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在云的世界里,谁有这样的号召力?
有人说是云市场本身的魅力。IDC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云市场会持续高速增长,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市场的份额预计超过10%。
有人说是云定义一切的能力。根据埃森哲的调研,从2018年到2021年,在世界各国遴选的8300家标杆企业中,拥抱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前10%企业,相比后25%的企业,营收增速快了5倍。
显而易见,云成了数字新世界的底座,那么谁又是云的基石?全球逾200家云厂商的合作伙伴,为主流云服务商八成以上云实例提供产品与技术支撑,基于其基础架构的云生态庞大而健硕,软硬协同的解决方案独步江湖——答案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对,就是英特尔。无论是亚马逊、微软、谷歌等海外巨头,还是阿里、腾讯等国内翘楚,其背后都有英特尔的鼎力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英特尔一直在诠释云的内涵,为云的世界确立标杆。
云的“人品”:可信赖×一致性×可预测性
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上云已成为必由之路。基于云的IT战略有望带来敏捷性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会导致越来越高的复杂性。企业的云架构往往跨多个供应商和云平台,并要与不断增加的云、网、边、端设备相集成。
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部署和迁移工作负载变得更有难度——工作负载趋于多元化,既有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又叠加新的云原生应用,如何平滑迁移?是否必须重新测试所有内容或重构大量代码?怎样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应用要求?长期的灵活性、成本和可扩展性又何以兼顾?
解决上述难题,与云底座的硬件、软件等基础设施及服务模式选择密切相关。在诸多变量中,可信赖、一致性与可预测性,是用户决策时最看重的三大要素。
有研究表明,超过 75% 的公司高管认为使用云时的信赖是重要且优先的事项。英特尔技术在各大主流云服务商中得到认可,Oracle、SAP和VMware等主流 ISV 仅在或主要在英特尔架构上认证云环境,规模相对较小的ISV也会优先针对英特尔技术优化其应用,这些实际行动都是信任感的印证。
从云到边缘再到本地,拥有一致性的可扩展架构颇为重要。英特尔提供专用架构,能在各种工作负载上实现一致的性能。尤值一提的是,英特尔致力于让每一代新的处理器达成一致、可预测的应用性能增益,显著提高云基础设施的确定性——与上一代处理器相比,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性能提升达1.46倍。
目前,已有数百万英特尔®CPU在各大云平台运行。因此,当用户将工作负载从本地迁移到云,或在不同云之间迁移时,可以有足够的信心实现无缝衔接。相比之下,从英特尔架构转向其他平台则可能需要进行大量应用重新验证或重构,不确定性骤增。
借助与ISV、OEM和云服务商共同构建的云生态系统,英特尔在技术能力和性价比等方面不断优化,创建很多专用实例。例如:Microsoft Azure DCsv2虚拟机旨在更好地支持要求苛刻的任务,在数据加密和解密、内存数据库及数据分析上表现出色。
针对数据库、电子商务应用等对时延敏感的工作负载,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能满足严苛的条件和服务级别协议,成为公有云平台广泛部署的计算引擎。用户还可从数百种不同的工作负载调优实例类型中进行选择,其中许多实例能获得英特尔®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英特尔® SmartNIC、英特尔® QuickAssist和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等更多创新技术的加持。
云的“内功”:开源×优化×全栈赋能
基于资源合理配置以及风险分散管理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混合云架构,并倾向于选择多个公有云作为合作伙伴。企业在数个云平台之间闪转腾挪,若缺乏良好的功力与合适的帮手,就难以达成预期目标。
当企业的工作负载需要迁移到其他云服务商时,可能要面对这样的挑战:相当一部分重要的企业级应用都不具备对非x86架构的商业支持,许多主流的开源软件组件、工具、编排和容器镜像也是如此。
值得关注的是,绝大多数企业应用和开源项目都是先以英特尔®架构为基础开发的。作为拥有20年全球开源经验的资深玩家,英特尔在过去10年始终是Linux内核的重要贡献者,并活跃于KVM、Kubernetes、TensorFlow等650多个开源项目。
