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宇宙
2021 年的年度网络热词榜中,有一个诞生于科幻作品中的词语“元宇宙”火出了圈。随着 Facebook 正式更名为“Meta”,“元宇宙”的概念在全世界范围成为了人们争相议论的焦点,2021 年也因此成为了“元宇宙元年”。
“元宇宙”的概念来源于 1992 年的美国科幻小说《雪崩》,在这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赛博朋克的未来世界,人们通过脑机接口在计算机构造的虚幻现实中组建了一个虚拟社会。而在我们的现实中,“元宇宙”的构想也同样是依托于互联网来实现一个可供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便利的虚拟平台。直到这时,人们才突然发现,曾经被认为仅仅是幻想的《黑客帝国》等科幻作品描绘的未来世界似乎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事实上,早在多年以前,很多人就已经开始呼吁我们警惕科技对人们的反噬,而这其中最沉重的担忧之一就是人类会渐渐沉迷于科技带来的便利,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例如中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就说,人类技术发达之后,人类很可能会主动沉浸在技术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中,而失去了探索拓展外太空的雄心壮志。然而,早在上个世纪,波兰著名的科幻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就对人类的未来产生过同样的担忧,他在 1971 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未来学大会》中,就描绘了一个通过精神类药物实现的虚拟世界,一个人们幻想中的“元宇宙乌托邦”,那么,这位始终聚焦于“第一类接触”的科幻作家所构想的地球的未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图景呢?
2. 故事梗概
《未来学大会》出版于 1971 年,故事也发生在 1971 年。这一年,第八届未来学大会在哥斯达黎加召开,作为未来学家的蒂赫来到这里参加大会。
事实上,未来学并不是小说虚构的学科,而是现实中早已有之的综合性学科。这个学科的学者们通过收集现实、历史等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广泛的计算和建模,实现对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未来发展的预测,从而制定相应的方案和解决办法来让未来变得更好。
例如在我国,就有未来学家基于 20 世纪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成功扭转了我国“地大物博,人均不足”的困境。放眼世界,20 世纪,人类的人口总数暴涨了 4 倍,在那个时间节点,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得到,如今我们刚刚来到 21 世纪,“人口问题”却已经从“人口过剩”变成了“人口不足”。这自然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所以,这部诞生于 1971 年的作品中,人口爆炸成为了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书中第八届未来学大会的主要议题。
主人公蒂赫来到第八届未来学大会举办的所在地 -- 希尔顿酒店,看着窗外弥漫的黄褐色雾霾与酒店内的应急物品,以及酒店中经理留下的“房间内保证没有炸弹”的字条,让主人公蒂赫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认为国内暴动的极端分子随时可能攻入这个歌舞升平的希尔顿酒店。
果不其然,暴动分子们冲入了酒店,革命军、示威者以及警察开始疯狂交战,就在这时,警察们使用了化学武器,随着毒气的弥漫,吸入这些新型化学安定剂的人纷纷放下武器,由衷产生种种悲悯的情绪,开始跪地忏悔。主角一行人马上跑到酒店地下一层,找到了氧气面罩,躲到酒店地下水道中,从而能够幸免于难。而这时,随着局势的失控,当局决定投放致幻剂炸弹。幻觉在这座城市弥漫开来。
主角蒂赫和众人在下水道中等待着救援,随着氧气面罩中氧气的耗尽,他们摘下了面罩。而这时,警察前来救援,蒂赫从这一刻开始进入到了荒诞而奇幻的冒险中,每一次救援中,他或背上军用飞行背包在天空中乱飞,或坐上飞机却由于空难不得不接受手术换了一具新的身体,而每一次,他都在跌落中回到那个阴冷潮湿的下水道,发现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梦。在一个又一个梦境的跳跃的最后,医生宣告蒂赫由于服用了过量的致幻剂,已经无法救治,好在可以通过冷冻技术让他在多年后苏醒从而获得未来技术的救治。就这样,蒂赫一觉醒来,他已经来到了 2039 年的未来世界。
2039 年,世界人口已经暴涨了 20 倍,但人们却生活的无比幸福,在“心化药物”的广泛使用下,人们建立了一个“心化社会”,人们通过药物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随时都处在一个幸福快乐、与世无争的状态下,虽然很多动物在过去的雾霾中已经灭绝,可是如今人们却生活在富丽堂皇、衣食无忧的社会中,人与人相处无比融洽,长时间没有战事的各国纷纷大规模裁军,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派祥和,简直是理想的乌托邦。
