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行协商议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针对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建议回应表示:目前发改委正在牵头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牵头制定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文件,研究起草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这也意味着,数据要素的流通即将进入提速期。
从2014年,大数据第一次被写入政府报告,到2022年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历年来,数份报告、文件反复强调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可见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已上升到顶层战略高度。
与此同时,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整体即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最新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据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8.6ZB,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年均1.5-1.8个百分点。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以及市场价值都逐步显现。
数据要素发展战略清晰,但发展路上却频频受阻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以此为节点,各地纷纷大力推进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建设。暨2015年贵阳大数据中心成立之后,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等相继挂牌登场。从《意见》出发,各大新晋成立的交易所的职能也不再是原本单一的以数据交易撮合为主,而是向综合数据治理、数据流通交换平台等多元的平台型服务能力转变。
顶层战略清晰、政策扶持、市场规模可观,多重利好叠加下,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大好,但事实是经过了7年多的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流通现状却并不可观。
以目前最早成立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例,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成立到2018年3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金额超1.2亿元。这跟成立之初预想的在3-5年达到百亿交易额的目标相距甚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以后,贵阳大数据交易中心就没有再对外公布任何销售相关的数据。有相关从业者分析称,不公开数据的原因可能是与交易量低迷有关。
目前市场侧多数的数据交易都是“点对点”直接交易的模式,只要供需双方确定了交易的相关细节即可完成交易。大数据交易中心更多扮演的角色是第三方撮合,不具备显著的不可替代性,自然也就难以推进规模化的流通交易。但“点对点”的交易模式也并非万无一失,如何对数据确权、如何进行数据的安全保护、如何保证数据结果交付的准确性也都是供需双方需要共同探索解决的问题。
加强完善数据流通的确权、交易、安全,加快实现数据要素有序流通
数据要素要进行市场流通,确权、交易、安全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当前各地大数据交易中心交易低迷,数据价值流通遇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产权界定模糊,权责划分不清。数据确权不仅要明确公有数据的公有性质,更要对交易数据明确所有权、使用权、运营权、收益权等多种权利,有效地对数据进行管控。在充分保障数据的安全与合规前提下,实现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
第二,数据价值难确定。生产要素的价值评估是其交易的基础,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其价值评估都有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的价值评估体系还很不完善,这阻碍了数据的交易流通。
第三,数据治理标准不统一。数据流通受阻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各地或各部门、机构在数据采集、清洗、使用的过程中,没有一套统一的数据治理标准,导致跨域数据、跨政府部门数据等之间无法实现统一,最终给数据要素流通带来重重阻碍。
第四,数据安全的法律保障制度尚未健全。保障数据安全,是数据要素流通绕不开的难点。数据要素想要安全流通的前提,是具备完善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要素安全存储和流通的整体解决方案,然而目前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缺失需要尽快补足。
面对数据要素市场流通的难点,中国系统副总裁、数据创新BU总经理刘国栋也表示:首先,从法律层面来讲,对数据的流通或者对数据资源本身是需要严格管制的;其次,市场对于数据流通需求和数据的监管是有一定矛盾的,数据要素要流通就要解决这个矛盾;第三,数据要素流通要保证安全、灵活,同时还要兼顾流通的规模。想要实现数据要素的市场流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易标准,更有效地发挥各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实际作用。
打通“堵点”,找到数据要素真正的价值所在
安全有序地实现数据要素的规模性流通,是下一个阶段数据要素市场流通的重要工作。只有真正的打通“堵点”,才能让数据潜在价值得到真正释放。
目前,已有众多厂商通过隐私计算技术切入数据要素流通的各个环节,通过利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技术,将明文数据转换成密文数据,在充分保护了数据隐私的条件下,实现数据的安全交易。基于隐私计算技术,在数据要素市场上流通的数据并非原始数据,而是通过一系列加密算法所得出的运算结果,即“流通的仅为数据的价值而非数据本身”,这样既能满足安全合规的需求,又能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然而,现阶段虽然以隐私计算为解决方案的数据流通方式已初见雏形,但目前隐私计算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一系列密文算法,虽然从理论上确实能有效提升对数据安全性的保护,但噪声的介入、复杂密文算法也会对算力和结果有一定的折损,要实现数据流通的准确性和隐私性的平衡尚需一段时间的探索。
除了以加密的形式保障数据安全流通之外,众多学者及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以数据要素中间态的方式来加速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刘国栋说:“数据要素流通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转换成为一种安全的中间态,以这种中间态的形式再进入市场流通。既能保证数据要素流通的安全,也能实现一定的灵活性。这也是数据要素流通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就多家机构及大数据中心等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目前数据要素市场的流通还未形成规模化发展,不管是隐私计算还是数据要素中间态的流通形式,都还远未达到预期的流通效果,想要真正激发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管是通过隐私计算还是实现数据要素中间态,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保障数据安全、有序的流通,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从而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接下来,加快制定统一的数据流通交易制度和规则、积极拓展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可行性方案、扩大数据要素交易规模、加快探索数据交易所的多元化服务模式,以及加强与国家级数据交易所的联动,或将成为一段时间内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重点方向。
文:晴天 / 数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