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个月,终于有时间写脚手架系列第二篇文章了,在北京上班确实比天津忙多了,都没时间摸鱼。如果你没看过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手把手教你写一个脚手架,建议先看一遍再来阅读本文,效果更好。
mini-cli 项目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woai3c/min...
v3 版本的代码在 v3 分支,v4 版本的代码在 v4 分支。
第三个版本 v3
第三个版本主要添加了两个功能:
- 将项目拆分为 monorepo 的组织方式。
- 新增 add 命令,可以通过
mvc add xxx
命令的方式来添加插件。
monorepo
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 monorepo 和 multirepo。它们都是项目管理的一种方式,multirepo 就是将不同的项目放在不同的 git 仓库维护,而 monorepo 将多个项目放在同一个 git 仓库中维护。在 v3 版本里,我要将 mini-cli 改造成 monorepo 的方式,把不同的插件当成一个个独立的项目来维护。
在将项目改造成 monorepo 后,目录如下所示: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packages
│ ├─@mvc
│ │ ├─cli # 核心插件
│ │ ├─cli-plugin-babel # babel 插件
│ │ ├─cli-plugin-linter # linter 插件
│ │ ├─cli-plugin-router # router 插件
│ │ ├─cli-plugin-vue # vue 插件
│ │ ├─cli-plugin-vuex # vuex 插件
│ │ └─cli-plugin-webpack # webpack 插件
└─scripts # commit message 验证脚本 和项目无关 不需关注
│─lerna.json
|─package.json
monorepo 改造过程
全局安装 lerna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npm install -g lerna
创建项目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git init mini-cli
初始化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d mini-cli
lerna init
创建 package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lerna create xxx
由于 cli
是脚手架核心代码,在这里需要调用其他插件,因为要将其他插件添加到 @mvc/cli
的依赖项
# 如果是添加到 devDependencies,则需要在后面加上 --dev
# 下载第三方依赖也是同样的命令
lerna add @mvc/cli-plugin-babel --scope=@mvc/cli
改造成 monorepo-repo 后的脚手架功能和第二版没有区别,只是将插件相关的代码独立成一个单独的 repo,后续可以将插件单独发布到 npm。
使用 monorepo 的优点
- 如果采用 multirepo 的方式开发,在本地调试时如果需要调用其他插件,则需要先执行
npm i
安装,才能使用。采用 monorepo 则没有这种烦恼,可以直接调用在 packages 目录里的其他插件,方便开发调试。 - 如果多个插件都进行了修改,执行
lerna publish
时可以同时发布已经修改过的插件,不用每个单独发布。
add 命令
将项目改造成 monorepo-repo 的目的就是为了后续方便做扩展。例如生成的项目原来是不支持 router 的,在中途突然想加入 router 功能,就可以执行命令 mvc add router
添加 vue-router
依赖以及相关的模板代码。
先来看一下 add 命令的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inquirer = require('inquirer')
const Generator = require('./Generator')
const clearConsole = require('./utils/clearConsole')
const PackageManager = require('./PackageManager')
const getPackage = require('./utils/getPackage')
const readFiles = require('./utils/readFiles')
async function add(name) {
const targetDir = process.cwd()
const pkg = getPackage(targetDir)
// 清空控制台
clearConsole()
let answers = {}
try {
const pluginPrompts = require(`@mvc/cli-plugin-${name}/prompts`)
answers = await inquirer.prompt(pluginPrompts)
} catch (error) {
console.log(error)
}
const generator = new Generator(pkg, targetDir, await readFiles(targetDir))
const pm = new PackageManager(targetDir, answers.packageManager)
require(`@mvc/cli-plugin-${name}/generator`)(generator, answers)
await generator.generate()
// 下载依赖
await pm.install()
}
module.exports = add
由于 v3 版本仍然是在本地开发的,所以没有将相关插件发布到 npm 上,因为可以直接引用插件,而不需执行 npm i
安装。在 v2 版本执行 create
命令创建项目时,所有的交互提示语都是放在 cli
