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从国内外科技大公司离职的科学家们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从工业界回到学术界,二是从大厂离开、自己创业,担任CEO或CTO等要职,并持续从风险投资人处成功获得融资。出于好奇心,AI科技评论盘点了部分有技术大牛坐镇的AI初创企业,或可一窥目前领域的技术落地走向。
作者 | 黄楠
编辑 | 陈彩娴
思谋科技
思谋科技是由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IEEE Fellow贾佳亚和沈小勇联合创立,公司的主要方向为工业检测与高清视频。
贾佳亚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过一年半访问学者;2004年,他加入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10年升任副教授,2015年任教授。
贾佳亚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计算成像领域,是计算机视觉最著名的专家之一;他曾任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旗下优图实验室(X Lab)负责人,为腾讯内容平台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团队也曾做出过多个技术输出,包括支付体系的刷脸支付、家乐福的智慧零售、腾讯医疗AI应用「觅影」等。
图注:贾佳亚
2019年11月,贾佳亚从腾讯离职、回到香港中文大学,并在不久后启动思谋科技。其中,思谋科技的CEO沈小勇正是他的学生,他曾任X-Lab研发总体负责人,两年获得三次技术突破奖,领导并落地多个to-B AI产业应用标杆。
此外,创始团队还有多位主要成员,也均是原腾讯有图的成员。
2020年3月,思谋科技拿到Pre-A轮融资,融资规模达数千万美元,由IDG资本领投,真格基金和联想创投跟投,随后在20年6月,又迅速完成了A轮融资,金额超1亿美元。2021年6月,思谋科技再完成B轮2亿美元融资。
元象唯思
元象唯思是由姚星于2021年1月21日创立,公司瞄准「全真互联网」,致力于打造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的无缝生态。
创始人姚星,此前任腾讯副总裁,自2004加入腾讯后,在职近17年,是腾讯技术级的元老人物;他曾领导研发了腾讯的存储系统、搜索引擎和云平台,并在2016年4月腾讯AI Lab成立后,被任命为负责人。
图注:姚星
2021年年初,姚星正式从腾讯离职创业,成立元象唯思,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由XVerse(Hong Kong)Limited全资持股。成立之初,元象唯思就迅速完成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4000万美元,其投资机构中包括腾讯投资,这也被业内视为姚星同腾讯的「再续前缘」。
据悉,团队中有多位成员也分别来自腾讯游戏、Adobe、微软、IBM、麦肯锡等公司。
创新奇智
创新奇智是创新工场于2018年2月创立的子公司,李开复任董事长,公司聚焦制造、金融服务业两大核心赛道,以「人工智能赋能商业未来」为使命,旨在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AI相关产品及商业解决方案。
张发恩在18年5月加入创新奇智,任公司CTO,他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曾先后在微软、谷歌负责研发工作。2015年,他加入百度,任主任研发架构师、百度云计算事业部技术委员会主席、百度云计算事业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
图注:张发恩
2018年5月,成立不到3个月的创新奇智完成过亿元的天使轮融资,随后陆续经历5轮融资,2021年6月,创新奇智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2022年1月,创新奇智完成IPO10.7亿港元融资,在港交所上市,被业界称为“AI 制造”第一股。
小冰公司
小冰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由微软宣布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公司其前身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小冰团队,李笛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李笛,毕业于清华大学,此前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
在2013年加入微软后,李笛领导了一支全球团队开始负责小冰及 Bing 搜索引擎的研发和业务,并于14年正式推出微软小冰。小冰所运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言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专注于机器对人类情商的研究学习。
图注:李笛
2020年11月,小冰公司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到2021年7月12日,小冰公司再获得A轮融资,并表示估值已超10亿美金、达到独角兽企业级别。
Aibee
Aibee 成立于2017年11月, 寓意「AI to B」,主打线下空间数字化与智能化,致力于「赋能升级垂直行业,打磨极致AI技术」。
其创始人林元庆任CEO,是清华大学光学工程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在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11项美国专利。他曾任NEC美国实验室媒体分析部门主管,主攻两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大规模细粒度图像识别、和自动驾驶的3D视觉感知。
