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强相争O2O,未来的生活秘书是腾讯?阿里?

2018-03-16 16:58:07 浏览数 (1)

谁在为O2O添柴架火,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互联网巨擘为O2O拼的头破血流,电商是主战场还只是一个开端?中国最被看好的两家千亿市值企业腾讯、阿里掀起了两次国内互联网的冲动——一场移动入口的掠夺,一次义无反顾的打车运动。两位以往出双入对的闺蜜,最终因一个移动帅哥的出现而决裂,显然O2O的魅力程度已经让已为股市妇的腾讯和待字闺中的阿里神魂颠倒。

什么是O2O?

官方语言就是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构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的交互。这太过抽象的内容确实不好理解,用一段简单的话解释就是:一个人起床的时候拿手机看了下时间,然后用麦当劳的App点了一份外卖到公司,再用快旳打车叫了辆车去公司,下车的时候用支付付宝付款便宜了10元钱,到办公室早餐送到又用支付宝付了款,下班前在微信上团购了电影票,与朋友一起不用排队看了场电影,然后在大众点评上选了家不错的餐馆一起吃饭,然后用支付宝的AA制付款完,天色已晚交通工具只剩下地铁,打开百度地图找到最近的地铁口,坐车回家。

这就是一个坐班族一天的O2O生活,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出差旅游、娱乐等活动都已经可以在实现网上、线下的连接。而阿里与腾讯都是线上的巨无霸,在用户至上的互联网两家已经功成名就,但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成为连接线上与线下的中转站,原有的互联网用户忠诚度也不见得有多牢固,所以O2O可以让用户的黏着度更强,一旦习惯成依赖,一种更强的B2C关系将会为企业带来自来水一样的效益。

腾讯的微信雄霸O2O的中间环节,阿里的来往失败只能依靠支付宝苦苦支撑,线上两家已是胸有成竹,线下通过不断的收购也能补足,所以这中间环节就成了焦点之战,这就是当下的O2O,同时资本市场像磕药一样不断炒动O2O市场,花钱如流水一般的注资,瞬间让O2O成就一代高富帅,就算腾讯绝代风华、阿里风姿卓越也要芳心颤动。

腾讯的O2O布局

一、 线下布局

1. Web1.0,电商门户网站,腾讯部署拍拍网,希望通过强大的QQ用户群体导入电商流量,在B2C市场和C2C市场形成对淘宝的阻击。虽然拍拍网失败了,但也埋下了线下勃发的种子。

2. 团购的突然爆发,腾讯显然不甘落后,QQ团购团队迅速建立,不过昙花一现的团购随着恶性竞争迅速枯萎,手握大把现金的腾讯3.25亿收购高朋50%股份,加入QQ团购业务,成为后来硕果仅存的团购电商。

3. 电商垂直平台之争,以当当、凡客、京东、1号店的崛起引人注目,而淘宝又把商城重新定义天猫,新老电商大战展开,腾讯也要参一脚,易迅网很快变成腾讯名下垂直门户,在3C领域一度给tmall和JD造成不小的麻烦,只是后来变得较为平庸。但在电商领域腾讯一直不断加码,电商情节可见一斑。

4. 入股大众点评,被广泛认为最具野心的一次收购行动,众所周知大众点评的线下用户已经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成为最具权威的生活服务网站,腾讯4亿美金换的20%股份被认为是捡了个大便宜,其实腾讯也付出了具有排他性的微信入口位置给点评,线下生活的服务也被腾讯纳入业务范围。

5. 打车服务。火极一时的嘀嘀打车让腾讯又成了公众的“上帝”,2500万美元的投资仅仅是腾讯的一小步,在与阿里的快旳之争中,先后又投入近9亿才是大手笔,也是腾讯现阶段看起来较理想的结果,打车软件市场超过4成的占有率几乎完成了寡头,接下来要么与快旳开始收割,要么继续角力,反正其余的对手已经行将就木。

