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未来走向何方? 跨界服务器市场 软硬一体已成所有IT巨头标配战略

2018-03-19 15:48:17 浏览数 (1)

为了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迈向软件定义企业的目标,VMware揭露了正在进行的三大新战略。包括了拥抱竞争对手OpenStack来强化混合云架构,并和潜在对手轻量级虚拟化平台Docker结盟,以强化虚拟机调度能力,最后一项则是从软件市场开始跨入硬件市场,打造全VMware的整柜式服务器设备。 新战略1 化敌为友,拥抱OpenStack强化混合云架构 在VMworld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VMware执行长Pat Gelsinger宣布,VMware将支持OpenStack,推出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VIO版本),在自家SDDC平台上提供OpenStack API,让OpenStack应用可以在VMware基础架构环境上执行。 开源OpenStack平台问世4年来,吸引了不少软硬件IT龙头纷纷加入,从服务器、储存到网络等,如Intel、HP、IBM、Red Hat、SUSE、Ubuntu、Cisco、Dell、Brocade、Yahoo、EMC、Oracle、SAP、Seagate、WD、NetApp等涵盖服务器、储存、网通、操作系统领域的重要厂商皆已成为OpenStack基金会成员。 OpenStack可供企业自行打造云端服务平台,例如提供公有云服务,或自建私有云环境,因此被视为是除了微软Hyper-V和VMware之后的商用云端平台第三选择。 为了布局云端,今年IT大厂商在OpenStack方面动作连连。HP今年5月大手笔宣布投入10亿美元压宝OpenStack,全力开发自家的OpenStack版本──Helion,要靠OpenStack在云端市场竞争中翻身。而IBM日前推出的云端PaaS平台BlueMix,底层也部署于OpenStack平台上。 VMware也早就意识到了OpenStack的威胁,去年加入OpenStack基金会时虽引起不少人质疑,而今却也是OpenStack贡献度前五名的会员。当然,VMware先前并购的网络虚拟化新创公司Nicira,在OpenStack策略上扮演关键的角色。Nicira是OpenStack早期重要推动者之一,也是OpenStack的网络虚拟化技术的主要贡献者。 近2年VMware开始提供OpenStack部分套件和VMware产品的整合机制,例如在2012年发布的OpenStack网通套件Neutron支持NSX的驱动程序,2013年也发布了OpenStack支持ESX和vCenter的驱动程序,这两年也先后发布OpenStack两个储存套件Cinder和Glance支持VSAN的驱动程序。VMware过去只是局部地支持OpenStack,现在则宣布将全面地让OpenStack的服务可以在VMware环境上执行。 VMware全球CTO Paul Strong表示:“目前OpenStack只是一个技术框架(Framework),还不是一套解决方案(Solution)”,以这套框架来建立云端平台架构,可以产生很高的价值,不仅可以带给企业更多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案,也能免费提供各种组件,包含网络、储存、运算与API等建置云端服务环境所需的组件。 不过,VMware直到近期才开始支持OpenStack的原因是,虽然OpenStack免费提供了大量IaaS套件,但仍要花大量时间来部署OpenStack。“没有免费的产品,就算能免费取得,企业还是得投资人才培训。”Paul Strong表示,直到今年,越来越多IT大厂的支持,加入OpenStack产品研发,OpenStack已经成为了云端解决方案平台上的第三选择。 所以,Paul Strong表示,VMware也决定开始拥抱OpenStack,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选择,而不是只将客户锁进VMware的产品,“OpenStack可以同时增加VMware和企业的价值。”他说。 VMware利用2014年上半发布的OpenStack Icehouse版本为基础,来开发VIO版本,目前已释放了测试版本。在VIO版本中,除了Icehouse所有套件之外,还搭载了VMware的vCloud Suite,VMware提供了OpenStack各套件和vCloud Suite各子产品间的链接驱动程序来整合两者。另外还搭载了一个VMware自行开发的OpenStack安装和管理套件,来简化OpenStack的安装过程,就如同HP也开发了类似的部署套件,来解决OpenStack目前在安装上的麻烦问题。 VMware也承诺VIO的版本升级会跟进OpenStack每半年改版一次的步调,在OpenStack每次推出新版本之后,在下一个新版本释放出前的这半年内,VIO就会跟进升级到当前的OpenStack版本。换句话说,VIO也会每半年升级一次。VMware将会提供OpenStack程序代码的技术支持和安装部署支持。 未来,VMware宣布要持续开发更多OpenStack所不足,但VMware认为企业需要的功能,例如VMware将优先在身分验证用的OpenStackKeystone套件上开发单一登录机制(SSO),以及开发OpenStack的mgmt管理工具vCOPs,以及用来计费和控管IT成本的vCAC/ITBM套件。 新战略2 结盟潜在对手,加入轻量级虚拟化平台Docker 不只拥抱OpenStack这个竞争对手,VMware连近半年来爆红的轻量级虚拟化技术Linux Container(简称LXC)的部署平台Docker都要支持。Pat Gelsinger表示,VMware将和Docker公司、Google和Pivotal公司合作,来打造一个通用平台(common platform),可供企业更容易管理和执行部署于软件货柜(Container)内的应用程序。“透过这个单一平台,企业可以管理传统的虚拟机、软件货柜或者是安装于虚拟机内的软件货柜。” Linux Container技术是一个内建于Linux的新一代虚拟化技术,不同于虚拟机是一整台实体计算机的虚拟化,LXC则是应用程序的虚拟化。LXC将应用系统打包成一个软件货柜(Container),里面只包含了应用程序的程序代码、所需操作系统核心和函式库,透过统一的命名空间和共享API来分配不同应用程序所在软件货柜的可用硬件资源,来创造出应用程序的独立沙盒执行环境。