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前最后一次排练时,中科曙光的工作人员突然快步走向控制台。
“在这页PPT出现时,要加一段音乐!”
秦晓宁是曙光公司总裁助理兼服务器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
半小时后,当秦晓宁在演讲中翻到这页PPT时,音乐按计划准时地突然响起了。无论她是否有所准备,似乎还是被突起的音乐吓了一跳,眼睛也随之望向了控制台。秦晓宁是曙光公司总裁助理兼服务器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
台下听众不出意外地也被吓到了,不过大家很快就明白了这并不是一场舞台事故。眼前满屏的数字“0”不无在炫耀地告诉大家,这音乐是为自己特意准备的:
300000000元——这是曙光新品服务器在过去上市1个多月内的中标额。
“我们喜欢先把事情做好,把项目拿回来了再说。”秦晓宁在会后说,“曙光很少把宣传放在所有事情之上。”
不确认这句话是否另有所指,但可以肯定的是,和常年以来,服务器厂商紧随英特尔芯片更新的“例行公事”相比,曝光3亿元中标额的体验会的确显得与众不同。无论对于曙光,还是听众。
“这是工程师文化。”为曙光站台的英特尔公司销售总监徐对秦晓宁说。
“这就是曙光的传统。”她答道。
不过,她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在曙光的传统里,并没有为新策略包装新概念的习惯:“ABC2创新计算”——在她的演讲之前,曙光公司首席运营官叶健在致辞中首提了这一概念。
概念本身浅近而直白:AB对应了AI和Big Data,C2则代表了Cloud和HPC。曙光在新闻稿里写到:“(这)宣告了曙光立于计算应用最前沿的雄心”。
曙光公司首席运营官 叶健。
这确实代表了一颗雄心。没有一家信息系统供应商不渴望,在ABC2涵盖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内有所建树;而曙光希望去做的,是“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从ABC2四个象限来考虑”,叶健说。
3亿元的新品单月中标金额显然给了曙光莫大的信心,让它开始逐渐习惯更多地站在台前。
一个少有人知的数据是,在计算类全国知识产权所有者中,曙光拥有产权数量为全国第一。叶健开玩笑说,平均下来,曙光人手1个知识产权还有盈余。
如此数量的优势,和曙光的历史养成紧密相关。尽管人工智能在ALphaGo下围棋的前后才为普罗大众所熟知,但事实上,这个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最初的愿景很简单,就是让机器能像人那样去思考。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曙光董事长李国杰院士曾任中心主任。
“其实曙光早期的团队中,很多成员都来自于这个中心。”曙光公司政府BG技术总监刘辉辉回忆说,尽管当时的人工智能和今天理解人工智能已经不尽相同。
积累给曙光带来了荣耀,虽然曙光似乎还不习惯把它们挂在嘴边:全球每8套深度计算群中,就有1套来自中国曙光。
在年初美国举办的GTC 2017上,曙光推出的两款AI商用软件平台曾让业界眼前一亮:深度学习框架Xsharp,和可视化高性能运算集群管理平台Gridview。
这两款商用软件平台集调优、算法、管理三位一体,是曙光和中科院研究所的合作成果。当然,还有曙光在硬件层为深度学习定制的XMachin硬件平台。
这也是曙光公司副总裁沙超群在采访中强调曙光在AI领域布局多年的原因。毕竟,AI技术的成熟与HPC在软件优化和智能架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深度学习时计算密集型应用,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后台是基础支撑。
“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无论是做图像、语音,还是自动驾驶,几乎都是我们的客户。”刘辉辉说,曙光配合它们一起做了很多算法框架。“这是曙光强大的A。”他说。
不过相比AI,在大众眼中,曙光在中国最大的标签是高性能计算,这也是曙光自行站队的结果:其在各行业交付的高性能计算机超过了1万套,并三次进入全球Top500前10的位次。
在该维度,曙光一个重要产品线策略是面向行业应用,这与整体服务器市场的需求变化完全一致——也是其“立于计算应用最前沿”的言下之意。
在曙光最新发布和交付的服务器系列中,就覆盖了政府政务、智慧交通、科学计算、环保、教育等应用领域,展现了曙光在服务器应用场景创新上的综合实力。这些交付新品以I620-G30、TC4600T G3、TC5600I等为代表,涵盖双路机架、四路机架、高密度、刀片、机柜、工作站等产品形态。
此前,曙光将高性能计算部分划分出了多条产品线。例如面向大规模部署的曙光6000和硅立方,以及面向特定行业的专用高性能计算机等。这些产品的交付由于涉及具体应用,都已解决方案化。
曙光之所以称自己的大数据技术在国内首屈一指,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源于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成绩。
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深刻影响中国用户和市场之前,曙光“本质”上做的就是大数据的工作——其高性能计算的后台本身就是分布式的。
“曙光的大数据技术(积累)主要源于国家重大课题,我们的技术产品是从这些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刘辉辉说,这也是曙光目前积极布局政府大数据、科学大数据、安全大数据和工业大数据的基础。
政府大数据项目成为曙光的优势项目有其先天优势。2013年,国家信息中心承担的电子政务云集成云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中,曙光是副理事长单位。该实验室解决的,即是中国电子政务外网数据安全和标准问题。
到了今年,在国家发改委1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中,曙光承担了“最重要”的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建设工作。这也是曙光之所以被称为“国家队”的原因。
曙光在2015年提出“数据中国”战略,希望构建覆盖全国的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服务网络,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其间,大数据和云计算正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云计算的节点有两个,一是城市云,二是行业云。
曙光2009年在成都建设了全国第一家商业化的云计算中心。此后至今的8年间,曙光共建设了40多个城市云计算中心。
一个与只为用户提供计算能力的不同之处在于,曙光为用户提供的数据共享与增值服务:这40多个城市云上,运行了1000多个政务级智慧应用;在30多个行业云中,曙光为30PB的数据提供了共享与交换服务。
政府、科学、安全和工业大数据,是曙光推进大数据业务的主要四个领域。刘辉辉说,曙光支撑大数据业务的规模将会达到1000个PB。
从2016年开始,曙光开始着重推广“城市云合伙人”策略,即与不同类型合作伙伴共同落地城市云。对于各地分散且业务单一的数据中心业主和投资方而言,这种“品牌加盟店”的形式颇具特色和吸引力。
沙超群预计,到2018年同期,曙光的云计算中心数量即将有望翻番,接近实现“百城百行”的目标。“百行”指的是曙光正在布局的100个行业云中心。
- END -
本公众号由商业伙伴副总编辑祁萌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