2015年,林元庆应吴恩达之邀加入百度,负责深度学习实验室(IDL),随后又在2017年,担任百度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百度的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大数据实验室(BDL)、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增强现实实验室(ARL)。
图注:林元庆
2018年1月,Aibee 宣布获得了1.65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创下了中国AI初创企业天使轮融资额新纪录;同年11月,又迅速完成A轮6000万美元融资。
超参数
超参数成立于2019年1月,由刘永升创立,致力于「打造有生命的AI」。
公司主攻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大系统工程等技术领域,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游戏公司,将AI能力和游戏场景进行深度结合。
创始人刘永升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进入腾讯,曾任腾讯AI Lab总经理、T4级技术专家。2016年3月4日,刘永升与团队打造了腾讯围棋AI「绝艺」前身「WeiGo」,后又主导了王者荣耀AI「绝悟」的研发工作。
图注:刘永升
2019年,刘永升离职成立超参数,其核心初创成员大都来自腾讯AI Lab和IEG,包括原腾讯科技技术总监罗敏。创立之初就获得由五源资本、高榕资本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2021年1月完成3000万美元的A 轮融资。2022年1月,超参数再获得1亿美金的B轮融资,当前公司估值已达到独角兽规模。
循环智能(Recurrent AI)
循环智能(Recurrent AI)创立于2016年,由杨植麟、张宇韬、揭发和陈麒聪联合创立。
循环智能是一家企业服务公司,提供从全渠道沟通数据采集到录音转写、内容挖掘、NLP语义建模、会话分析洞察和沟通实时辅助的完整解决方案。公司连续两年上榜CB Insights年度AI100的获奖者——全球100家最有前途的私营AI公司名单,此前与华为云联合开发的「盘古NLP大模型」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陈麒聪、杨植麟与张宇韬相识于清华大学的知识工程实验室。
其中,杨植麟担任公司的AI和产品负责人,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师从ACM Fellow/IEEE Fellow唐杰,2015年,他以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杨植麟博士时期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学习,师从Ruslan Salakhutdinov与William Cohe,期间还曾与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合作,发布了「火锅问答」数据集HotpotQA。
2019年,杨植麟作为第一作者,与谷歌、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发表了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XLNet,在NLP领域带来了重要影响。
图注:杨植麟
陈麒聪任循环智能CEO,硕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是Alex Smola 的学生,毕业后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联合创立了技能交易平台TalentJungle。
张宇韬,循环智能CTO,他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跟随唐杰教授学习,曾作为核心开发者参与了AMiner的研发。
揭发是在2018年加入到循环智能的,任COO,负责技术产品运营工作。
2021年12月20日,循环智能获得由博裕投资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的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达3800万美元;截至目前,循环智能已完成5轮融资,累计金额超 4 亿元。
澜舟科技
澜舟科技的创始人是周明,他是我国研究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先驱者之一。
这是一家认知智能公司,针对商业场景数字化转型、以NLP为基础提供商业洞见类产品;其主要产品包括基于预训练模型的功能引擎(包括搜索、生成、翻译、对话等)和针对垂直行业场景的SaaS产品。
周明于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9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清华大学博士后,随后留校任副教授。他是中国第一个中英翻译系统CEMT-I(哈工大1989年)、日本最有名的中日机器翻译产品J-北京(日本高电社1998年)的研制者。
1999年,周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随后担任自然语言研究组的负责人、微软亚研副院长;2020年12月,他从微软离职,随后加入创新工场担任首席科学家。
图注:周明
2021年6月,在孵化出澜舟科技后,7月澜舟科技就迅速推出轻量化模型——「孟子」,引发不少关注。2022年6月,澜舟科技又同华夏基金成立「金融NLP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在金融场景中实现NLP技术的落地,成长着实迅速。
JINA AI(极纳科技)
