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套现,一个隐秘的江湖

2018-03-16 14:21:14 浏览数 (1)

作者简介

朱亚东,携程风险控制部产品经理。2015年加入携程,主要负责风控平台产品设计、风控同支付的交互设计、携程金融类产品的风险评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潜在的风险也一样如影随形。携程风险控制部致力于集团内部业务和产品的风险评估、反欺诈、刷单等业务风险防范等等。

近些年,套现风险明显增加,套现的手段也层出不穷。本文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套现风险的一些总结和分享,供大家参考。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查了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对“套现”这个词的解释和定义。

百度百科:套取现金的简称,一般是指用违法或虚假的手段交换取得现金利益。

维基百科:又称刷卡换现金,指消费者通过和拥有POS机的商户合作,采用刷卡消费后当场退货的方式,从商户那里拿走现金而不是货物,同时支付一定手续费给商户,这样可以以较低成本卡账户内的现金。

以上2种定义,一种强调了套现的违法性;一种强调了套现中最常见的信用卡套现的实施手法。但并未对套现的本质做解释。套现其实是,将社会赋予个体或法人用于特定用途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兑换成流通货币的行为。这里强调的是,资产由特定用途转化成为流通货币的一种行为。在转化过程中,需要一个承接的载体,这个载体一般具有流通性较高、保值率高的特性。

1、银行授权给小张信用卡账户2万元,但是这2万元只能用于消费,还存在商家的限制,但是小张想利用这2万元用于投资、还款等,于是小张通过与套现团队“合作”的方式,将信用卡的2万元,兑换成1.9万的现金,这种即是最常见的信用卡套现,1千的差价即是本次套现所付出的套现成本。

2、小张医保账户中有1万元,但在不生病情况下,这笔款项没有其他用途,于是小张找到专业做社保卡套现的不法分子,分多次在不法分子指定的医院累计购买1万元药品,再和不法分子兑换成6千元现金,这种便是社保套现。除了医保账户,公积金账户同样是重灾区。类似小张这种准备离开某个城市或急于用钱,便打起社保账户资金主意的人,在大城市已经越来越多。

3、小张在支付宝上申请开通花呗,并获得8千的额度,但花呗只能应用于淘宝等线上产品,于是小张故技重施,将8千元的花呗兑换成7200元的现金,这种便是消费金融的套现。随着消费金融发展越来越迅速,出现了众多垂直场景下的消费金融产品,如:任性付、丽分期、新氧白条、美利车等等,当然携程集团也出现了拿去花、闪住等消费金融产品。

最常见的套现大致有以上几种模式,但实际生活中,套现的种类远远不止于此。本文也将主要从消费金融这个场景入手,来谈谈这个隐秘的江湖。

套现江湖的逐步形成

信用卡的套现由来已久,但消费金融类产品的套现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但伴随着近几年消费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便成为这个江湖的主角。

1、不温不火

2014年2月,京东发布中国第一款消费信贷产品——京东白条,10个月后,蚂蚁花呗开始公测。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作为最早期的消费信贷产品,其实是给使用京东和淘宝系产品的用户发放一张虚拟的信用卡,用户可以先消费,后付款。2016年的双十一,花呗支付占整体支付宝支付总笔数的20%,这其中不乏充斥着大量的套现交易。

最早一批的套现者在京东白条出现伊始便已经嗅到金钱的味道了。京东白条早期套现的大致流程是:客户联系套现团队,套现团队提供收货地址,客户使用白条购买京东商品,发往套现团队提供的收货地址,套现团队收货后,扣除事先已经约定好的手续费转账给用户,套现完成。此种模式,受限于交易时间过长、套现载体全是京东自营商品、客户担心套现团队卷款后消失等等因素,一直都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

永远不缺乏专业做套现的聪明人。套现团队将闲鱼(一款二手货品交易平台产品)引入了整个套现的环节作为套现的“第三方担保机构”,解决了客户担心套现团队卷款消失的问题。升级版的流程大致是:客户使用白条购买商品后,将物品(京东发货的物流编号)发布到闲鱼上,套现团队拍下该商品,等确认收货后,再在闲鱼平台上确认收货,用户获得事先约定好的套现金额,完成整个套现过程。