插件下的,但是 add 命令是单独添加一个插件,因此还需要在每个插件下添加一个 prompts.js
文件(如果不需要,可以不加),里面是一些和用户交互的语句。例如用 add 命令添加 router 插件时,会询问是否选择 history 模式。
const chalk = require('chalk')
module.exports = [
{
name: 'historyMode',
type: 'confirm',
message: `Use history mode for router? ${chalk.yellow(`(Requires proper server setup for index fallback in production)`)}`,
description: `By using the HTML5 History API, the URLs don't need the '#' character anymore.`,
},
]
从 add 命令的代码逻辑可以看出来,如果新加的插件有 prompts.js 文件就读取代码弹出交互语句。否则跳过,直接进行下载。
第四个版本 v4
v4 版本主要将 webpack 的 dev 和 build 功能做成了动态,原来的脚手架生成的项目是有一个 build 目录,里面是 webpack 的一些配置代码。v4 版本的脚手架生成的项目是没有 build 目录的。
这一个功能通过新增的 mvc-cli-service
插件来实现,生成的项目中会有以下两个脚本命令:
scripts: {
serve: 'mvc-cli-service serve',
build: 'mvc-cli-service build',
},
当运行 npm run serve
时,就会执行命令 mvc-cli-service serve
。这一块的代码如下:
#!/usr/bin/env node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const WebpackDevServer = require('webpack-dev-server')
const devConfig = require('../lib/dev.config')
const buildConfig = require('../lib/pro.config')
const args = process.argv.slice(2)
if (args[0] === 'serve') {
const compiler = webpack(devConfig)
const server = new WebpackDevServer(compiler)
server.listen(8080, '0.0.0.0', err => {
console.log(err)
})
} else if (args[0] === 'build') {
webpack(buildConfig, (err, stats) => {
if (err) console.log(err)
if (stats.hasErrors()) {
console.log(new Error('Build failed with errors.'))
}
})
} else {
console.log('error command')
}
原理如下(npm scripts 使用指南):
npm 脚本的原理非常简单。每当执行npm run,就会自动新建一个 Shell,在这个 Shell 里面执行指定的脚本命令。因此,只要是 Shell(一般是 Bash)可以运行的命令,就可以写在 npm 脚本里面。 比较特别的是,npm run新建的这个 Shell,会将当前目录的node_modules/.bin子目录加入PATH变量,执行结束后,再将PATH变量恢复原样。
上述代码对执行的命令进行了判断,如果是 serve
,就 new 一个 WebpackDevServer
实例启动开发环境。如果是 build
,就用 webpack 进行打包。
vue-cli 的 webpack 配置是动态的,使用了 chainwebpack 来动态添加不同的配置,我这个 demo 是直接写死的,主要是没时间,所以没有再深入研究。
发布到 npm 后
下载 mini-cli
脚手架,其实下载的只是核心插件 mvc-cli
。如果这个插件需要引用其他插件,则需要先进行安装,再调用。因此对 create
add
命令需要做一些修改。下面看一下 create
命令代码的改动:
answers.features.forEach(feature => {
if (feature !== 'service') {
pkg.devDependencies[`mvc-cli-plugin-${feature}`] = '~1.0.0'
} else {
pkg.devDependencies['mvc-cli-service'] = '~1.0.0'
}
})
await writeFileTree(targetDir, {
'package.json': JSON.stringify(pkg, null, 2),
})
await pm.install()
// 根据用户选择的选项加载相应的模块,在 package.json 写入对应的依赖项
// 并且将对应的 template 模块渲染
answers.features.forEach(feature => {
if (feature !== 'service') {
require(`mvc-cli-plugin-${feature}/generator`)(generator, answers)
} else {
require(`mvc-cli-service/generator`)(generator, answers)
}
})
await generator.generate()
// 下载依赖
await pm.install()
上面的代码就是新增的逻辑,在用户选择完需要的插件后,将这些插件写入到 pkg
对象,然后生成 package.json
文件,再执行 npm install
安装依赖。安装完插件后,再读取每个插件的 generator
目录/文件代码,从而生成模板或再次添加不同的依赖。然后再执行一次安装。
发布遇到的坑
v3 版本的插件有一个前缀 @mvc
,由于带有 @ 前缀的 npm 包会默认作为私人包,因此遇到了一些坑。花费了挺长的时间,后来懒得弄了,干脆将所有的插件重新改了前缀名,变成 mvc
开头的前缀。
参考资料
- lerna多包管理实践
- vue-cli
- npm scripts 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