JINA AI(极纳科技)于2020年2月由肖涵创办,公司专注打造开源神经搜索框架及生态,其首创的「神经搜索」,用于让企业利用可操作的非结构化数据来构建搜索解决方案。
创始人肖涵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通信专业,后取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博学位,他在2017年发表的Fashion-MNIST和2018年发表的Bert-as-service,被评为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开源项目之一。
此前,肖涵曾在德国Zalando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2018年到2020年就职于腾讯AI Lab,负责基于深度学习搜索项目研发,推出了通用学习搜索引擎GNES。期间,肖涵在2019年作为腾讯开源办公室成员,代表腾讯担任LFAI开源基金会董事,促进腾讯加入TODO基金会。
图注:肖涵
JINA AI创立初期,就拿到了由云启资本领投种子轮融资,随后在2020年9月,又获得由GGV领投、云启资本和SAP跟投Pre-A轮融资;2021年11月,JIAN AI再宣布完成3000万美元A轮融资,截至目前,累计融资金额达到3750万美元。
诗云科技
诗云科技由徐卓和梁望、于2020年12月共同创立,其主要产品是内容生成引擎Surreal Engine,以深度学习和图形学为核心技术,旨在用AI生成内容,让用户以更低成本完成内容创作。
徐卓任 CEO,本科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是Snapchat 2014-2020年的前100号员,曾在6年间从0到1搭建Snapchat广告平台、推荐算法系统以及机器学习平台Barista,并负责AI Camera的技术及产品研发。
CPO梁望与徐卓是校友,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为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专业,此前在字节跳动担任北美设计Lead,带领企业级产品设计及创新产品项目探索。
图注:徐卓(左)梁望(右)
2020年底成立后,很快,诗云科技在次年3月就拿到了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真格基金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投资,后在21年8月,又再次拿到一笔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真格基金跟投。
心识宇宙
心识宇宙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1月的新公司,聚焦于Human-level AI虚拟人赛道。
创始人陶芳波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博士毕业,师从数据挖掘领域创始人Jiawei Han,曾先后在微软研究院、Facebook、NASA和阿里巴巴等公司就职。其研发成果也应用到NASA,波音公司等美国核心企业和部门;由他和团队搭建的Facebook大规模内容理解平台,日均服务超过2亿用户;在阿里任职期间,曾带领团队共同打造了市场第一款商用光子认知系统。
图注:陶芳波
2021年6月,心识宇宙已完成金额达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深势科技
深势科技成立于2018年11月,由张林峰和孙伟杰共同创立。
公司旨在打造切实服务于药企、材料商和科研机构的模拟研发平台,曾首创「多尺度建模 机器学习 高性能计算」新范式,以新一代分子模拟技术解决微尺度工业设计难题。
两位创始人孙伟杰和张林峰均为北大元培学院90后学生,因为有共同的爱好而熟识,之后便常在一起打篮球。后张林峰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从事统计物理,分子模拟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孙伟杰则是在北大攻读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专业研究生。
2018年,孙伟杰得知张林峰在分子模拟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后,两人不谋而合,一起创立了深势科技,孙伟杰任CEO,张林峰任首席科学家。
此前,张林峰还曾在 SCI 索引期刊及机器学习顶会发表过论文达40余篇,2020年,林峰作为核心开发者参与的「以从头算精度将分子动力学的极限推向1亿个原」获得高性能计算领域最高奖ACM戈登贝尔奖。
图注:CEO 孙伟杰(左);首席科学家 张林峰(右)
2022年1月,深势科技宣布再获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这也是其在18个月内连续完成的第四轮融资;此前,深势科技还同宁德时代于2021年1月共同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深入探索能源领域的微尺度工业设计。
Inflection AI
Inflection AI成立于2022年3月,由DeepMind最初四位联合创始人之一 Mustafa Suleyman、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和DeepMind前研究员Karen Simonyan共同创立。
公司旨在开发AI软件产品,使人类更容易与计算机交互。
Mustafa Suleyman是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此前在DeepMind担任AI产品管理VP,期间还曾创立并领导了DeepMind的医疗部门。他在桑希尔小学读书时与DeepMind的另一位创始人Demis Hassabis相识。Suleyman本人很早从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德学院辍学创业,没有通过传统的教育路径学习知识,但也因为DeepMind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知名的风云人物之一。
