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大数据和苏州防疫的几件小事

2022-07-01 14:25:43 浏览数 (1)

早上社区做核酸,听到信息登记的大白对负责检测的大白说,“园区来的,放单管”,(现在常规检测都是混检了),当时很惊讶他们这么快就能获取到我在市内跨区流动的信息,上班路上想了下,其实大数据在苏州防疫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和创新的应用的。曾经在XX(城市名)呆过几年时间,有亲戚、朋友在深陷这次的疫情之中,看多了网络时代的负面舆论信息,XX朋友圈的集体“失声”,虽人间疾苦,还想从数据人的视角,看大数据和苏州防疫的几件小事。

一、数据采集输入

早期的疫情流调依赖对被感染者的调研访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基于记忆的流调终归会遗忘或遗漏。通信行程卡只是地级市的行程轨迹,健康码14天内的信息填报只有起点和终点,过程的路径无法记录。其实苏州2.14那一波疫情比现在的病例数是少一些的,有了上一次快速行动和经验积累,除了常规的健康码、行程码等手段外,数据采集做了一些创新的尝试。

1.场所码

出入公共场所,除了2码检查外,扫描场所码登记,采集谁,什么时间,到了什么地方,一旦有羊或者密接,就可以快速输出对应的防控措施。早上核酸检测时,应该就是基于我每天上班时,登记的场所码的数据处理结果。

2.货运码、苏链通

民以食为天,特殊时期居家封控管控都能接受,毕竟19年武汉疫情第一次爆发时,全国上下都是经历过的,但当时却完全没有抢菜、囤货,这一次,一有风吹草动,超市马上就被抢购一空。物流货运畅通,是物资保障的重要一环,既要严格防疫管控,又要快速高效,南方天气炎热马上又到梅雨季,蔬菜、食物极易发生腐烂,支援物资送不到疫区居民,不仅是物资的浪费,也会让捐赠者心寒。

3.外卖骑手证

生活或许可以把每个人都逼成美食家,但是一些上班族、打工者可能长期连锅碗都没有,疫情封控突发加上快递受阻,可能就只能眼睁睁地等待外卖男神、女神了。家里老人有慢性病,长期用药。去医院麻烦加上暴露风险大所以就选择了外卖,但是寄希望于外卖人员安全无事。于是,外卖骑手证,给了我多几分心安,至少给我送外卖的外卖员是经过严格检测、检查的。不是住在天桥底下、可能已经暴露在危险当中的人。已经一两个月没有过堂食了,各大商场也大门紧闭,但餐厅、超市人员经过检查检疫合格后,可以提供各项服务保障,家里奶粉存粮不多了,周末和母婴店员沟通后,双方在外卖取货点进行了交接。

数据源是大数据的源头,没有数据大数据就是无源之水,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的信息采集能力的完善和补齐,相信有了这些场所码、货运码、外卖骑手证等结构化信息采集能力输入后,自动化处理流调数据更高效,数据更丰富准确,疫情防控数据覆盖才会更完善和健全。

二、大数据处理

主动采集的数据输入加上行程数据、卫健委核酸检测结果数据等多种多样的数据源统一汇聚,既要保证数据同步的时效性,社区、医院、检测机构不同渠道检测信结果出来后,要能够最小时延的在用户端更新。紧急需要核酸报告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2月份小孩子生病要住院,医院临时做的核酸,等了四个小时才出结果。孩子重症,为人父母是最为焦急的。同时要要监控数据质量,避免用户看到是阴的,但却接到电话说羊了的情况发生。

三、数据产品化及信息整合

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分析加工,形成决策知识才是最终价值体现。基础的数据产品提供原始数据,需要使用者依赖自身素养进行归纳总结。而好的数据产品则可以将决策思路高度抽象整合形成快速输出的决策依据。苏康码经过防疫的演进,不断增加一些结论性的决策依据支撑,看似只是一个文字或icon的增加,但对整个效率的提升,以及用户的感知度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例如,苏康码整合了最新核酸检测日期,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展示,每天早上进公司查验时比打开苏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要节省至少30s(页面切换加上网络加载),开车的朋友应该知道,早高峰没人30s,很快就堵车了,越堵越烦躁,恶性循环,一个城市2000W人口做核酸检测,折算下来就是节省231人月的时间成本。数据产品在需求价值评估时,如果是提效类的功能,需求价值=单次操作节省时间*周期内的使用次数来进行相关计算。

此外,核酸检测及结果查询页面,当日,24小时,48小时的icon标记,以及颜色区分,都是可以快速响应防疫措施的细微改变。

疫情没有放大人性的恶,每个城市都面临巨大防疫压力。问题各不相同。国泰民安的时候,多数人更愿意享受当下,过自己自足的生活,对”恶”更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个人的身心健康、安全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就到了忍气吞声的临界点。“乱世出坏蛋也出英雄”,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一些更切实际的改变时,满意度或者容忍度会更高。作为数据人,很欣慰大数据可以在这次疫情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样以后别人问“大数据是干啥的,有什么用”的时候,用这些案例感受会更加深切。春已暖,花已开,疫情当下,惟愿身心健康。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