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

2022-09-05 17:05:14 浏览数 (1)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聚类的方法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对象。 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算法将数据或样本对象划分成两个以上的子集。 每一个子集称为一个簇,簇中对象因特征属性值接近而彼此相似。不同簇对象之间则彼此存在差异。 把相似的对象归于统一组,不同对象归于不同组。需要一种相似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度的计算方法

  • Manhattan Distance(曼哈顿距离)(l1范数)
  • Euclidean Distance(欧式距离),距离测度中简单直观的适合于二、三维的距离测度(l2范数):

d=sqrt{sum_{i=1}^n(x_i-y_i)^2}

  • Minkowski Distance(闵可夫斯基距离),可以理解为n维空间的欧式距离:

d=sqrt[q]{sum_{i=1}^n(x_i-y_i)^q}

  • Cosine Distance(余弦距离)(n维向量夹角)
  • Mahalanobis Distance马氏距离

聚类分析方法

划分法(Partitioning Method)

将N个对象划分为k组。 基于距离采取互斥的簇划分,采用迭代的定位技术,将一个对象从一个簇移至另一个簇来改进划分,使得簇内对象尽量相关,簇间对象尽可能无关。 K-means 是典型的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

层次法(Hierarchical Method)

对数据对象集进行层次分解。

  • 凝聚法,将每一个对象作为一个单独簇,自底向上逐次合并相近的簇
  • 分裂法,自顶向下分裂簇以得到满足要求的簇

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

大部分划分法是基于距离进行聚类,因此只能发现球状簇,对非球状簇的数据集不适用。 基于密度的方法则可以用于非球状数据集的聚类。 主要思想:只要簇“邻域”中的密度到达了设定的阈值,就将其划分给该簇。 也就是说,簇中的每个中心点),在给定半径的邻域中至少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数据点。 基于密度的方法可以过滤噪声离群点,并发现任意形状的簇。

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

基于网格的方法是将对象空间分割成有限个单元形成网格结构,然后在网格结构上进行聚类操作。 该方法的处理速度很快,因为其执行时间通常独立于数据对象的个数,而仅仅由量化空间中每一维的单元数决定。

聚类分析的过程

  • 样本准备与特征提取:根据样本特性选取有效特征,并将特征组向量化;
  • 相似度计算:选择合适的距离测度函数,计算相似度
  • 聚类:根据聚类算法进行聚类
  • 聚类结果评估:对聚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解读。

聚类算法的模型评估指标

通过衡量簇内差异来衡量聚类的效果。

不选择使用Inertia进行评估的原因

  • 不存在统一的标准来界定Inertia作为判断标准
  • 它的计算太容易受到特征数目的影响,数据维度很大的时候, Inertial的计算量会陷入维度诅咒之中,计算量会爆炸,不适合用来一次次评估模型。
  • 对数据的分布有假设,假设数据满足凸分布(图像是凸函数),并假设数据是各向同性的(属性在不同方向代表相同含义)。这些使得它在细长簇、环形簇或者不规则流形时表现不佳。

当真实标签已知的时候

外在方法是在有基准可用的条件下,通过比较聚类结果和基准来评估聚类质量;

当真实标签未知的时候

内在方法是在没有基准可用的情况下,通过簇间的分离情况和簇内的紧凑情况来评估聚类质量。

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

是内在评估方法常用的度量。假设N个样本组成的数据集分成了K个簇C1,C2,C3,…,CK.C_1,C_2,C_3,dots,C_K.C1​,C2​,C3​,…,CK​.对于每个样本s∈Kin K∈K,s与簇内其他对象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begin{equation} a(s)=frac{sum_{s'in C_i,sne s'}dist(s,s')}{|C_i|-1} end{equation}

s与不属于所在簇的对象之间的最小平均距离为:

begin{equation} b(s)=min large{ frac{sum_{s'in C_j}dist(s,s')}{|C_j|-1} large}(j=1,2,3,dots,K且jne i) end{equation}

样本s的轮廓系数定义为:

r(s)=frac{b(s)-a(s)}{min {a(s),b(s)}}

b(s)衡量s与其他簇的分离程度。a(s)衡量s与所属簇的紧密性。,轮廓系数越接近1,聚类效果越好。 优缺点评价:

  • 优点:在有限空间取值;对数据分布没有假设,实用性强
  • 缺点:在凸型的雷伤会比真实聚类得到更高的分数。

python实现 在sklearn中,模块metrics中的类silhouette_score来计算轮廓系数,返回值为所有样本轮廓系数的均值,同时还有一个silhouette_sample,返回每个样本自己的轮廓系数。