直到故事的最后,主人公蒂赫终于发现,原来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幻觉之中,致幻的“心化药物”早已弥漫在空气中,随着人们的一呼一吸,幻觉便在全社会蔓延开来。真实的世界早已破败不堪,人们在残垣断壁之间啃食着恶臭的垃圾,却在幻觉中以为自己在五星级酒店想用丰盛的晚宴。
知道了真相的主人公从窗台奋力一跃,当他睁开眼睛,他重又跌回了那个冰冷的下水道。
3. 作家的自嘲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显而易见的 -- 一部反乌托邦题材的科幻小说。但在讲述这个主题之前,我想先从作家自嘲的角度来看看这部小说讲了什么。
虽然未来学是一个早已有之的现实学科,但在小说中,未来学家的身份显然别有所指,对未来的预测和畅想的职责恰恰是对科幻作家的影射。在小说中,未来的一位未来学家对主角说:
小伙子,语言是潜在的金矿,当然金矿的储量也不是无穷无尽的。还记得吗?“乌托邦”这个词的本义其实是乌有乡,不存在的地方,永远达不到的理想国,这样你就更能理解我们未来学家的悲观情绪了。
20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是以英国为代表的世界范围内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随着战后人类经济、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生活,畅想着有朝一日遨游在星辰大海的未来世界,科幻作品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壮丽的凯歌。
时至六七十年代,全球青年人陷入了一种反文化的运动中,他们洞察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种族、民族、性别、国别等带来的不平等在文明发展中却越发凸显,世界是否在向着人们设想中的美好样子发展越来越值得怀疑。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嬉皮士、朋克等反文化运动、民主、民权、女权、种族、性解放等运动,甚至是暴力运动层出不穷。加上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以及冷战中笼罩在人们心中的核战争危机,都让这一时期开始的人们对未来产生深深地担忧。科幻作家从星辰大海式的太空歌剧,来到了以悲观的反乌托邦、反人类中心主义、赛博朋克、废土等为主题的新的时代。
这部小说也正是作家反思科幻这一题材的历史走向,反思自身的一部自嘲之作,小说中沉浸在对未来的一个个不切实际的幻梦中的未来学家,正是科幻作家自己的真实写照。
4. 反乌托邦主题
在菲利普·迪克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开头,有着主角使用高科技设备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桥段,而作为菲利普·迪克粉丝的莱姆,很可能是受此启发,所以有了这个通过“心化药物”改变全人类心态情绪的未来社会的构想。
人,作为一个动物,本质上也仅仅是一个碳基化学物质的聚合体,正如美食、美酒、气味等等化学物质都会和我们的身体发生反应,改变我们的情绪和体验,那么,如果真的存在一种无副作用的心态调节剂,可以让我们即便生活在破败不堪的现实中仍然感受到心情愉悦,幻想自己生活在绚丽的都市,享受着无比真实的精美虚幻,此时,你会愿意服下名为“快起床”的警醒胺,去直面丑陋、肮脏、惨淡的世界,还是愿意继续吸食“心化药物”,去仍然沉浸在这精致而又美妙的虚假谎言中呢?
电影《黑客帝国》的开头,探讨了这一主题,墨菲斯给出了红药丸和蓝药丸,作为电影的主角,注定选择真相的“The One”尼奥自然会选择红药丸,但在现实中的你,让你来选择,你真的有勇气选择那颗红色的药丸吗?正如电影《楚门的世界》结尾,导演说:
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
如果我们的现实只是幻想,而外面才是更加残酷的真实世界,你真的有勇气从幻想中醒来吗?
我曾经和大学的一位同学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即便世界是假的,一切都是虚拟的,但对我们来说,真的假的又有什么区别,即使我们在《黑客帝国》的世界中,我们活着的目的也仅仅是享受人生,那为什么还要去选择红药丸呢?彼时刚好有个某国最高领导人喜欢吃人体排泄物的段子,我于是调侃道:即使生活是一团屎,包个巧克力外壳也总好过直接去吃。
但实际上我们还是不得不去追问,在《未来学大会》的世界中,在充满了致幻药物的现实中,到底谁看到的才是真相呢?电影《黑客帝国》上映后,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在争论一个问题:反抗军们从虚拟的矩阵世界中出来后所看到的一切真的是“真实”的吗?锡安是不是另一个计算机构建的虚拟世界呢?在小说中,最后的结局正是一个开放式结局,最后所谓的“臭水沟”是不是他此前所在的下水道?到底一切都是主人公的一连串幻梦,还是这个世界的真相?选择相信哪一个,不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 蓝药丸还是红药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