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谓的手抖是指一个小的操作导致较大事故的事件,每个人应该都有属于自己的手抖时刻,只是我们更愿意将它们放在心底,仅供自己把玩。
常见的手抖
资料丢失型
a、死了n多脑细胞,费了好些脑油写的文章、代码在保存的时候点了一个否。
b、在类unix系统操作时rm -rf 后面没有跟上要删除的路径。
c、truncate一个临时表,执行之后发现后面跟的是正式表...
d、还有一个不属于手抖但常见的的是突然停电、主机线被人拔掉、经典的蓝屏不约而至。
误操作型
a、数据库操作,本来想改一条数据,执行之发现Where后没加条件。
b本来想做A结果却做了B,本来头痛,结果却医成了脚。
疏忽大意型
一个事务只做一部分,修改的数据忘记了提交,就像考试,做题也蛮认真,只是最近忘记了交卷子...
a、本地代码没有更新到服务器,却在一直找为什么没有生效...。
b、代码里在关键位置多写或少写几位数字,比如算百分数的时候仅除了10。
紧张型
这个可以分为时间紧张型,由于主观(焦急去做其他事情,心不在焉等)和客观原因(要马上交付,较短的时间会导致较大的损失),导致由忙生乱,乱中出错。心理紧张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神人毕竟很少, 当一大堆领导站在背后催着完成一个事情,这个时候紧张得话连个嘴都不会说了,表现不佳,出点小乱子是正常的,只不过可惜了我们台下的十年功。
眼高手低型
平时觉得不重要,不重视,当事情发生时却发现,自己hold不住。
手抖的原因
这种事情的原因我们一般会简单归因到运气不好。其实我们如果能从墨菲定律来看,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说人话就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如果在细化一下可以拆分为如下以下四条: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如何规避
个人总结手抖一般发生在以下情况:疲劳、过度紧张、心不在焉;流程或制度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的工具,达成目标的环节过多,过度依赖人工,分解来说:
1、精神上重视
古人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缺少理性的感性是靠不住的,谁也没有那么好运气,每次都能"感觉"对。
2、不要过于忙碌
忙字有人解释为忙,形声.从心,亡声.本义:急迫,慌忙.忘,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碌字一般会跟无为,即碌碌无为。
3、注意适当的休息
让身体有个恢复的过程,也让注意力可以更加集中。
4、学会适当的拒绝
拒绝不可能的工期,拒绝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工作。拒绝处于周围趋于变坏的环境,有时候某些遗憾的发生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环境中有太多的不良事情发生,而你只是刚好在那里,古人也说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5、用流程和制度来保障把事情做正确
即用流程和制度保障事情的正确发生。套用P(Plan)D(Do)C(Check)A(Action)模型来说,我们往往过于过于注重Do,忽视Plan,抵触Check,拒绝Action,对结果的适当奖惩。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构建合适的自动化工具,缩短适当的环节。
7、总结和反思
李一男曾说:“一流的人生,就是看着别人犯错误,自己不犯错误,吸取经验教训;二流的人生,是自己犯错误,自己吸取教训;三流的人生,是自己犯错误,自己还不吸取教训”
这几条或多或少都在致力于破坏墨菲定律的充分条件。在靠经营风险为生的金融行业把这一类事件称为操作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个人认为我们上面总结的方法在应对操作风险上也具有一定的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