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攻坚数据创新,中国系统为政企转型注入源动力

2022-05-19 10:56:49 浏览数 (1)

去年,IDC《中国政务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出炉,中国系统强势跻身Top5,并且增速位列市场第一,成为中国数据创新领域的重要代表。

为何是中国系统?

要知道,中国大数据产业历经十余载,诞生了大量的大数据公司,它们或聚焦大数据基础软件的研发,或热衷于数据交易规则的创新,或沉浸于某些行业数据创新应用的打造,却鲜有中国系统近年来在数据创新领域带来的影响力。

归根结底,数据创新最难之处在于:数据价值落地前人没有干过,也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为此,中国系统牢牢抓住数据创新的本质,不仅致力于领先的坚底技术与产品打造,还从理论到制度、市场多维度推动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体系建设,更力推数据与智能的融合、认知工程体系落地,三管齐下真正逐渐走出一条数据价值落地之路。

01

三管齐下打造

数据创新价值体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数据被官方认可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红利开始显现,数据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两大关键的变化让数据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根基,数据 智能则是释放生产力最重要的方式。“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资源,也是国家、行业竞争能力的支点。中国系统作为新时代央企的代表,理应在数据创新这块承担起相应责任。”中国系统副总裁、数据创新BU总经理刘国栋如是说。

事实上,数据价值落地的确不言轻松。尤其是各级政府、大型央企和各种国企,它们固然拥有最为丰富的数据资源,数据驱动型业务场景也拥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却同时面临着种种顾虑:

01

数据在业务场景中要想形成价值闭环,往往需要数据多方拉通与分析,绝非依靠单点技术就可实现,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数据的结果,这恰恰是很多政府和央企所匮乏的。

02

数据要素市场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之后,让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使用成为一对更加突出的“矛盾”,虽然也有隐私计算等解决方案寄希望从技术上解决,但缺乏制度、机制上的创新与保障,就无法从根上解决这对“矛盾”,也让很多政企顾虑重重。

02

光有数据资源,却没有良好的数据生态,数据应用和智能化技术仅仅局限在某些场景,而无法支撑起全面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刘国栋认为,数据价值的落地归根结底需要技术、制度、生态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为此,中国系统着力从坚底技术、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工程化体系以及认知工程体系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推动破局。

具体来看,中国系统首先聚焦大数据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逐步打造出从数据基础设施到认知智能、领域数据解决方案等全栈的数据创新产品体系,像数据中台、智能湖仓、数据孪生等产品在市场中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中国系统在理论、制度和市场等维度进行大胆创新,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共享和流通的痛点,利用数据金库和数据元件等产品来推动数据要素工程化落地。

第三,积极布局认知工程体系的落地,加速数据 智能的融合,以及利用数据工程构建起全新的数据业务生态体系,推动领域行业数据孪生、全生命周期知识管理体系等落地。

“政企用户数字化第一步是完成了数据资源的积累,数据治理好和管理好之后,接下来重点是需要利用数据来更好地支撑起业务和运营。为此,中国系统希望构建领域数据解决方案,在重点领域构建起以数据为核心、有竞争力的方案,真正帮助政企客户实现数据价值的落地。”刘国栋补充道。

02

不遗余力夯实

坚底技术与产品

数据创新,大数据基础软件是根基,它的强大与否决定了数据创新之路能走多远和多久。

与此同时,整个大数据产业都是建立在开源软件之上,从最早流行的Hadoop到后来崛起的Spark、ClickHouse,大数据重要的基础软件产品几乎都是基于开源生态,大部分开源项目又是国外厂商团队所主导,现实状况让中国厂商的突破显得弥足珍贵。

“大数据基础产品非常重要,也是中国系统希望重点突破的方向。”刘国栋如是说,“中国系统的思路是首先要解决兼容性的问题,即需要去兼容过去IT时代的开源和商业的数据技术体系,同时会根据理论和现有技术标准,投入大量核心资源去做自研创新。”

