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鸟人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承德:生命充满未知 超越一切可能

2018-03-20 17:42:37 浏览数 (1)

编者按

2013年,腾讯与CCF联合发起“犀牛鸟”基金,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让伟大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影响”的平台,助力青年学者的创新和成长,并为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截止2015年项目结题共有150余所高校,近500名青年学者提交申请,基金总计支持了55项科研基金和36项创意基金,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其中四分之一为CCF-A类/B类,共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在入选比例不到11%的基金项目中,获得资助的青年学者是谁,有什么特别,他们又在做什么?我们编辑了“犀牛鸟基金获奖者人物故事系列”,将一一来分享他们的成长、事业、生活与梦想……敬请期待。

张承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于2015年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四川省杰出青年吴晓教授。2012年、2013年国家公派留学到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师从多媒体界著名华人专家徐美玲(Mei-ling Shyu)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Human-Machine Systems和Signal Processing上发表学术论文,其中SCI检索4篇、EI检索7篇、申请专利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2015年CCF-腾讯犀牛鸟创意基金获奖者。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

张承德的童年有点奔放。他小时候在山东的农村长大,很调皮,据说不爱学习,成绩也不好,基本上没有过关于“作业”的记忆。放学后到处玩,吃饭都找不到人,在谁家玩就在谁家吃饭,标准的“吃百家饭”长大。在那个没有通电,通信也基本靠“喊”的年代,张承德就这样一天天悠闲地玩耍到天黑,然后被母亲喊回家睡觉,周而复始,幸福得一塌糊涂。他说,“那时候不知道压力是什么,全凭天性。没有人要求我学习,也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考上大学都是奢望,更不用提读博士和去美国学习,连想都不敢想。”这样原始、自然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令现在的孩子羡慕啊!也许正是由于在这样无拘无束的环境下成长,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张承德的想象力、创新力和创造力。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潇洒奔放的童年里张承德也梦想过做科学家,“虽然不知道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但是感觉很厉害,可以造火箭、造飞机。”谈起儿时的梦想,他直率得有些可爱。如今的他已经是一名大学教师,说起自己的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他有些兴奋,“我的导师吴晓教授曾教导我们,‘做研究要有兴趣,即使是很苦很累,觉得好玩就不会感觉辛苦,也才有动力坚持下去。’”在多媒体信息检索的学术道路上,虽然他有时也会觉得枯燥、辛苦,但正是由于热爱,才会坚持不懈,也感到这是使命所在、意义非凡。

无忧无虑的年华易逝,作为一名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张承德也感到责任重大。“现在的梦想脚踏实地,希望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年迈回忆往事之时,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他顿了一下,更加意味深长地表示,“也希望自己能够培育出很多杰出人才;志当存高远,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适应现代化、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节奏是每个人工作后的必修技能。爱工作还得会工作,会工作也必须会生活,这其中家人的陪伴尤为重要。“我非常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很重要。家长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鼓励、陪伴其前行。希望未来的宝宝自立自强,能够活出真实的自己,勇敢追逐梦想。”张承德表示。除了工作,他还热爱运动,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皆通,从1997年追随乔丹的步伐到2016年看科比退役,近20年与篮球相伴。他说,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篮球激励人前进,让人充满斗志、激情飞扬。

张承德老师直爽、率性,祝福承德老师在学术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远!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