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编者按:2013年,CCF联合腾讯发起“犀牛鸟”基金,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让伟大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影响”的平台,助力青年学者的创新和成长,并为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每年CCF和腾讯从学界、业界邀请专家针对学术及产业发展前沿为基金拟定方向,并提供真实数据供青年学者们将研究在产业平台上测试提升,并推动应用转化。2013-2014两年间,共有350 优秀青年学者提交申请,35 获得犀牛鸟基金资助。在入选比例不到11%的基金项目中,获得基金资助的青年学者究竟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别?他们的成长、事业、生活与梦想是什么?他们现在又在做什么?我们将在《犀牛鸟基金获奖者人物故事系列》中一一揭晓,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CCF-腾讯犀牛鸟基金获奖者人物故事系列 第四期
华中科技大学白翔:摒弃成规,自由翱翔
白翔教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目标识别、自然场景文字识别及智能系统。曾访问美国Temple大学并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已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相关国际权威期刊或顶级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也是CCF-腾讯犀牛鸟基金2014年度获奖者,目前正在与腾讯研发团队合作展开基于多尺度中层视觉元素的自然场景文字识别研究,项目将于年底完成。
自由翱翔无限创想,从初涉科研开始
初识白翔,就觉得他的名字很契合他的为人:自由、直率、坦诚,宛如飞翔在空中的雄鹰,把握机遇、积极追寻又绝不轻言放弃。年少时,他成绩一般,还喜欢恶作剧,不过一旦迷上学习就一发不可收拾。热爱物理、化学的他,竟意外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初涉科研的他,竟把一篇虽充满创新但尚未成熟的论文草稿直接发给Temple大学的Latecki教授,还意外的获得高度认可。随后,Latecki教授主动邀请他去Temple访问,共同完成其正在承担的美国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这在博士访问期间并不多见。在Temple大学一年半的访问,白翔让Temple大学师生对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素养刮目相看,也开启了Temple大学信息和工程等院系对华科毕业生热情邀请的大门。他与Latecki教授合作的第一篇论文最终获得了模式识别领域的国际顶尖杂志IEEE Trans. PAMI的录用,是华科建校以来首次在该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科研育人不断探索,梦想在拼搏中明晰
与Latecki教授为期一年多的合作研究后,白翔申请公派留学,获得国际知名学者UCLA统计系教授Alan Yuille的邀请。在UCLA一年的学习中,他聆听了许多大师的报告(如华裔菲尔茨奖获得者陶泽轩),并将所学的半监督学习方法引入形状识别中,在著名形状数据集MPEG-7上取得了当时国际最高的检索精度。随着成果的不断积累,他于2007年底获得 “微软学者”奖,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在科研工作推进的同时,白翔也在积极探索育人的有效模式。其实,看着肩膀上顶着可爱女儿一脸幸福的白翔,就知道他一定是个好爸爸、好老师。留校工作之后,他的本科生王波在校期间发表了国际顶级会议ECCV论文两篇,并在攻读硕士期间将此前与他在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工作拓展到生物医学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Nature Method论文,目前正在Stanford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生沈为发表SCI收录论文四篇,并获得腾讯奖学金,毕业后在上海大学任教,开发的基于Kinect的人体骨架矫正算法被微软引入产品SDK。鉴于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表现,2014年被武汉市洪山区团委评选为第九届“武汉市洪山区十大杰出青年”。
摒弃成规务实果敢,推进前沿技术的应用转化
白翔注定不是墨守成规的学者。他领导的团队已在自然场景中的文字检测、人脸搜寻、车辆综合识别等领域与企业紧密合作,他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力争将所研转化为有竞争力的实用系统,尤其在场景文字检测与识别方面。2012年,白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任意方向场景文字检测框架,被选入CVPR大会进行 demo展示;最近提出的基于对称性的文本条检测算法在国际标准数据集ICDAR15取得了有竞争力的检测效果,被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15录用;获得腾讯-犀牛鸟基金资助,解决自然场景文字识别中的若干问题并在实际场景中有效利用。他最希望经由努力将所研技术转化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科技产品。
祝福白翔老师,驰骋、翱翔、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