6. 旅游。5000万收购同程网30%的股份,并将其直接纳入先前的各种电商平台中。自此腾讯的线下生活服务包含了吃、行、娱乐、购物的覆盖,未来再将“住”的环节打通,腾讯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所有的收购,都是在这两年中完成,显然腾讯并不仅是为了渗透行业而做收购,线下的布局体系愈发清晰。

二、 中转站布局

1. 内部资源偏向。微信与QQ团队从开始的甜蜜到赤裸的竞争在短时间内就划分好了楚河汉界。在微信成功将QQ用户导入以后,根据上峰的安排,QQ与微信从此分管PC与移动智能终端。这看起来挺和谐的决定,随着马化腾暗示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微信开始,微信的地位超然。

2. PC端强关联。早已占据95%市场的QQ除了在游戏方面有所建树以外,并没有打通网民的生活环节,在随后投资了众多生活类电商,通过账号一键登录,高折扣优势迅速与QQ用户日常生活强关联,PC端腾讯已经将QQ从单纯的IM工具打造成生活服务平台。

3. 移动端开放是重点。早已确立了移动端优势的微信为腾讯在移动终端牢牢掌控流量入口,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腾讯会通过收购或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微信的整合能力,腾讯全国首屈一指的山寨能力无人能及,微信前期也确实这么干了,却遇到增长和流量变现障碍。这一次马化腾的意外的采取开放政策,开放平台API接口,引入大量应用,采取分成模式,让微信走上人生巅峰。

4. 微信平台化建设。与QQ不同的是,微信的平台化定义要比QQ快了5倍,从单一的App到平台化更新仅用6个月20天,从第一款游戏应用“打飞机”登录微信开始,微信平台开始起步,逐步加入电商、金融、生活服务、新闻资讯等内容,令微信成为移动端门户。把陌陌、啪啪、来往等远远甩在身后。

早已部下的大局只是欠缺一个棋子的活跃,微信成功肩负起这关键位置,将腾讯线上的能量与后期投资的线下服务紧扯在一起,盘活了腾讯投资的大多数线下服务,形成完美的闭环。

微信的作用功不可没,马化腾直言“庆幸”有微信,是否也是在感叹产品的偶然性。随着微信600亿美金的估值持续走高,腾讯入驻大众、投资搜狗、入股京东的行为越来越有角逐资本市场的味道,希望腾讯不要落下产品不管,千万别陷入资本市场漩涡。

阿里的O2O布局

一、 线下布局

1. 主攻物流。阿里的电商优势毋庸置疑,但随着新一代电商京东、1号店、当当等同城1日达的挑战,淘宝、天猫亟待解决线下物流能力的迟缓,如果物流不能解决,靠价格优势的沟壑会不断被填平。7000万投资星辰急便,联合郭台铭1亿投资百世物流(掌汇通70%股份),又全资收购深圳一达通,随后组建物流平台菜鸟物流。阿里的目标很明确,在线下再建立一个类似于淘宝的物流帝国,最终线上的淘宝与线下的物流全部掌控。

2. 团购。阿里在团购领域也同样参与了争夺,5000万美元注资美团网一度被认为领导下一站电商的焦点,团购网站的集体覆灭却留下美团这个幸存者,不得不说阿里也算助力良多,事实证明后来美团逐步成为阿里团购的重要一环,为中专站的生活类服务提供大量流量和用户。

3. 电子地图。阿里11亿美金全资收购高德看似是背后因为腾讯的压力,其实只说对了一点,腾讯的街景地图为腾讯的线下LBS服务提供了便捷入口,而阿里在这方面反应稍慢,不过早在在05年阿里就已经将易图通收入囊下;另一点,易图通的软件技术落后,有地图无软件,但在汽车行业渗透极高,阿里斥资将受困的高德招致麾下,不仅补足了软件新技术的缺失,也能在车载导航上形成聚合,随着车载智能系统与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的统一,在LBS服务中阿里已经占据先机。