事实上,中国系统目前已经在大数据基础产品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例如,中国系统的数据中台产品飞瞰2.0,涵盖了数据规划、数据标准、数据建模、数据继承、数据融合、数据治理、数据流通、数据应用等全栈数据功能,向下可部署在不同的云平台之上,适配和管理不同大数据引擎的数据资源;向上支撑不同的数据组织,以多方式在线协作完成大型数据开发以及数据治理的任务,并且已经在诸多政企用户中得到很好应用。

刘国栋透露,中国系统未来2-3年还将致力于智能湖仓Jupiter Platform,该产品定位为自主可控国产化的OLAP超级分析平台,将拥有Data Fabric、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兼容主流商业数据库标准、立体安全、AI原生和HTAP混合负载等六大核心能力。“我们会从标准体系入手,在兼容性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对国外一线OLAP产品的替代;并且会在自由用户体系中不断打磨和实践自身产品的能力,实现内核技术体系的自研和领先。”

除了超级分析平台之外,中国系统还将推动认知智能工程体系的建设。该工程体系以智能决策为核心,包括认知智能体系产品框架、新型数据组织框架、知识融合、知识全生命周期管理、决策推理和预测等,通过认知智能工程体系来帮助用户来做各种研判分析和协同管理,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

事实上,随着政企用户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要想真正在底层技术支撑起政企用户的数字化转型,在核心关键基础技术与产品上的突破是必然之路,而中国系统在智能金仓、认知智能等方面的布局无疑为自身在数据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03

深入行业

加速数据价值落地

事实上,针对数据价值落地,近年来出现了数据中台的热潮,但真正能够在政企市场肩负重任的少之又少,很多互联网背景的数据中台产品一到政企市场就“南橘北枳”。

归根结底,数据价值落地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不仅仅需要综合技术的支撑,还需要对于业务和场景需求的深刻洞察。在众多行业之中,政务领域的难度尤甚,远超其他行业。

众所周知,中国各级政府在数据治理水平层面一向是参差不齐,加上新需求、新场景、新技术、新模式涌现带来各种新的数据创新需求,不仅带来了数据创新的维度和边界不断拓展,还对数据处理效率、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政务领域数据价值落地的难度远超其他行业。

近年来,中国系统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层面尤为重视在政企行业的落地。以数据中台产品飞瞰2.0为例,中国系统并没有邯郸学步,而是不断摸索政企数据治理和数据中台建设现状与需求,构建起适合政企用户的数据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打造出飞瞰2.0契合政企业务需求的全栈能力。

事实上,中国系统自2020年起,陆续在武汉、宁波、遂宁等20多个城市进行数据底座工程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遂宁智慧中心为例,中国系统数据中台已经整合遂宁全市63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形成接近6000个数据资源目录,近10亿条数据,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创建集中统一精准的数据金库,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实现数据的持续高质量治理,提升城市运行风险监测、综合分析研判等方面的治理能力。

“中国系统还会持续完善数据资产运营管理服务、数据治理咨询服务、数据要素总体设计、数据安全与合规咨询服务等,帮助政企用户更好实现数据价值落地。”刘国栋补充道。

04

财报喜人

见证业务成长

2021年是中国系统极具意义的一年,中国系统与深圳桑达实业(简称深桑达)完成了重组与融合,并且承担着中国电子自助安全产业链中“云”和“数”两个方向的技术与产品研发。

近日,深桑达正式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靓丽的数据见证了中国系统在“云”和“数”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财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04亿元,同比增长33.21%,其中“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营收为43.58亿元,同比增长133.80%;“产业服务”板块营收383.46亿元,同比增长27.00%。

这离不开中国系统对于“云”和“数”两大方向的大力投入,在基于云原生的新一代云计算技术架构、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据悉,中国系统拥有北京、武汉两个研发总部,在杭州、南京、成都、合肥、深圳建立起五个特色研发中心,已经构建起强大的研发体系,过去一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0.25%。

面向未来,如何做好数据治理和数据创新是所有政企用户的一道必答题,而中国系统在数据创新领域技术、产品、方案、咨询、理论和生态全方位的投入与布局,以及在业务场景中的持续实践,有望为中国政企用户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力。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