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如何赋能治理协同?本报告立足改革、能力和发展的多元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迭代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字化并不必然带来治理协同方式的改变,但是可以为促进这种改变提供新的能力。数字政府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依托数字化的连接、赋能与协同,实现政府组织体系和运作模式的优化创新,以更充分地实现对市场、社会及政府自身数据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当前实践中的种种协同困境与问题成为数字政府治理效能难以有效释放的根源所在,导致数字政府难以应对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场景多样化的治理挑战。
基于系统科学和公共管理学理论,协同模式可以归纳为四个理想范型:行政式、市场式、网络式和“赛博格”模式。实际的协同场景是这些模式相互“嵌入”、程度不一的拼盘。理想的“赛博格”模式虽然仍是一种科幻,但是代表着数字化通过推动协同系统中“信息子系统”的重组升级,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嵌入”经济、政治、社会各类活动场景,成为“拼盘”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改变了协同效率的发生基础。四种理想范型并存也说明,不存在对协同的唯一判定标准,需要发挥不同模式的特点,规避各自的缺陷。
数字化赋能治理协同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目标、路径、场景、功能和特征五个方面。
- 一是基于数字化提升协同能力的核心目标,数字化技术支持时空转化与聚合 为更深度的协同创造了基础条件。
- 二是沿着协同数字化和数字化协同两条路径展开,前者是对既有场景的升级,后者是基于数字化实现创新 ,并从人和技术两个方向展开 。
- 三是 数字化协同平台通过“数”“网”“群”,围绕提升 决策 能力 、管理 能力和 服务 能力三类 场景展开。
- 四是 总体上 表现出的 四大 基本功能,实现空间聚合、支持多元参与、打造无缝沟通和构建工具集成。
- 五是数字化协同平台 表现出 开放、平行、敏捷、穿透和迭代 五大 基本特征。
运用数字化促进协同创新对于地方治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报告选择来自广东、上海、浙江、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典型案例,围绕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安、综合执法、疫情防控等治理场景,对数字化赋能治理协同的实践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最后分别从战略、制度、方法和技术层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数字化何以赋能治理协同?本文给出以下路径:一个目标 两条路径 三类场景 四种功能 五大特征
一个目标:基于数字化提升协同能力。一般的协同 系统 包括三个子系统,物理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 也可以 形象地称之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物理空间是物理实体所构筑的空间,社会空间是 基于 人类 的关系与 活动所 形成 的空间,而信息的流动,无论借助于物理的、社会的以及电子 的 媒介 ,构成了信息空间。
两条路径:从“协同数字化”到“数字化协同”。在公共管理 的数字化转型 中 数字化不仅可以改造原有的协同关系,而且可以重新建构新的协同关系。前者可称之为 协同(的)数字化 ,后者则是 数字化(的)协同 。
三类场景:决策协同、管理协同、服务协同。无论是协同数字化,还是数字化协同,数字化支持提升协同效率的场景可以归纳为三类,即决策 协同 、管理 协同 和服务 协同 。
四种功能:空间聚合、多元参与、无缝沟通和工具集成。数字化协同 平台 对 协同的 系统 支持 集中 体现在四个方面 :空间 聚合化 、 参与多元化 、沟通 无缝 化 和工具 集成化 。
五大特征:开放、平行、敏捷、穿透与迭代。无论对于协同数字化和数字化协同,不能仅仅理解为数字化技术的不同应用,而应立足于建立新的政务协同方式,进而构建新的治理模式的理念和目标。虽然在不同协同场景中各有差异,但是总体上可以归纳出若干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