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至今,映客跨过七年时间长河,也度过了七年的时代周期。
一直以来,映客不断推陈出新,革新产品——从最初的映客直播,到积目、超级喜欢、觅野……再到如今的情侣星球等元宇宙产品布局,虽然很多产品外界还鲜少了解,但映客一直在尝试新赛道,通过矩阵式产品布局形成攻势,“每个产品都活得很好”,映宇宙集团董事长奉佑生说道。
6月15日,映客集团正式宣布更名映宇宙,拉开了元宇宙布局的序幕。所谓映宇宙,是由无数个社交产品矩阵组成的平行宇宙。在元宇宙发展中,映客主要做的是应用层面的创新。
在奉佑生看来,目前元宇宙处于初期阶段,这里存在什么机会,大家还不能一眼看穿。“但在这个大的市场里,要先去摸索看,而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刚刚好。”奉佑生说。
//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origin=https://mp.weixin.qq.com&containerId=js_tx_video_container_0.7720303801996384&vid=m3343higc03&width=661&height=371.8125&autoplay=false&allowFullScreen=true&chid=17&full=true&show1080p=false&isDebugIframe=false
元宇宙正当时
元宇宙热始于2021年10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并宣布构建“元宇宙”生态系统。
自此,互联网行业集体将元宇宙概念与布局推上高潮。阿里巴巴达摩院成立XR实验室,百度开发元宇宙产品“希壤”,腾讯提出“全真互联网”的概念,称“公司拥有大量探索和开发元宇宙的技术和能力”。
事情总是有“预谋”的。
奉佑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讲到,实际在2019年,他也发表过相关观点。他称,映客做社交希望能打通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的整个场景,那时候没元宇宙的概念,如果现在来看,当时的理念和元宇宙概念是接近的,都是虚拟和现实的高度融合。
回首过去,映客自2015年创立,先是由单一的直播业务转型为互动社交,向不同地域、年龄、兴趣等维度延伸业务触角,构建产品矩阵;2020年提出全场景战略,拓展线上线下与新消费结合发展的全场景新社交。
奉佑生表示,他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生命周期到底取决于什么?
他认为,一方面,互联网生命周期的核心是吸纳新技术、不断完成自我进化的能力。七年前,映客瞄准了“音视频直播”这项技术,那是公司从0到1进化的开始。七年后,映客再次遇见了全新科技理念——元宇宙,这可能是真正面临下一代人群的互联网信息技术。
从各公司布局元宇宙的方向来看,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是Facebook想搭一个全球的巨大的元宇宙Meta平台。但这种方向的尝试可能都是万亿级别公司在做的,且时间、资源、方向都要对。对于映客来讲,一直将定位为一家创业公司,以创业公司的思维去思考:0—1阶段怎么做、投入的资源是多少、怎么验证这个市场。
映客现在对元宇宙的布局也是基于一种创业的心态。奉佑生表示,映客会借助原有在web2.0时代积累的经验和商业模型闭环的逻辑去开发产品,同时运营全新元宇宙产品理念去重塑社交关系和互动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和投入,看市场和用户的反应,不断进行调整更新。
对于元宇宙的布局,映客已经有了雏形和规划,否则也不会“冒险”更名。
布局伊始便选择改名“映宇宙”。在奉佑生看来,这代表的是一个企业对于未来眼光的判断和决心——既然做一个事情,便从整个品牌变化开始,它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映客基于对元宇宙的判断,去坚定地做选择,不用去害怕未来这里有可能失败,应该害怕的反而是没有去做选择。
对于映客来说,映宇宙这个名字也有几个代表性意义,第一,宇宙代表的是浩瀚无边,需要不断探索,用这个名字激励团队对未来的探索、不断的追求创新;第二,宇宙体系下有无数小星星,映客集团产品矩阵也像一个个的小社交星球,每个产品都有它的语言体系、社交方式、商业逻辑;第三,公司今年的重点战略是全球化,全球化需要面临多个国家、很多语言体系、不同的文化,如何让团队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等方面保持领先性,能够用跨越时空的理论高维打低维去全球化。
全场景社交战略持续发力
过去近十年的web2.0时代,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有10.29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为99.7%。这说明,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相当高,已到达行业发展周期的高峰,那么下一代的互联网会是什么?
