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软件测试现状

2022-05-17 10:02:33 浏览数 (1)

如果你选择了创业公司做测试,那么以下几个方面将会是你面临的问题。

这里讲述的创业公司团队测试规模在10-20人左右,属于创业初期的测试团队。

质量意识薄弱

这里的质量,不仅仅时指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开发编码质量、提测质量,还包括产品经理的PRD质量、交互设计师产出的交互稿质量。

在创业公司,一个人身兼多职,一个职位的人可能同时需要参与多个不同的项目。加之创业公司的人员技能水平、经验参差不齐。所以各个环节的质量可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比如PRD编写,如果你在创业公司待过,经常面临的问题可能是PRD很简单,只有这次要做的需求而没有对其他相关点评估充分,有很多遗漏;

另外一种相反,就是PRD很长,但是条理不清晰,产品已经拥有的功能和本次要实现的功能夹杂在一起,对研发人员阅读起来增加了不少成本。

再说说交互,交互稿上几个页面为了制作简便可以复制粘贴,但是到真正实现这个环节前后端开发同学就会发现交互图看上去貌似是有问题的,跟现有的产品表现也不一样,于是沟通成本又产生了。PRD和交互稿可以说是研发干活的素材,巧妇做饭前的材料。这些环节的质量不过关会直接影响到研发过程的效率。

以上说的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在大公司因为产品分工明确,各个模块都有对接的产品经理和交互,所以这些问题可以大大的减少。小公司由于人员有限,需要照顾到所有业务场景,对人员要求能力也相对高。

进入研发阶段,需要项目组同学对整体功能需要明确,才能更好的促进各自模块的展开工作。

但往往这些其实做的不尽完美,创业公司人员并发工作,往往一个项目前期各种评审是A参与的,但是后期由于A时间冲突需要B来投入,或者即使全程参与了各项评审,由于都是在并发做其他项目期间投入评审,所以并非100%全心投入和深入了解,对项目的掌握也就无法做到胸中有数。

这个问题并非开发同学有,其实测试同学也有此类问题。但是测试同学是整个项目的质量守护者,所以务必要对全局需求有所掌握。

以上说的是各个角色之间需要改进的点,另外还有客观因素-项目时间,创业公司的项目往往在立项时就确立了deadline,这个上线时间又可能是老板或者老板的老板拍的,所有人都要为这个点来做好准备。

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某些需求评估下来开发成本较高,采取简易的方式先迭代一版发上去看看情况,但是这样往往是个用户体验不高的残缺品,在经历市场的体验后也许会夭折索性没有下个版本;

另一种情况是测试期间发现了很多bug,由于项目发布时间在即,会根据bug优先级来确定是否要在本个版本修复,所以上线的质量其实并非是100%,有些问题可能是小概率,或者只是会影响到部分体验不影响整体使用,质量有所妥协。

如何改进?

测试尽量在前期就介入项目各个环节评审,在评审中发挥作用,促进各个角色产出的工作质量提升。

研发流程多变

创业公司没有研发的研发流程,因为流程制定容易,但是执行在人、在事,总有各种特殊情况,流程只能作为看板,作为一种理想的工作模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提测前,测试同学要求开发同学完成模块间的联调测试和冒烟测试case执行,但是在实际项目过程中,有可能某些模块已经完成了编码,某些模块还在开发中,而项目发布时间在即,美其名曰测试同学要采取迭代测试的方式。

从宏观上来看,貌似迭代测试可以减少测试时间等待,但其实迭代测试会增加测试的成本,模块A先提测了,模块A测试完毕,模块A和模块B之间需要联调但是模块B还未提测,等模块B开发好后联调时发现模块A的某些逻辑需要改动以适应模块间的联调(这个问题其实在开发技术方案设计阶段可以规避,技术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定义模块提供接口,但是创业公司的技术方案这个步骤往往是被略去的)。

如何改进?

找寻适合的研发流程,争取在项目立项阶段考虑到项目复杂度,综合评估给出的deadline是否能实现,在开发环节及时关注开发进度,进度上有延迟或风险的模块及时提醒相关开发同学关注。

缺乏系统工具化

软件测试中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最基本的测试用例管理工具、缺陷管理工具、自动化持续集成平台、移动测试平台、安全测试平台、性能测试平台,这些平台性工具在创业公司是很缺乏的,由于人力有限也没有相应技能的人来投入建设。

说下目前创业公司的测试工具现状:

测试用例管理工具: Xmind,不便于用例维护和组织,用例的可重用性不高。

缺陷管理工具: Jira,不便于做数据统计分析,缺陷缺少相应的角色关注功能

自动化持续集成平台:Junit Jekins,最原生态的接口测试框架,缺乏接口脚本的规范性,千人千面,未能完全发挥出回归测试的作用

移动测试平台:无,依赖第三方(腾讯、阿里、testin测试平台)

安全测试平台:

性能测试平台: 无,依赖第三方(比如阿里云PTS)

这些也是一步步搭建起来的,有效率低的地方,也一直在寻找完美的解决方案。

职责分工不明确

没有大公司测试分工的精细化,大公司有专门的功能测试工程师、UI/API自动化测试工程师、性能测试工程师、安全测试工程师,创业公司往往一杆子全部都是测试工程师,而往往这个角色需要承担以上所有的测试项,需要对测试技术的广度,谈到深度,这个看个人,创业公司没有好的培训环境,如果想对其他方面有所涉猎,需要扎下心来自学。

另外,部分创业公司的测试工程师还承担的项目经理的身份,项目期间除了要完成本职的测试工作,还要协调项目各个开发成员的进度、风险、协调交互和产品经理对产品的验收测试、协助产品上线的培训工作等等。

有人说,在创业公司做测试其实就是打杂,什么事情都做,但什么事情都做不精,但其实这也是一种机会,在小范围内了解各个角色的工作内容,以及这个产品诞生的背景,对于产品发展方向的思考等等。

职业发展方向模糊

创业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往往采取扁平化,除了CTO和技术总监,下边的都是做前线工作的同学。

测试部门是测试主管向CTO汇报,有些小公司是CTO或者技术总监监管测试部门,所以对于测试工作的考核跟传统的大公司测试质量部的考核肯定会有区别;

往往上边的有些老大其实对测试工作不了解或者不重视,但是还是有点滴的质量意识,认为测试是可以发现产品的很多缺陷,但是其实要做好质量保证,不单纯是测试工程师的职责,也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底层测试平台的支撑,上层测试业务才能更好的运转起来。

以上大致是创业公司测试的现状,如果你也在创业公司做测试,相信也会对以上问题深有感受~

创业公司测试特点[1]

参考资料

[1]

创业公司软件测试特点: http://www.51testing.com/html/97/15181697-3714028.html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