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能相对论
作者|陈选滨
从一家公司到一座产业园,长沙湘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风向变了吗?
智能网联,风起湘江。
作为一个中部城市,2016年以来,长沙以湖南湘江新区为重心,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虽然并非最早起步的城市,但在持续的发展与竞争过程中,最终走在全国前列的,恰恰正是这个汽车产业基础与市场条件都不太瞩目的城市。
今天,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长沙是全国唯一获得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如此亮眼的成绩,实属瞩目。回顾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每一步,创新与领先态势相辅相成。
由此,在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我们不仅能看到独具长沙特色的发展模式,也能以长沙为参照坐标一窥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如今,湖南湘江新区规划建设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又一座核心产业园区崛起于湘江西岸。那么,对于长沙、新区而言,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节点上,产业园的落地将带来什么样价值?在全国的其他城市,未来是否也将像长沙一样建设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
聚焦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的风向似乎正在改变。
从一家公司到一座产业园,
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加速
站在全国的角度,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并依旧保持着全国领先态势,那么若要更进一步的突破,是否真的需要一个产业园?
基于多角度观察,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建设并非偶然。就像当年湖南湘江新区为聚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而成立湘江智能公司,打开了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商业化进程。如今,湘江智能继续承担起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建设,从一家公司到一座产业园,其背后是长沙智能网联产业大步迈向规模化发展阶段的多重驱动。
首先,从区域产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一个地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基本盘越来越大,就必然需要一个产业园作为区域基础予以承载。对于长沙、湘江新区而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要走到这一步。
自2016年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以来,已聚集了智能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35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家、智能汽车及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研发机构108家,更培育了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希迪智驾)、中车智驭等多家优质本地科创企业,吸引了西电、中车时代等12家科研院所落地,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且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
对于这样一个产业生态,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并形成较强的产业吸引力与凝聚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发展,恰恰就需要一个稳定、强大的基础支持。
此前,湘江智能更多的是作为市场上的“领头雁”,发挥产业引领作用。而正在规划的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需要在引领的基础上发挥出承载价值,作为产业的基本盘从而托起产业发展。
从规划来看,依托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长沙、新区将可以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一步灵活运用企业政策、人才政策来丰富补贴类型及加大补贴力度,并搭建起产业基金平台、测试服务平台、数据整合与共享平台、创新转化平台与异地双招平台等五大平台,继续夯实产业基础,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驱动力。
其次,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进入多场景应用示范阶段,非常需要一个综合性强的多元场景予以支持。对于这一点,或许没有那座城市比长沙更清楚其中的重要性。
回顾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就是一段持续更新迭代产业场景来支持产业发展的历程。从最早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建成投入使用,到两个“100公里”项目打造,长沙的测试场景不断走向开放,从“测试区”到“试验区”进阶,为企业提供了诸多更复杂、更接近现实环境的场景,以支撑起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
如今,长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在进一步向市场开放,智慧公交、Robotaxi共享出行、无人环卫车等持续上线,对于场景的需求也在提升。由此,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打造非常有必要,从顶层设计上就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更多元且真实的场景支持。
最后,从园区经济的成长路径来说,我国的园区经济的专业分工正不断明确,越是核心产业的园区越能在接下来的产业发展中凝聚力量,驱动规模化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颇具前瞻性。
在规划中,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紧扣“一主两副”的产业格局,即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核心,以智慧城市和智慧工业协同发展,正形成较为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在这种特定的产业方向引领下,未来这一产业园或将进一步驱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并由此引领长沙园区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一个标杆。
那么,对于长沙而言,优势产业将得以发挥出新的引领价值,为园区经济打样,推动整体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这对于长沙这么一个中部城市而言,非常关键。
长沙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产业园,更是一个由优势新产业驱动的发展模式与产业园样板,来推动更广泛的产业发展。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背后的
三重价值
值得一提的,作为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十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湘江新区“455”战略十大百亿产业项目之一,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在设计之初就呈现出多重价值,未来的发展形态不仅仅只是一个产业园。
首先,也是一座人文新城。
今天,产业园的本质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产城一体化是大多产业园建设的主要趋势。在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规划中,也是如此,产城融合是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由此建成全国智慧双碳品质新城。
具体来看,在建设思路上,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也比其他园区更加注重多元社区形态的营造,即积极利用生态、街道、半公共空间,营造趣味性、开源共享的开源场所,形成10分钟多样态复合生活圈。
在这个过程中,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所引领的不仅仅是产业形态,更将是城市形态。由此可见,从湘江智能到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长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从市场持续开放,向全社会渗透,实现产业、社区、生态的多重融合。
其次,还是一个多元智慧场景。
产业园作为一个集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商业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随着数字技术的加持应用,很容易就可以打造成为一个为诸多智慧业态提供发展支持的综合性智慧场景。
比如,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在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智慧出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场景中都运用智能网联、智慧城市技术,由此打造出一个集游憩、生活、工作于一体并面向交互、融合的多场景智慧城市场景。
这样的一个成熟且多元的智慧场景,将持续不断地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新业态提供验证和反馈,由此推动技术的应用与迭代,带来更具现实意义的价值反馈。同时也意味着,在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支持下,未来长沙将有基础、有条件孵化更多像湘江智能这样的产业引领企业,以此壮大市场力量。
最后,更是一个生态化引擎。
综合来说,产业园依托产业集群的支持,在发展上具有更明确的方向打造成为具有持续驱动力的引擎。而这需要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园的规模大小,更需要考量产业链路的完整性以及生态创新的可持续性。
对于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而言,其最终的形态将是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发展的引擎。由此,更加注重产业链路的铺设,比如其智联创新园就构筑“孵化、研发、试制、中试、生产”等全产业链功能,进而形成“产业协同、生态共享”生态格局。
在这样的路径铺设下,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所面向的就不仅仅是当前的产业需求,还将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所需,打造能可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的生态引擎。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为焦点,长沙依旧锚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自2016展开布局以来,创新不断,直到产业园的落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决心始终未变,充分展现了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定力。
大长沙,
需要一个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
对于长沙而言,以中部城市突围新兴产业,也正需要一个极具创新能力与产业驱动力的产业园来推动区域发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上,在深圳发展的前沿,就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先有蛇口,后有深圳。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蛇口工业区奠定了深圳的创新基因与拼搏精神,在产业模式和产业生态上也孵化了深圳乃至全国最早的一批商业业态,由此拉开产业大幕。
在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渐趋成熟,面向新的阶段,创新突破亟待一个如同蛇口一般价值的产业园来托起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就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而言,随着长沙“车-路-云-网-图”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呈现出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多业态融合的趋势。这已经不仅仅需要在市场层面下功夫,还得以更宽的眼界去构建新基础、新生态。也就是说,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长沙必须实现从湘江智能到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进阶建设,以此形成现代化长沙建设的突破口,为未来的智慧业态探索发展路径,提供基础支持。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除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之外,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很大程度上也将成为长沙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智慧工业的一个先行示范区,持续验证长沙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再进而向全区、全市、全省推广,带动整体发展。
今天,长沙正不断打造长株潭融城,践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在机遇面前,要走得快,更要走得稳,而需要不仅仅只是一个产业基地,更需要一个区域产业的标杆,以有效、领先的经验和模式来驱动其他产业和区域协同发展。
只有如此,长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及其他新兴产业才能持续突破发展,进而得以协同共进,实现企业(湘江智能)-产业园(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区域(湘江新区)的多重进阶发展,由此打造一个完整、规范的产业生态。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