因为LXC技术不需要多一个Hypervisor软件层,因此,软件货柜容量小且轻量化,可以在数秒内建立应用程序所需的执行环境,远快于利用传统虚拟化技术需要数分钟才能建立虚拟机的时间。 而Docker则是一套可以用来自动化管理、大量部署和快速移动LXC软件货柜,到不同的云端平台或Linux操作系统上的工具。Docker拥有可以配送各式应用程序或App的开放平台,例如包括了Docker引擎、Container执行和打包工具、Docker Hub云端服务(包含协作、内容和自动工作流程)等。随着Docker释出正式版,也让LXC更容易使用,连Google都宣布压宝Docker,未来将在旗下云端平台如Google App Engine上支援Docker。LXC搭配Docker工具,成为了Linux应用程序虚拟化的另一个新选择,Docker也就成了挑战VMware虚拟化技术领导者的新对手。 然而,Container技术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Unix时代就有了。Paul Strong表示,他从2000年就开始参与SolarisContainers技术的研发。他认为Docker的问世有2个重要的意义,首先,Docker提出了一套自动化的封装机制(Package Mechanism),也可以用来加快建置VMware相关产品的速度。在Docker出现以前,Container被视为是难以部署,一般只有网络公司才会使用的技术,不过,今日Docker已经为应用程序的派送与执行打造了新的基础。 因为Docker结合了Container技术,打包后的虚拟化映象档的档案比较小,跟虚拟机比起来分明就是轻量级,因此,不论是部署或移动Container的速度,都会比虚拟机快很多,“产生一个Container是以秒计算,然而产生一个虚拟机却是以分钟计算。”他说。 Paul Strong表示,若以科技的发展来看商业模式变迁,企业会希望能够越快推出新服务是越好,而这就是Docker可以帮助使用者做到的事情。因此,VMware将Docker视为重要的商机,要用来让企业可以更容易地快速新增虚拟化环境,尤其是利用Docker来部署现代化的应用程序,例如搭配移动设备App的后端平台。 不过,Paul Strong指出Docker也有其缺点,就是安全性不足。因为目前Docker相关技术不够成熟,所建立的Container的安全性,远不如早已经商品化的虚拟化环境,相较起来Docker Container较容易遭外部攻击而受骇。因此,VMware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更安全的Container环境。VMware支持Docker后,企业能更容易地在虚拟机内部署Container,并透过Docker的API来快速派送和部署Container。而对于部署在虚拟机内的Container,就可以搭配使用VMware虚拟化平台的安全机制和管理工具,甚至可以和第三方产品搭配使用,强化安全性。 例如VMware网络虚拟化平台NSX已经可以透过Open vSwitch的整合,原生支持Linux Container技术,包括Docker。企业可用单一网络平台和架构来管理虚拟机、Container及实体裸机环境。 新战略3 从软件跨入硬件市场,打造全VMware整柜式服务器 另一个有别于过往的新战略,则是VMware推出超融合式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产品,前进硬件市场。超融合式基础架构的目的,是用来供企业自行打造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设备,将运算虚拟化、储存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功能集中到单一设备的整合式解决方案设备。 此架构下的第一个系列产品是EVO(名称取自Evolution前三字母),VMware先发表了两项EVO新硬设备,包括了锁定中小企业的EVO:Rail服务器和可扩充规模的EVO:Rack机柜技术预览版。 EVO:Rail是在一个2U、4节点的服务器平台,预载了vSphere、Virtual SAN(VSAN)、vCenter Server、vCenter Log Insight等软件,构成一个完全由VMware软件驱动的整合式设备,所有基础功能与服务都是由嵌在Hypervisor内的组件来驱动,也可说是一种Hypervisor融合式架构的产品。根据VMware的资料,一台EVO:Rail设备可提供约100台虚拟机,或是250个VDI虚拟机。EVO:Rail单一丛集最多则可扩充到4台。此外,VMware还提供了一个以HTML 5打造的网页管理接口,来简化部署管理VM的操作。 至于目前还处于技术预览版本的EVO:Rack,则将采取机柜式服务器设计,除了服务器外,内建置顶式交换器和JBOD或DAS储存系统,可用于大规模扩充。EVO:Rack内建软件则搭载了完整的vCloud Suite、VSAN、NSX,以及EVO:Rack部署和管理软件。目前只有广达旗下云达科技展出了首套以云达OCP(Open Compute Project)机柜产品Rackgo X所打造的EVO:Rack机柜产品。 EVO产品的主要规格,包括软件和硬件,皆由VMware主导,包括如处理器、内存、储存系统、网络设备等,OEM厂商可向VMware提出推荐搭配硬件,统一由VMware决定后才推出产品。VMware解释,这是为了提供预先组装、产品验证所必须的考虑。 如此EVO系列的硬件和软件规格相同,各家产品势必大同小异。不过VMware表示,OEM厂商仍可透过服务来创造差异化,或是各家厂商对于EVO内部设计如散热机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富士通则计划将EVO和自家虚拟化数据中心整合方案搭配,做为其中一项搭配设备,来拉抬原有产品线的整合度。 不过,VMware为了避免和过去的硬件合作厂商竞争,也再三强调,自己不会直接推出硬件产品,而是会透过与硬件厂商的合作来提供。尤其在推出可能会与过去硬件合作伙伴竞争的产品,如可建设大规模虚拟化应用环境的EVO:Rack设备,VMware就选择推出非主流的OCP规格机柜,OCP目前主流的规格是21吋机柜,而非企业惯用的19吋机柜设计。虽然短期内先支持OCP架构不至于对服务器大厂构成威胁,不过长期而言,VMware终究是为了锁定大型企业机房设备市场,来加速虚拟数据中心类产品的普及,EVO:Rack设备终究还是要推出企业常用的19寸标准机柜设计。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