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新闻,某公司员工被系统监控到:访问求职网站23次,投递简历9次,含关键词的聊天记录254条。这个能监控员工离职倾向的系统立刻引起外界广泛关注与争议。其实这个系统能做的,远不止于此。
在我们IT界,这种系统早期被称为“上网行为管理”,现在有个更高大上的名称,叫做“行为感知系统”,不管它做什么,其作用就是两个:1、监测;2、管控。
说起“上网行为管理”,就不得不提到“深信服”,他们现在宣称自己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网络安全、云计算及IT基础架构、基础网络与物联网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但是早些年,就是做“上网行为管理”起家的。
早在十几年前,笔者就开始接触深信服的“上网行为管理”产品了,当时他们打着免费试用一个月的旗号,全国范围撒网,获取了很多用户,后来“网康”等品牌也纷纷效仿。
这类产品能做到的,可不仅仅是监控你投了多少简历、浏览了哪些网站、看了什么视频,甚至能很方便地看到你发的帖子、电子邮件和你的聊天记录。
我一客户,某员工因诋毁公司,泄露公司机密文件,其QQ聊天记录被打印出来,张贴于公司公告栏,当时就是采用了这类系统,证据确凿,员工无法抵赖,被开除,并且赔偿了部分损失。这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何况是现在的技术,所以说,这样的系统,总是有市场的。
从“上网行为管理”到“行为感知系统”,光看名字就知道系统有多强大了,来看一下其中的离职分析吧,系统可以做到提前介入解决员工离职带来的泄密风险及岗位空缺风险。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后台查看离职倾向人数、名字及职位,甚至提供离职倾向排名。
事实上,管理者在系统后台,能直观而清晰地从数据上了解员工在什么时间段做了什么,比如:聊天、看视频、购物、炒股等,而招聘类的网站、聊天记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监测和分析,自然是不在话下了。
所谓的“工作效率分析”正是源于上网行为的采集和分析,从而得知员工们的工作效率整体情况、消极怠工因素和怠工情况排行,这也许很好管控手段,但是员工的隐私谁来保护呢?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有限制吗?
答案是肯定的,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这表明我国司法机构愈发倾向于限制用人单位收集劳动者个人信息的权利。因此,用人单位收集处理员工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避免对员工信息的过度收集,并对采取而来的信息有严格的保护措施。
个人认为:企业要加强管理,无可厚非,但是必须以不侵犯员工隐私为前提,否则也会后患无穷。建议企业使用私有化部署的云桌面和云存储系统,并且使用文件加密系统,优势如下:1、可远程办公,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始终登录同一桌面,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2、文件集中存储,不用拷来拷去,不会产生多个版本,不会丢失文件,安全性大大提高;3、云桌面内统一部署企业微信、钉钉等软件,工作就是工作,不得登录私人微信及QQ;4、任何部门、任何员工的所有文件全部自动加密,未经授权的外发,不但会被记录,而且接收者根本无法打开,对保护公司的数字资产有显著的作用。
对于员工个人而言,笔者也在此奉劝:即便公司没上任何“行为管理系统”、“行为感知系统”,也应该时刻注意,上班时间偶尔“摸鱼”、不管是聊天还是购物、炒股,请使用自己的流量,在手机上完成。所谓“公私分明”,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何必为那一点不值钱的流量,暴露自己的隐私、给自己找不痛快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