图注:Mustafa Suleyman
据CNBC报道,在Mustafa Suleyman的影响下,Inflection AI也吸引了多位原DeepMind成员的加入。尽管目前Inflection AI的团队成员不到10人,但已获得超过2.25亿美元的投资。
Cohere
Cohere由Aidan Gomez、Ivan Zhang和Nick Frosst于2019年在多伦多创立。
公司的核心NLP模型源于谷歌大脑开发的Transformer,可以理解、比较和生成复杂的文本,并不断改进训练数据;是一家基于自己训练的大型NLP模型为外界提供API服务的公司。
其中,Aidan Gome本科就读于多伦多大学,是牛津大学Yarin Gal和Yee Whye Teh的博士生,曾在谷歌大脑团队Geoffrey Hinton和Lukasz Kaiser组内工作,是著名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作者之一,正是该篇文章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
另一名联合创始人Ivan Zhang,本科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后选择辍学并进入生物技术公司Ranomics工作,他与Gomez在工作中相识,曾是Gomez所领导的FOR.ai研究团队的一位成员。
Cohere CTO Nick Frosst就读于华盛顿大学,他也是Geoffrey Hinton多伦多谷歌大脑实验室的第一位员工,主要研究方向是胶囊网路、对抗样本和可解释性。
图注:Cohere 创始团队(从左至右依次为:Ivan Zhang、Nick Frosst、Aidan Gomez)
2021年,Cohere成立,其颇为豪华的投资阵容很快受到瞩目,公司的早期投资者就包括了Geoffrey Hinton、Ian Goodfellow、Uber首席科学家Raquel Urtasun、英伟达多伦多研究实验室主任Sanja Fidler以及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等一众大牛。虽创立仅一年多,但Cohere已拿到达1.7 亿美元的融资。
除初始人外,整个Cohere还有不少来自顶尖高校的技术人员,DeepMind校友Ed Grefenstette和Phil Blunsom于上个月宣布加入Cohere;其中,Grefenstette任Cohere的机器学习主管、是 UCL 的荣誉教授,而任首席科学家的Blunsom是牛津大学的教授,二人将负责在伦敦建立一个新的Cohere办公室。
Anthropic
Anthropic是由OpenAI前研究副总裁Dario Amodei和他的妹妹Daniela联手创立。
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AI安全和研究公司,旨在创造「可操纵、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系统」。
Dario Amodei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回到本科毕业的斯坦福大学任博士后学者。2014年9月,Dario Amodei加入百度任研究员,在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手下工作,工作一年后离开,又进入谷歌任高级研究科学家。2016年7月加入OpenAI,是OpenAI的前核心成员,曾发表多篇AI可解释性、安全等方面的论文,被认为是深度学习领域最为前沿的研究员之一。
Dario 的妹妹Daniela Amodei,过往就职于Stripe(其创始人是OpenAI投资人之一)、美国国会和OpenAI,曾任安全和政策VP。
此外,还有多位Anthropic的创始团队成员,都是Amodei在OpenAI的同事,包括Jared Kaplan、Sam McCandlish、Tom Brown等。
图注:Dario Amodei
据悉,Anthropic在A轮就获得了包括Skype联合创始人Jaan Tallinn和前谷歌CEO Eric Schmidt在内的投资,融资金额达1.24亿美元,但由于初期未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因此在当时引发广泛热议,更被科技媒体TechCrunch称其「有1.24亿美元可以烧」。
今年4月,Anthropic再次宣布筹得资金达5.8亿美元,由加密货币交易所FTX首席执行官Sam Bankman-Fried领投;这笔融资将用于建立大规模的实验基础设施,Amodei表示,「通过这次筹款,我们将探索机器学习系统的可预测扩展特性,同时仔细研究大规模出现功能和安全问题的不可预测的方式」。
Adept
Adept AI是一家于今年4月才刚刚推出的新公司,由David Luan、Niki Parmar和Ashish Vaswani等人联合创立,旨在「构建通用智能,使人类和计算机能够创造性地协同工作以解决问题」。
David Luan任公司CEO,他毕业于耶鲁大学,拥有应用数学和政治学学士学位。此前是OpenAI工程副总裁,是GPT-2、PaLM的论文作者之一,还参与发布了GPT-3;后加入谷歌大脑负责巨型模型工作,训练了多个x00B规模的模型。
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Niki Parmar和Ashish Vaswani,此前也同样就职于谷歌大脑。其中,Ashish Vaswani博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师从华人学者蒋伟和黄亮,主要研究现代深度学习在语言建模中的早期应用。二人均是在2016年加入的谷歌,是构建Transformer模型的重要参与人之一。
图注:Adept 联合创始人团队
目前,Adept的总部位于旧金山,仅成立几个月已获得融资金额达6500万美元。
虽然当前公司推出的工具生产初期以生产力为重点,但Adept也表示,希望到中期阶段,每个人都能使用其人工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