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之战启幕,看阿里、腾讯、浪潮如何笑傲江湖

2022-06-16 20:17:01 浏览数 (2)


“未来全球70%的云服务将通过渠道销售。”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此前在浪潮云的合作伙伴大会上判断说。如今,这正在趋近于一个共识:生态建设能力将成为未来云服务商业务竞争中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拥有强大生态体系的云服务商,才能有资格在未来笑傲云计算的江湖。

据商业伙伴咨询机构12月6日发布的《2017中国云计算生态系统报告》显示,IT厂商的生态潜力正在释放,这很有可能将直接影响到政企云计算市场未来的格局。

公有云生态:后来居上

该份报告中,围绕“生态竞争力”,阿里云、腾讯云和浪潮云分列前三;而在“生态发展潜力”维度,浪潮云、华为云和腾讯云位列前三。进入领导象限的云除以上三者外,还包括了Azure与AWS。

其中,浪潮云与华为云表现抢眼:凭借生态竞争力第三、生态发展潜力第一的表现,进入中国公有云升领导者象限,位居中国公有云市场前三、IT厂商第一。

2017中国公有云运营商生态竞争格局(摘自《2017中国云计算生态系统报告》)

该《报告》显示,其“公有云运营商生态竞争评估模型”选用的二级指标主要围绕“生态能力”展开。在调研中选用的二级指标包含了公有云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技术和产品优势、品牌号召力、历史案例的丰富程度、生态合作策略、历史客户转换率、渠道资源积累、生态合作策略、公有云市场战略、关联业务对公有云业务的影响等。

浪潮与华为在“生态发展潜力”维度的得分领先或并不意外,相比互联网公有云服务商,IT厂商的公有云、政务云服务一大优势在于合作伙伴——它们基于传统业务转型而来,正在政企上云的进程中渐显露其能力和价值。

基于传统优势拓展新业务是最直接和有效的获客方式,各类公有云服务商都将会此作为业务起步和拓展的基础。阿里云、腾讯云之于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上云的成功经验就是很好的教材。

不过,对于所谓有IT厂商背景的公有云服务商而言,传统优势的释放仍需“后天”努力。与早期积极上云的、“应云而生”的合作伙伴相比,IT厂商庞大的合作伙伴群体囿于业务惯性,通常无法独立完成云业务转型。

正因为如此,持续的市场宣讲和真金白银的资源投入,成为了近年IT厂商的“杀手锏”。

这似乎是一种传统能力。无论华为云还是浪潮云,其在“渠道赋能”方面,都表现得多钱善贾;毕竟,方法论是相近的。

今年3月,华为在宣布建立公有云Cloud BU后,即确定发展3类合作伙伴,并直接投入2亿元激励基金。此后,为推动合作伙伴向CSSP(认证服务解决方案伙伴)升级,又推出了Cloud HCIE认证——通过该认证的前100名工程师,每家公司将获得10万元奖励。

在今年11月的合作伙伴大会上,浪潮云在发布面向合作伙伴的“云行计划”时,更是直接砸出了3年30亿元海量资金,以刺激合作伙伴快速向六类云业务合作伙伴转型,或者准确地说,是向“浪潮云”转型。

直接受益的合作伙伴群体涵盖了云生态伙伴涉及的多类角色,包括云转售、云市场、云方案、区域服务、平台技术、认证与培训等六类。浪潮云期待通过资源倾斜,将合作伙伴群体数量在三年内扩展到8000 家。

这些IT厂商看中的合作伙伴的传统类型,包括了区域的各类型方案商、服务商,如ISV和SI等。他们的直接客户经验、关系和本地化服务能力等,在政企市场对于云服务商而言不可或缺。这一点,或许要保持到可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软、硬件渠道业务不尽相同,因用户及产品本身的原因,云相关业务对合作伙伴的粘性会更大。对于公有云服务商而言,这意味着合作伙伴将成为稀缺资源。竞争者们于此势必“先到先得”。

生态竞争,其实也早已从产品、技术层蔓延出来。

这种IT厂商的优势,互联网类公有云服务商早已看在眼里。此前,阿里云发布的专有云(Apsara Stack)是一个基于公有云能力的平台型输出,它服务于当下用户的“阶段性”需求;同时,在重要的生态环境搭建问题上,Apsara Stack也为更多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尽早接入的窗口。