4. 打车服务。阿里在支付宝中有很多的生活服务应用,只是在打车这一栏中尤为突出,因为与腾讯的市场争夺,撬开了以打车为入口的LBS服务。相比起微信更时尚的线下服务,阿里的线下服务是基于生活化的,水电缴费、实体购物、校园一卡通等,衣食住行中除了住(阿里300亿投资房地产,或将未来解决住的问题)尚无法解决,阿里的“衣”,大众点评(微信)的“食”两家平分秋色,在“行”中,阿里志在必得,可以预期未来阿里将地图与打车软件集成到车载智能系统中,除手机外获得另一个移动端入口也将是不错的选择。

5. 本地化社区服务。阿里在O2O的环节中考虑到社区网站影响力或比垂直门户更有冲击力,投资丁丁网,从本地生活领域补足对线下用户的生活体验覆盖,也是从最底层尝试社区物流的方式。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阿里的线下服务部署从07年就已经开始,一直想打通互联网与线下生活的瓶颈,直到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契机,只是在这个O2O闭环的中转站上出现了麻烦,否则阿里不会如此被动。

二、 中转站布局

1. 社交网络。1.98亿投资人人网,寄望于这个互联网社交媒体在移动端大放异彩,可是事与愿违。其后5.86亿美金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看似要在移动端开始宰割,谁料一场大V行动让微博半死不活。不过随着微博的平台重定义,又有复苏的迹象,阿里的社交网投资还有戏可演。

2. 支付宝。支付宝不是阿里刻意做的产品,却成为阿里最有力的移动端入口,通过互联网使用习惯导入到移动端的支付宝用户相当活跃,过6亿的注册用户中超过82%的用户习惯于支付宝在线支付。阿里在支付宝中不断加强用户体验,从金融理财到生活服务涵盖方方面面,与微信一样,支付宝也在不断加强用户的强关联性,抓住了钱兜就抓住了你的生活,在这方面支付宝确实老谋深算。

3. 来往。马云也希望能在移动端做一个能与微信匹敌的社交工具,甚至不惜野蛮的强势拉拢自己的朋友圈,但效果几乎不见,来往的扎堆和500人大群是被马云标志的与微信差异化,在2B领域大有可为,但在2C领域还需要考虑。随着2013年11月份来往的用户数调查,月增长量500%,用户数破千万,不过比起腾讯目标10亿的用户,实在是太小的角落,而且其活跃度令人堪忧。想要混成搜索界360这样的水平,来往依照现在的方式,至少得坚持5年。

4. 投资陌陌。这也是首次阿里对移动端入口的直接投资,陌陌依靠个性圈的差异化竞争奇迹般的从微信的绞杀中存活下来,陌陌LBS的定义也符合阿里的线下布局,陌陌中阿里式的线下服务标记越来越多。

5. 多App轰炸。在来往、陌陌与微信的战争中,阿里不幸战败,所以干脆从量上加强移动电商粘性,淘宝、淘伴、天猫、旺信等多种直接标注“阿里电商”的应用铺满购物类应用,阿里这种蚁多咬死象的下策能不能产生规模效应还很难说。

相比线下的布局,阿里最渴望就是能在中转站这块儿尽快补足短板,对中转站的布局可谓不遗余力,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嫌疑。

显然在中转站这一环节除了支付宝以外,阿里几乎全线崩溃,而支付宝面对微信的理财通也招架吃力。从线下布局和中转站的布局中明显看出了阿里先扬后抑的特点,在微信之前阿里积极主动进军线下市场,不断收购LBS服务、生活服务等,但在微信爆发后,阿里的中转站收购几乎都偏向于防御性措施。阿里的硬伤还是在移动入口这块儿,显然比起腾讯的O2O闭环,阿里的O2O闭环还不稳定,断链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以上就是饼哥对两大巨人在O2O环节的一点薄见,从目前看来,阿里的防御力依然强劲,微信在电商的业务进攻也并没有给淘宝造成致命打击。两强相争,能打破僵局的或许就是百度,三家手握总和近150亿美元现金的企业里唯有百度依然默不作声,但考虑到百度Web的流量逐渐被移动流量蚕食,且依然没有强力中转站出现,要想实现O2O闭环的困难度远大于腾讯、阿里。所以未来网民的生活伴侣要么贴着made in wechat要么贴着made in Alibaba!

-------------------------------------------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