卡林斯基哈拉巴斯指数(Calinski-harabaz Index)
就维斯-布尔丁指数
权变矩阵

K-means聚类算法

K指分类为K簇,means意为簇的中心,即聚类中样本的均值。 算法思想:任选K个样本点作为中心,将剩余样本点进行划分。重新确定各个簇的中心,再将剩余点进行划分;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至各个簇的质心不再变化。

初始质心的选择

K-Means算法中初始质心的放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时间足够的情况下一定会收敛,但是可能会收敛到局部最小值。 初始质心放置的位置不同,聚类的结果很可能也会不ー样,一个好的质心选择可以让K- Means避免更多的计算,让算法收敛稳定且更快。在之前讲解初始质心的放置时,我们是使用随机的方法在样本点中抽取k个样本作为初始质心,这种方法显然不符合稳定且更快的需求。为此,我们可以使用 random_ state参数来控制每次生成的初始质心都在相同位置,甚至可以画学习曲线来确定最优的 random_state是哪个整数 一个 random state对应一个质心随机初始化的随机数种子。如果不指定随机数种子,则 stearn中的K- means并不会只选择一个随机模式扔出结果,而会在每个随机数种子下运行多次,井使用结果最好的一个随机数种子来作为初始质心。我们可以使用参数n_init来选择,每个随机数种子下运行的次数。这个参数不常用到,默认10次,如果我们希望运行的结果更加精确,那我们可以増加这个参数n_ini的值来増加每个随机数种子下运行的次数。

K值的选择依据

K值选择需要建立一个距离测度指标,首先确定一个距离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求簇内平方和(簇内所有样本点与质点差的平方和)来表示。例如采用欧几里得距离,则:

其中簇内平方和(cluster Sum of Square)又叫做Inertia。 肘部法则:首先确定一个用来评价聚合效果的函数(这里以Inertia为例子),以分类个数K为自变量,分类后的误差平方和SSE为因变量,则曲线的拐点即为最佳聚类簇数。

Inertia=sum_{k=1}^Ksum _{x_jin C_k}(x_j-c_k)^2

Inertia用来衡量聚合效果的好坏(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衡量样本到簇中心的距离指标) K较小时,随着K的增大,分类更加精细,每个簇的聚合程度比较高,SSE下降较快。K超过最优聚类簇数时,Inertia的下降速度会骤减,Inertia会随着K值的继续增大而逐渐趋于平缓。SSE和K的关系图像人的手肘。

KNN

输入实例最临近的k个实例中多数属于哪个类,该实例就属于哪个类。一种基本的分类和回归方法。 K近邻法中,当训练集、距离度量、k值及分类决策规则(如多数表决)确定后,对于任何一个新的输入实例,它所属的类唯一确定。

实例点与它的k个最临近点组成一个单元(cell)

模型

距离度量

k值的选择

k值的选择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一般通过交叉验证法来选取最优的k值。

分类决策依据

往往采用多数表决规则。 多数表决也可以看成是以0-1损失函数的经验风险函数最小化的训练结果。

具体实现算法–kd树

实现k近邻法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对训练数据进行快速k近邻搜索。这点在特征空间的维数大及训练数据容量大时尤其必要。 k近邻法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线性扫描(linear scan)。这时要计算输入实例与每一个训练实例的距离。当训练集很大时,计算非常耗时,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为了提高飞近邻搜索的效率,可以考虑使用特殊的结构存储训练数据,以减少计算距离的次数。具体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其中的kd树(kd tree)方法①。 kd树中的k是指数据的维度,与KNN中的k表示的是不同的含义 首先确定一个根节点,然后沿着一个坐标轴,用垂直于该坐标轴的超平面对区域进行切分(通常选择所有实例点在该坐标轴上的中位数为切分点,尽管这样得到的kd树搜索时的效率未必是最高的),落在切分超平面的点保存为根节点,然后对切分产生的子区域重复切分操作。

搜索

首先自上而下搜索确定距离输入点最近的树的叶节点,将此叶节点作为“当前最近点”,然后回退到上一节点,在上一节点的其他同级节点自上而下搜索是否存在比当前最近点更近的的点,如果存在,就更新当前最近点重新进行搜索。

从搜索方法上看,如果实例点是随机分布的,搜索的平均计算法复杂度是logN,N是训练实例数。 kd树更适用于训练实例数远大于空间维数时的k近邻搜索。当空间维数接近训练实例数时,它的效率会迅速下降,几乎接近线性扫描

DBSCAN聚类(基于密度的聚类)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