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了,专业录波软件是否要被淘汰了?

2022-06-06 08:42:46 浏览数 (1)

最近几年,云和大数据的概念非常火,很多人觉得云和大数据是万能的,可以存储无限多的数据,可以处理各种数据,获得我们需要的结果。

那么,那些专业录波软件(或者过程数据采集软件),比如iba PDA、PLC-Recorder是否会被淘汰呢?

不得不说,把云想得那么强大,这只是一种错觉。最起码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云还不能搞定所有的数据处理。这里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当云数据库还空空如也的时候,肯定会忽悠大家把什么数据都往上传。

但即使不考虑视频,单单是设备、产线的实时数据量也非常庞大,并且产生的速度很快(一般是10ms-100ms一组数据)。而在一个普通的工厂里,一般不会有大型的实时数据中心,通常这些数据会分散存储在各个机组的数据采集系统里。如果为了上云,将数据传到数据中心,则要构建专门的数据网络,以免影响正常的业务流程,产生较高的建设费用。此外,在上云的同时,服务器还要直接和几十、上百个PLC建立连接,进行繁忙的通讯,一旦服务器有点什么异常,会导致大量数据的丢失,发生较大的业务风险。

其次,现阶段上云的数据通常是有限的,或者说是要经过过滤或治理的。

而设备、产线产生的数据是大量而原始的,只能就地保存或者处理。物联网有个边缘计算的概念,目的就是要在边缘将大量的数据处理掉,将部分关心的数据上传云端。从某大型钢铁企业的实践来看,目前只有少量设备诊断数据(温度、振动等)会上专门的云系统进行分析。产线上其他大量的过程数据是不上云的。上去也没有用,不知道怎么进行分析。

因此,在现有云计算条件下,为了实现过程数据连续快速采集、存储,并长时间、大批量保存,我们依然需要使用专业录波软件或数据采集软件,并且将数据保存在本地。

专业录波软件还有一个重要场景就是协助工程师进行软件调试和故障诊断。

举个例子,下图就展示了一个泵组的备泵自投的调试过程,在一台泵出现故障后,另外一台泵自动启动(从蓝色的电流曲线上也能看到泵从启动到稳定的过程),各信号的时序符合设计预期。再比如,现场需要做PID串级调试,可以把各级的设定、反馈、输出监视起来,边调试、边查看调节曲线。总之有了数据曲线后,可以让调试比较直观。

在故障诊断方面,如果设备发生了短时故障或者随机故障,人眼来不及看,用了专业录波软件,就可以拿波形说话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专业录波软件或者系统还将是现场服务的有力工具,还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