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包包算法笔记 ,作者包包闭关修炼
如果你打过kaggle应该一定都知道,大家心照不宣的表格数据竞赛的第一tricks:
他就是category特征的频度统计了,你也可以称为value counts等,用pandas实现起来也很简单。我拿个简单的3列表格,上五行代码示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import pandas as pddf = pd.DataFrame({'区域' : ['西安', '太原', '西安', '太原', '郑州', '太原'],
'10月份销售' : ['0.477468', '0.195046', '0.015964', '0.259654', '0.856412', '0.259644'],
'9月份销售' : ['0.347705', '0.151220', '0.895599', '0236547', '0.569841', '0.254784']})
#统计
df_counts = df['区域'].value_counts().reset_index()
df_counts.columns = ['区域','区域频度统计']
df = df.merge(df_counts,on =['区域'],how='left')
你看到这了,可能说,就这?就这?
如果就这,肯定不是包大人的作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一起来想想,为什么这玩意,荣登一把梭的第一把。
第一层
除了老调重弹的决策树的模型特性,我们今天再从数据的角度思考一下。
工业界category类的数据,大部分都是长尾分布的,你可以想象下诸如地区,职业,商品品类等。低频部分,数量少,置信度低,容易过拟合。
那么第一个优点就呼之欲出了,你可以认为,频度统计是一种带智慧的哈希编码方式,他对所有的低频都一视同仁。
就跟我们在初中时候,班里男生各种与众不同的发型,全都让班主任剃成了5mm卡尺,军训头。教导主任根据发型,毫不费力就能知道,以前这个学生挺有个性的。
这样低频,置信度低的东西,他们的共性也被挖掘出来了。这就是特征工程神奇的地方。
好了,刚才我们讲了频度统计对于低频的归一化作用,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层。
第二层
离线数据集是真实数据分布的采样。在工业界,频度在不同场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
最基本的,在展现日志表对广告id 进行的频度统计就是广告的曝光量,在访问日志表对页面id 进行统计就是页面的pv,对用户id进行频度统计就是页面的uv。
这些不同含义的频度统计量,他是有场景含义的,对应在背后就存在一定的规律。
比如在风控场景,一个user id的广告点击特别高,就得小心他是不是点击工厂。一个用户在一个时间段,支付了N笔不同的外卖,要小心他是不是在刷单。
刚才讲了他在不同场景下的业务含义和目标一致关联性,下面我们进入第三层。
第三层
第三层,对应着广告点击率预估里面一个术语,特征交叉。
举个例子,特征交叉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阿里码农,就是工作地和工种的交叉,工地打灰,也是工作地和工种的交叉,大厂除了码农还有leader,工地除了打灰还有监工,他们的含义并不相同。
交叉是有代价的,比如工地也有写代码的,但不是太多,交叉会让整个分布更加的长尾,对应着就更难学习了。
似乎,又带来了第一个问题,嗯没事,我们的频度统计把刺头又干掉了,美滋滋。特征交叉对应着第二层,又会产生更丰富的含义。每一个落地页的pv uv就出来了,每个时段的pv和uv也出来了。
注意:以上一把梭哈适用在离线数据集,train和test之间无bias场景。其他情况,想必大家也知道怎么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