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Google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云计算已经从公有云逐步进入到各行各业自建的数据中心,以私有云或者混合云的方式帮助用户加速数字化转型。在企业数据中心的云建设模式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架构。一种模式我们称为全栈云,即云厂商提供全栈的软硬件,或者是云厂商提供全栈的云软件 用户采购标准的服务器。另一种模式我们称为分层解耦云,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由多家厂商提供,虚拟化软件、云管平台、服务应用等软件也由多家厂商提供。
近年来我们看到全球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采用了不同的云建设模式,其中全栈云在国内风生水起,甚至有成为云标准建设模式的架势。下面我们通过云厂商、技术、用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帮助用户拨开迷雾找到更加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从易用性、资源共享、技术先进性、防止厂商绑定等方面来看,IT规模较大的用户应该使用分层解耦建设模式,IT规模较小的用户可以使用全栈。
从云厂商看,国外云厂商支持用户采用分层解耦,国内云厂商主推全栈模式
私有云市场,国内有华为,新华三,阿里云,腾讯云,青云等,国外有Red Hat,VMware等。其中华为云、新华三,阿里云,腾讯云,青云等提供的为全栈私有云。VMware以生态强大著称,提供私有云框架,公开框架接口,各硬件厂商与VMware对接,用户自由选择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搭建私有云。Red Hat提供操作系统及虚拟化能力,基础设施按需选择,这些都是比较有代表的支持分层解耦的云厂商。
公有云市场,国内有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云等,国外有亚马逊AWS,微软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等,对于公有云来说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及云管平台都由云厂商提供,如果不考虑SaaS层第三方公司开发的应用,公有云完全可以看成典型的全栈云。但国外厂商云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相互合作频繁, NetApp与AWS,Azure,GCP达成协议,将文件存储系统在云上交付,NetApp成了AWS,Azure,GCP上文件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容灾备份,AWS,Azure,GCP也有和Veritas、Veeam软件解耦合作建云。
综上来看,全球云厂商,国外云厂商支持用户采用分层解耦,国内云厂商主推全栈模式。全栈云需要厂商提供IaaS、PaaS、SaaS的全栈能力,比较考验厂商的综合实力。全栈的建设模式全面推广会将全球的IT市场演变为只有几个头部玩家的格局,大大不利于IT技术的创新,因为每个单点IT技术都可以孵化出几个优秀的公司。
从技术看,IT规模较大的用户应该使用分层解耦,IT规模较小的用户可以使用全栈
基础设施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硬件间的互联互通主要来自网络的互通,网络有标准的协议,不同厂商硬件遵循协议规则即可组合;备份、容灾、虚拟化、云管理平台等云软件层中,每个领域都有优秀的软件厂商,各个厂商都在遵循开放,标准的接口,所以基础设施层和云软件层都具备良好的分层解耦建设的基础。
下面表格对比了用户关注的云数据中心的几大特征在两种建设模式下的表现。
从上述表格来看,全栈云建设模式的优点在于来自单厂商的易用性,分层解耦建设的优点来自帮助用户获得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最先进的技术以及避免厂商绑定的风险。因此,IT规模较大的用户具备或者通过第三方服务可以具备较强的IT管理能力,应该使用分层解耦建设模式。IT规模较小的用户可以使用全栈建设模式,简化数据中心管理。
从行业用户看,国外很多VMware云采用分层解耦建设,国内以运营商为代表的部分用户已经率先采用分层解耦建设模式
由于VMware良好的开放性,以欧洲、新加坡、巴西、俄罗斯为代表,国外金融、运营商、MSP等IT规模较大的用户纷纷选择VMware 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分层解耦模式建设私有云。一方面可以继续使用长期以来获得用户信赖的硬件厂商和产品(例如稳定可靠的存储),另一方面通过硬件厂商对VMware的兼容和支持获得良好的云管理能力。
国内运营商,为防止被厂商绑定,计算,存储,网络从多家采购,同时云平台软件同样来自多家供应商,例如NFV软件为中兴,华为,诺基亚等多个厂商所提供。运营商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进代表之一,分层解耦的云平台已运行多年,为运营商的新业务开发、运营效率提升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云厂商主推全栈云建设模式,包括软硬件全栈模式、云软件全栈 服务器模式,我们在金融、交通、能源、政府行业更多看到的是全栈云建设模式。
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将选择分层解耦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