无疑,元宇宙可能是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但实际上,元宇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单纯的产品或技术。它是基于深层次用户需求,结合web3.0时代出现的大量前沿科技,形成的一种全新社会形态。未来,元宇宙将进一步打破现有的社交规则,打破时空的限制,打破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边界,让人们去体验沉浸感更强的虚拟互动空间,在虚拟的数字世界创造更多生态价值。
在web2.0时代,映客针对众多垂直社交场景,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社交产品。现在,web3.0的全新技术正在兴起。映宇宙的目标是搭建更丰富的社交场景,全面加大对元宇宙科技元素的融入,通过“社交新次元”的矩阵式小星球,满足用户更细分的社交需求,旨在打造全场景新娱乐平台。
所谓全场景新娱乐平台,即以线上 线下相融合的形式,打造陌生人 熟人的全方位新社交生态圈,以“活水”促进互动社交矩阵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场景也在部分产品中落地。
此前,映客在开发针对新城市青年的社交软件“超级喜欢”,它同时主打线上线下场景的恋爱社交。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App筛选自己的交往对象;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在线上配对到合适的人后,选择预约线下活动,与对方见面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线下活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约会,如吃饭、看电影等,而是和一群同龄人聚会,他们通过多元互动逐渐熟悉,并发展长期交往关系。不仅如此,映客旗下的兴趣社交软件积目,也在尝试近场社交。
映客期望以多元化的新消费场景,打造全新增长曲线。
从直播、社交、再到如今的映宇宙,一路走来,映客始终踏着时代脉搏与产品周期,谋定后动。
采访中奉佑生表示,映客从第一天开始,是互联网公司里唯一没烧过钱的公司,从第一年开始盈利。这与公司策略有关,映客更希望公司发展符合商业底层逻辑——有好的现金流、利润支撑公司持续发展。映客追求的是团队良性健康的发展,能够脚踏实地做产品。
在经济危机下,大量没有好的现金流、没有盈利的公司会非常快地挂掉,用资本催熟的方式去做强做大,不是映客的经营理念。
也正因此,在群雄林立的元宇宙行业中,映客优势之一恰恰在于试错成本低,快速验证产品、验证用户需求。奉佑生称,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从很小的产品开始,不断验证,然后长大。如果产品能创造好的的用户体验,具有强社交性强、传播性,可能瞬间会从10万用户膨胀到1000万用户。正如映客直播,当年也从刚开始几个月没有人直播,到只有三五个人直播,再到突然一夜之间变成几十万人直播,然后变成全社交事件。所谓的社交产品,它都是一个强爆发力,核心本质是能否真正做出强用户体验、强口碑、强传播的产品。
以用户为核心长期布局
元宇宙虽是趋势,但也艰难。
埃森哲发布《多元宇宙,融合共治》的2022年技术展望报告显示,元宇宙由云、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区块链、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多种技术群支撑,可应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从消费者到员工再到整个企业,推动现实世界向虚实结合的融合世界发展。
但元宇宙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概念,背后需要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技术的配合。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元宇宙行业本身所具备的特性也面临多方面压力。元宇宙到底是泡沫还是真需求?入局者中到底谁又能存活?
奉佑生对元宇宙的发展持有冷静态度,他称,元宇宙从愿景上来看很美好,现实还是很残酷的。第一,未来不像web2.0时代一样有几个巨大的平台,可能有一两个,但其实这些大的平台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第二,元宇宙现在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在初级阶段,大家需要极强的耐心去试,可能在明年或后年,顶级硬件产品真正发布的时候,会让元宇宙达到爆发。
在这样火热密集、但又短期内看不到落地盈利机会的时间点,映客的优势在哪里?奉佑生称,映客骨子里的基因、做的所有产品都是围绕着精神消费,围绕着人类对精神追求的消费商业逻辑去思考的。映客在做的是产品矩阵,每一个产品可能用户规模不会特别大,但都有非常精准的社交性人群。“每个人都是这样,不需要在大千世界里面去追求存在感,只要在一个小世界里面找到存在感和地位。”奉佑生说。
同样地,映客通过从做产品到把需求找出来,到去购买流量、运营和传播,再到商业变现,整个闭环要完美地打通,这其实也是映客在前端商业逻辑上的核心能力的思考。
原来的映客产品是基于web2.0设计,但新的产品对于人性的理解和人性的需求点等是相同的,此次踏入元宇宙潮流,映客需要用新的元宇宙产品理念重塑原来的产品结构和产品形态,甚至包括社交和互动的模式。
映客正从最基础的诉求出发,比如,在映客直播App中发布了偏元宇宙概念的KTV系统,还原线下KTV的场景,增强沉浸感。又比如,想将线下交流的无缝感应用在了元宇宙产品中,取消用户聊天需要拨打、接听等一系列语音逻辑,而是像现实生活中一样,走近可听到对方说话,走远则听不见。
此外,目前映客还推出数字代言人映映,也在探索数字人和直播、社交等产品的连接性,包括数字人、虚拟服装也都是在探索的方向。奉佑生认为,在未来元宇宙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虚拟化身,这其实也是之后的延展方向。
奉佑生表示,元宇宙布局是要放长远的,周期可能10年、20年甚至长达30年。映客会保持对元宇宙方向的强烈追求,不断依据现实硬件和网络情况迭代。
映宇宙围绕的核心——人本身对快乐追求,在这个使命下创造产品,有利于连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让社区成员有新的交互方式、新的兴趣爱好或者新的体验,沿着这个路径去发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