2、如火如荼

直到花呗的出现,才让套现团队不仅嗅到了金钱的味道,还赚个盆满钵盈。花呗相较于京东白条带来2个革命性的改变。一非自营性商品作为载体的加入,带来的便是商家和套现团队合谋或就是一家,解决了套现团队无需再将商品进行二次销售的麻烦;二是支持购买的产品品类更广,尤其是支持购买虚拟产品,虚拟产品的出现使得套现更便捷、更实时。于是,花呗将消费信贷类的套现变得极其简单,套现便大张旗鼓的展开了。

任何的电商平台都是严厉打击套现行为,但在实际打击过程中,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淘宝在2015年7月上线对话模型(根据用户和商家在旺旺上的对话记录判别是否存在套现行为)、封杀退换货比率很高的异常商户,这便是套现界俗称的“黑色七月”。然而不久后,套现团队便有了应对方案:通过图片和用户进行交流,通过刷单团队(又是互联网中另外一个神奇的组织)刷大量真实交易用以维持自身退换货的总体比例等等。

当下,花呗的套现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前期如何经营、如何推广、套现交易的控制等等,网上已经有各种教程被总结出来。套现团队也更加专业、更加分工明确、更加有节制。

要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

2016年是消费金融激进的一年,只要有点互联网基因的公司,都开始结合自身的场景开始了垂直类消费金融的探索。携程也先后上线了拿去花、酒店闪住两款产品,随之而来便是不断被套现团队进行尝试。

1、险被当成套现载体的礼品卡

其实早在拿去花和闪住之前,携程已经存在可以被信用卡套现当做载体的产品——礼品卡。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其不具有吸引力。

携程的礼品卡算是目前电商预付卡中流通性较高的一款产品,在淘宝上的保值率大概维持在0.97左右。这里解释下保值率的含义:商品进入流通市场后,仍然可以维持原商品价值的比率;像黄金保值率就很高、汽车保值率就较低。携程支持使用信用卡线上购买礼品卡,于是有人会认为在携程使用信用卡购买礼品卡,二次售卖礼品卡后进行信用卡套现,但实际却鲜有发生。根本的原因在于,信用卡套现的成本现在基本维持在2%以下,更有甚者能低于0.6%。利用礼品卡套现的成本普遍大于3%,不具有吸引力。

所以衡量是否能作为信用卡套现的载体其本质是比较套现成本和载体的保值率。而造成礼品卡保值率只有0.97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近一半的礼品卡是通过线下以折扣方式销售给大客户,于是礼品卡天然摆脱了成为套现载体的命运。

2、拿去花等套现初现

消费金融产品(拿去花、闪住)同预付卡的性质不一样,前者是先消费后付款,后者是先付款后消费。所以预付卡只能作为套现的载体,而消费金融类产品或是信用卡又必须依赖这些载体进行套现。而相对于信用卡套现,消费金融类产品的套现对套现载体的保值率要求没那么高,主要是因为消费金融类产品的申请较简单、逾期后对用户信用的影响较小,所以这类套现的难易程度主要由载体的流通性决定。

拿去花刚在携程上线时,仅支持购买火车票、机票,但因火车票和机票的流通性低,并没有成为拿去花套现的载体。但是,当拿去花支持购买携程酒店时,套现团队惯用伎俩的触角便一步步伸入进来。

大体的做法是:套现团队将用户使用拿去花支付的酒店,进行二次销售,扣除手续费后线下打款给用户,完成套现,但此种方式,套现成本高,并不为套现团队所追求。套现团队迫切希望和携程的酒店代理商进行“合作”或者直接变成酒店代理商,于是便对酒店代理商进行各个击破。

