3日举行的UNFCCC全球创新平台“科技行业的系统变革与气候创新”论坛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营销官方良周发表主题演讲,分享华为数字能源如何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从能源的生产侧和消费侧促进节能减排,并呼吁共建低碳智能社会。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营销官方良周

值得关注的是,方良周阐述的观点与COP26的预期目标不谋而合:“科技创新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减排目标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华为数字能源一方面专注于融合创新,加速能源数字化,使能千行百业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速清洁能源发电,建设绿色交通、绿色站点、绿色数据中心,与产业伙伴一起打造低碳智能社会。”

这不是纸面上的规划,而是落地的事实。华为数字能源携手伙伴在能源生产侧和消费侧的创新实践,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整个业界具有示范效应:

在炙手可热的智能光伏方面,构建以风光储为主力的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华为助力的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采用400MW光伏 1.3GWh储能,未来可满足百万人口的能源需求,有望催生全球首个100%以光储清洁能源供能的城市。

在蓬勃兴起的站点能源领域,通过以柜替房、以杆替柜来简化站点,并推出离网去油综合供能全系列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加速推进网络碳中和,消除能源鸿沟。在浙江,运营商基于华为Site Power高密eMIMO技术,实现1柜替代原来6柜,占地从5平米减少到1平米,站点能效从85%提升到96%。另外,引入绿色能源,通过采用华为独有的iPV技术可多发电20%,使能光伏成为绿色ICT网络主力供电,每年每站减少碳排放8吨。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在面临变革的数据中心能源方面,采用预制化、模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极简、绿色、智能、安全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华为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助力武汉市快速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120天主体竣工、180天项目投运,上线时间缩短50%以上,并将PUE降至1.25,每年可节省340多万度电,生命周期内预计减少碳排放42000吨。

在飞速增长的智能电动领域,提供智能电动与充电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加速交通电动化进程。华为DriveONE电驱动系统助力金康赛力斯推出全球首款续航里程逾1000公里的量产高性能电驱轿跑SUV,整车0~50km/h加速仅需1.99s。

除了在新兴市场屡有建树,华为对传统能源数字化更是驾轻就熟——采用对各种物理设备及网络进行数字化建模、数据感知、在线连接等新技术,在数字世界映射生成虚拟孪生系统并仿真运行,再借助物联网、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实现电力系统的增强感知、增强智能以及决策优化。华为联手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典型隐患场景、本体缺陷,巡检效率由20天缩短为2小时,整整提高了80倍。

低碳智能社会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更多参与者一点一滴的积累。华为秉持“让科技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在减少碳排放、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促进循环经济、科技守护自然上持续投入。截至2021年9月30日,华为数字能源助力客户累计绿色发电4435亿度,节约用电136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亿吨。

这个地球还有救吗?答案不是飘在风里,而是藏在每一步扎实的行动中。从现在开始改变,别让恐龙再隔空遥看人类的笑话。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