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Q 量子计算被指控:连 1+1 都不会加的无用玩具

2022-06-06 16:46:38 浏览数 (1)

从指控弥天大谎到质疑幕后主脑,蝎子资本毫不留情地揭露了IonQ。

量子计算初创公司IonQ正面临一起证券欺诈诉讼,此前做空机构蝎子资本(Scorpion Capital)发布了一份措辞犀利的报告,提出了一连串指控。

报告称,这家公司在其量子设备的成熟性(甚至有没有开发出量子设备)上撒了谎,此外还涉嫌在财务上弄虚作假。

蝎子资本在5月3日发布的报告对IonQ的技术进行了一番严厉的抨击,称其技术是“一个连1 1都不会加的无用玩具”。

蝎子资本聘请众多未具名的量子计算专家进行了内部试验,最后出具的一份完整报告给出了内容翔实的说明。

受到拷问的不仅仅是这家公司的技术。

蝎子资本称,这家初创公司是“由两位学者经营的一份兼职副业”,其中一人是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Peter Chapman,“他似乎捏造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教育资格证明”,稍后马上会讲到。

Peter Chapman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律师事务所Glancy Prongay & Murray今天宣称,根据蝎子资本报告的指控,它已对IonQ提起了一起拟议中的集体诉讼。这起诉讼的原告是在2021年3月30日至2022年5月2日期间投资认购IonQ证券的那些人。

诉讼还包括上市交易的IonQ发布的营销和网站文件中以及向SEC提交的公司文件中的许多涉嫌虚假陈述和有意遗漏的内容。

蝎子资本报告一发布,IonQ股价应声大跌9%,过去一个月已累计跌掉30%。

正如这家律师事务所总结,第一大罪名是诉讼指控,“IonQ尚未开发出32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该公司现有的“11 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存在错误率很高的问题,因而没用。”

除了指控旗舰产品32个量子比特计算机从未开发出来、现有的11个量子比特计算机很容易出错,其技术“尽管可以通过几大云提供商获得,但仍无法享用”外,诉讼还指控一些财务不当行为,包括指控“IonQ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与关联方的不当的转手套利交易”。

蝎子资本用直白通俗的话补充道:“IonQ的主要持有者(top holder)是擅长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这种垃圾的一些常见玩家”;这家做空机构毫不掩饰厌恶之情,继续补充道:“没有软银这个主要持有者出席的狂欢都是不完整的,银湖、谷歌和Michael Dell的家族理财室似乎也上当受骗了。

不喜欢的永远不喜欢……

当然,这一切听起来令人担忧,但我们应谨慎行事:这些都只是指控。

蝎子资本由Kir Kahlon经营,他一门心思地揪出并炮轰看到的欺诈性证券。Kahlon是大名鼎鼎的卖空者,声称自己是哈佛大学MBA。据其在领英上的资料显示,他效力过多家顶级投资公司,包括老虎环球基金、Seligman Investments和贝恩公司,还创立了“一家企业软件公司”,他曾为该公司融资1500万美元。我们已联系Kahlon请其发表评论。

IonQ在报告发布后的公开声明中提到了Kahlon及常见的卖空手法:“作为第一家上市的‘纯专业’量子公司,IonQ很容易成为可疑的股票操纵策略下手的目标,比如发布虚假信息和通过卖空策略做空某家公司。”

IonQ的首席技术官Jungsang Kim和首席科学家Christopher Monroe补充道:“这份报告充斥着虚假信息,表明了对整个量子计算行业、尤其是IonQ技术的无知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然而,披露页面清楚无误地承认蝎子资本贬低IonQ出于经济动机,它不保证任何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并且承认对收费专家和前雇员的采访作了编辑处理,同时压制针对IonQ的正面评价。”

我们可以找到多处提到杜克大学教授Kim博士和马里兰大学Monroe的成果以及他们在量子计算领域多年所做的工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关知名卖空者Kir Kahlon的公开信息却寥寥无几。正是这两位学者保留“正儿八经的工作”,才促使Khalon声称IonQ是“副业”。

关于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其出身MIT方面的质疑,蝎子资本表示,按Chapman的说法,他是“16岁开始在MIT人工实验室编程的神童”,但这是成年前的经历,而不是毕业学位。

正如蝎子资本的报告所称:“远远谈不上神童,我们怀疑他声称16岁在MIT编程的经历完全凭借老子的关系。Chapman称其父亲是名宇航员,我们认为应该就是Philip Chapman,维基百科上的资料显示1960年代其父在MIT获得了博士学位,然后似乎一直留在坎布里奇/波士顿的科研界。我们注意到,Peter Chapman在IonQ网站和SEC文件中的个人资料不仅没有列出MIT,也根本没有列出任何教育资格证明。”

这件事之所以很重要,是由于它很容易给读者想要的东西:深度揭露一种难以描述和比较的技术,以至于这个领域充斥着彻头彻尾的欺诈。

蝎子资本的报告对所谓的“量子庞氏骗局”和“厚颜无耻的骗局”进行了一番毫不留情的鞭挞。对于我们这些看客来说,很明显这份报告绝不是对IonQ的表现和说法来一次干巴巴的学术评估,你应该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毕竟,在缺乏真实数据的情况下,这难道不是指导投资决策的因素吗?

报告声称,IonQ采取的策略“让人联想到电动卡车初创企业Nikola的骗局;我们的研究表明,IonQ声称的32个量子比特‘全球功能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是无耻的骗局。这款机器放在官网主页顶部附近显眼的位置,是其赖以成名之作,也是其SPAC的基础。我们认为,IonQ唯一实打实的机器是一种无用的、实验性的、错误百出的玩具,量子比特少得多,类似人们可以从竞争对手那里免费使用的科研项目。”

不能说公众对于哪家公司用激烈的措辞非常详细地披露量子技术公司没有兴趣。毕竟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早在昔日的CMOS时代就知道,你必须证明你做的产品切实可行。这些初创公司怎么敢揣着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去开发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的技术:既真实(拿到资金/大举招人),又虚无缥缈(因为产品从未实际开发出来)。

 相关阅读 ·

  • 量子计算被泼了冷水:理论物理学界泰斗称其在可预见的未来搞不出来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