2017年,一家酒店代理商提供了其和套现团队对话的一段录音,大致意思是:套现团队希望和酒店代理商通过制造虚假交易,套现拿去花。套现团队给酒店代理商8%的返点,即单日10万的虚假订单交易,代理商除了获得售卖酒店资源本身利润外,还可额外获得8千收入,同时还不占用酒店实际资源。这种诱惑对酒店代理商还是很大的,肯定会出现酒店代理商禁不住诱惑,尝试禁果。果然,一段时间后便出现了某些酒店代理商的套现行为。同样的套现行为也会出现在闪住。

针对出现的套现行为,首先从酒店的商户入手,一方面对商户的历史行为进行排查,识别出可疑的代理商;另一方面,对商户设立异常指标进行监控,实时发现增量的套现行为;其次,从用户入手,比较套现用户与正常用户存在的差异,在消费准入上进行限制;最后,丰富名单库,在多种消费金融产品间实现黑名单的共享,同时也计划将商户的准入接入控制,从源头上进行遏制。

这个险恶的江湖

讨论消费金融类产品的套现,对价值观其实是个考验。很多人会认为,套现并没有什么危害,因为被套现的钱,用户终究还是要还,对平台方并没有什么损失,却能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然而套现江湖的兴起,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多问题。

1、套现的增加必然伴随着高坏账率

从消费金融产品的平台提供方来看,套现的占比越高,造成的坏账率就越高。我们来看下XX付在2016年连续10个月坏账率与套现比例的对应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套现指标越高,在延后的几个月中,剔除特殊因素的逾期率和坏账率均上升明显。主要是因为部分用户在套现时,已经做好了不还款的打算。很多平台对用户逾期后的惩罚仅仅只能限制其不能在该平台或合作平台进行消费,并不会影响用户在央行层面的征信,也不会影响这个用户在其他平台继续套现。

虽然去年在国家工商总局的牵头下,成立了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接入的平台方有限,且信息共享较滞后,套现分子可能在大多数平台薅了一遍,最终被平台方确认为坏账后,其信息才可能出现在信息共享平台。一些大胆的套现分子深谙这其中道理,在各大平台中驾轻就熟。

2、在套现的基础上衍生出各种骗局

伴随着套现不断深入,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骗子。典型的骗子大致有两种,一种欺骗的对象是用户,他们将自己伪装成套现服务的提供者,短时间内骗取大量用户进行套现,当套现金额大于其作为商户的担保金额时,便消失不见;另一种欺骗的对象是套现团队,他们将自己伪装成普通用户和套现团队讨价还价,在套现成功后,留下证据并以投诉作为威胁进行敲诈。

欺骗用户的骗子,他们一般都摸准了用户套现的痛点:额度不足。于是骗子便在各大网站打出各种提升额度的广告,诱骗用户进入QQ群或论坛中,在这里面会存在很多个托,故意放出类似套现靠谱、速度快等信息。

当用户准备套现,或者希望额度能得到提高时,套现骗子便会要求用户提交一系列信息,包括:账号、密码、姓名、身份证、手机等等,等这些信息都提供出去后,用户便再也联系不上他们,然后发现账户被消费了一笔金额。有的用户可能防范意识较强,骗子则不直接索取用户信息,便诱导用户下载一个插件进行操作,利用插件黑掉用户账户信息。

也有的用户不希望提高额度,只是单纯的套现。骗子一般会通过各种途径让众多用户在同一个时间节点进行操作,在短时间内会骗取大量的金额,当骗取金额远大于商户保证金时,便选择消失。

然而,对套现团队的欺骗(其实这类叫诈骗更合适)则显得参差不齐。一方面是手握技术的黑客,利用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黑掉套现团队在各大网站的搜索排名、“营销”展示,以此向套现团队来索取一定好处费。另一方面,则是打着无赖的旗帜,谎称自己是套现用户,在套现成功后,又反过来以举报为名义来威胁套现团队索取封口费。

江湖后记

互联网皇后玛丽-米克在2017年的互联网报告中提到中国的互联网已经渗透了超过7亿人,在如此庞大人员参与的世界中,我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互联网如同大海,连接着整个世界,我们躺在海边的沙滩上享受着它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乐趣,然而在平静的海平面下,互联网的世界却深不可测。本文谈到的套现江湖,仅仅只是互联网大洋中的一段剪影。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