而在浪潮,作为提升上云率支撑的服务产品,也多依傍于生态体系。在浪潮云早些时候发布的“1-2-3-3”战略中,联合合作伙伴提供超过1000种应用及工具入驻浪潮云市场就被特别强调。这些产品为用户提供了包括支撑软件、安全服务、管理服务、通用应用、企业应用、政务应用等六类服务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态建设优势之外,浪潮云的服务产品体系目前也日渐丰满。浪潮一直乐于强调其平台开放的力度,这落地在了包括弹性计算、存储、安全、人工智能及管理服务等八大类107种服务中,以及通过SDK、API为开发者及用户提供开发、测试及发布等平台服务之上。

政务云生态,传统占优

和公有云领域同样吸引市场关注的,是政务云。

今年3月9日,腾讯云上演0.01元竞标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项目的“传奇”。它在惊呆业内的同时,也直接反映了政务云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尽管全国省份城市未来云需求的体量大到足够容纳多家云服务商接入,例如“五家说”;但事实上,一、二线城市客户的数量非常有限,它们将是未来地市广泛上云时,极具感召力的明星。云服务商对它们的争夺,不可能有丝毫的懈怠。

在这一领域,浪潮政务云的发力很有些历史感。2010年发布云计算战略后不到3年时间中,浪潮便与25个省市签订了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始落地云计算中心。2013年,济南政务云的启用,还开创了中国政府整体购买云服务的先例。

资历和能力也为浪潮云在政务领域带来了荣誉。2016年,浪潮首批通过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首批可信云金牌运维认证和首批可信云服务安全认证双通过的企业,并在公有云和私有云领域均通过了工信部首批云计算服务能力评估增强级资质审核,是唯一一家通过可信云安全评测及金牌运维认证的云服务厂商

至2017年,政务云市场中,浪潮已经与全国130余个省、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体量,在整个政务云市场领域,依据不同口径都稳居市场前三。

同一份《报告》显示,保有IT厂商背景的浪潮、华为和新华三,都进入了“政务云运营商生态格局”的领导者象限。其中浪潮整体排名第一,在生态竞争力和生态发展潜力上均以微弱优势领先。

2017中国公有云运营商生态竞争格局(摘自《2017中国云计算生态系统报告》)

该《报告》指出:“通过诸多历史案例的积累,上述三家运营商在政务云应用的理解方面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且均具备丰富的生态资源整合经验,这是他们的生态潜力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在三家运营商的横向对比中,凭借较早切入市场的优势及在软件市场中的积累,浪潮在政务云运营经验、政务云应用整合方面得分略高于华为和新华三。”

相比小型用户的静默下单,政府用户上云要“喧嚣”许多;这其中,云服务商的一个重要依托将是本地服务商。这一点显而易见:和一般规模企业用户相比,政务云牵涉部门和应用系统远为庞杂。

浪潮(重庆)云计算中心是浪潮云当下“5大核心云数据中心”中的一个,也是浪潮云近年推动政务上云进程中的一个典型:

从2016年底揭牌运营后,浪潮至今已推动了该市102个一级预算单位、38个区县的530家单位(含二级单位),共计超过1100多个业务系统上线。

这是一个比较“恐怖”的数据。它的“恐怖”之处不止在数字,而在数字背后的覆盖的地域和单位数量——如果不借助当地合作伙伴,凭云服务商一己之力几乎不可能完成实施和上云。

这也是浪潮在此前发布全业务渠道销售模式(ABP,All By Partner)的一大动因——海量应用必须通过海量的合作伙伴进场沟通和服务,才能完成上云。

“哪些上公有云,哪些放在私有云,这些都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告诉用户。”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添在此前三亚的合作伙伴大会上说,这些方法和体系是浪潮与用户长期合作积累下的经验。”他说,“全部业务通过合作伙伴,不是浪潮决定的,而是业态决定的。”

事实如此。已经上线的1100多个业务系统,其实只近重庆当地业务系统的十分之一。

“谁也没办法单独把它们全部送上云。”王洪添在那次会议上说,“浪潮云取得服务商身份主要靠自己,取得身份之后就要依靠合作伙伴,否则,上云率会非常低。”

这里,有着未来政务云市场竞争中不可回避的一点:对推动复杂政务体系上云经验的梳理,也将成为竞争力。

- END -

【IT创事记】创见科技未来,旨在为读者提供科技企业和科技趋势的前瞻分析与评论。

创始人《商业伙伴》副总编祁萌,曾任《电脑商报》主编、都市媒体记者编辑,从业超过14年。

【IT创事记】同名入驻今日头条、大鱼号、企鹅号、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一点号等媒体平台。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