国内领先的开源社区,也是英特尔深耕的目标。阿里云是英特尔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其围绕龙蜥操作系统构建的开源社区初具规模。英特尔依托在开源领域的资源积累,积极参与龙蜥社区建设,深入话题讨论,推动技术创新,赢得良好反馈。
英特尔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确保客户能从企业应用中获得更高性能。通过优化应用、工具、库和框架,用户可以充分受益。大多数热门的人工智能框架,如OpenVINO™、TensorFlow、PyTorch和MXNet都已经过英特尔优化,以发挥英特尔® AVX-512和英特尔® DL Boost的最大效用。
这些优化能够将人工智能推理速度提高多达30倍,从而使用户更快获得洞察能力。英特尔还培养了在编译器调整和验证、编程语言以及中间件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开发团队,确保各类新兴技术和应用能在英特尔®架构上运行,迄今已为700多家主流云和企业级ISV提供支持服务。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2021英特尔中国公有云和互联网创新实践》
由此可见,英特尔对整个云生态的贡献是多层次、系统化的,超出业界一般理解的范畴。英特尔近日提出从软硬件及解决方案维度为云平台“全栈赋能”的理念,进一步表达了扩展影响力的决心。
众所周知,主流云服务商通常会在英特尔推出新一代芯片时,提前进行产品开发和应用适配,帮助用户实现基于新架构的平稳过渡;而鲜为人知的是,英特尔已在云原生新项目开发等领域与云服务商全方位合作,借助底层软硬件技术进行赋能和优化——与阿里云合作的“沙箱容器”就是典型代表,相关成果已得到用户认可。
腾讯云则以全新的存储引擎设计和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重构和优化极速型固态盘CBS产品,推出数据落盘方案。新方案以更佳的带宽、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每秒读写次数,为性能密集型用户业务场景打造极速云存储体验。
英特尔还与网易数帆合作探索多种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和服务形态。网易云音乐引入轻舟中间件Redis内存数据库,将Redis运行在搭载大容量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的服务器上,实现高性能、高密度的混合部署,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得总体用云成本降低30%。
据《IT创事记》了解,英特尔已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京东云、网易云、火山引擎、金山云、世纪互联和青云等伙伴进行深入合作,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云与数据中心市场中推动平台的创新与优化,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云的“底线”:降低成本×数据安全×供应链可控
总体拥有成本(TCO)已不是一个时髦的概念,但在选择云基础设施时,依然值得综合考量。硬件成本固然重要,却只是投入的一部分。有调查显示,64%的受访企业IT决策者发现,大量重构和重新验证带来的成本增加更为严重。
评估云成本的工具通常仅参考实例成本,但这种方法可能会产生误导。例如:许多企业ISV按内核数收费,选择具有较少内核但提供与较多内核节点相似性能的产品,显然可以降低软件许可成本。
英特尔®服务器平台提供出色的虚拟机 (VM) 密度,让用户能用更少的内核实现更高的性能。除内核数外,还需考虑迁移简易性、兼容性和供应商绑定风险。英特尔与 Densify 合作开发Cloud Optimizer工具,有助于优化云、容器和VMware基础设施,可根据特定工作负载所需的性能和价格特点,推荐合适的公有云实例。
如果说降低成本是云的经济底线,那么数据保障则是云的安全底线。数据的指数级增长正在推动范式转变,亟需更有效的数据保护方法。借助第三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英特尔可以兑现“安全第一”的承诺——基于加密加速器及堆栈各个层面的软件创新,可为加密算法提供卓越性能。
在全球芯片紧缺的背景下,供应链的控制力也至关重要。英特尔建立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逾9000家一级供应商。英特尔在软件、芯片、平台、封装和制程领域兼具广度和深度,可凭借规模化制造能力为客户的下一代创新提供支撑。
也许,云的形态未来还会千变万化,但那颗“芯”将执着相随,英特尔诠释云的脚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