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移动没有成为科技巨头?

2022-04-02 10:00:44 浏览数 (1)

如果要问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中国国内通信业的巨头是谁?那毫无疑问是中国移动!在这黄金十年中,中国移动创造了无数奇迹,造就了数不胜数的辉煌,在当时,哪怕放眼全球,中国移动都是名列前茅的。

这种"巨头光环"不光体现在其业务发展的成就上,还体现在员工的收入、待遇、福利,以及社会地位上,当时身为中国移动员工,那份自豪感和社会认同感是非常强烈的。

但如果要问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间,中国国内通信业的巨头是谁?那毫无疑问是华为!在近十年间,华为从一个默默在背后支持运营商的"影子"的身份,一跃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明星企业——通信设备业务,力挫爱立信等对手,荣登世界第一;消费者业务,强压苹果,成为世界第二智能手机厂商;企业业务,近几年也攻城拔寨,颇有建树;云业务,也隐隐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同样,这种"巨头光环"不光体现在其业务发展的成就上,还体现在员工的收入、待遇、福利,以及社会地位上,今天,"华为员工"这个身份基本上就等同于"高收入"的同义词。

近来,虽然华为屡屡受到美国政府的打压而发展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壮大了其声势,今天的华为已经成为了"国民级企业",地位隐隐有点像三星在韩国,享受着超国民待遇。有分析师预估,如果华为要上市,其市值很可能是万亿美圆级别的,这一点远超中国移动!

回顾近十年中国移动的发展,会发现其发展轨迹就像抛物线的右侧,单边下行,至少没有了前面十年的那种勃勃生机!

为什么呢?为什么当初不可一世的中国移动会突然开始"一蹶不振"呢?或者说,为什么在当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移动没有成为后十年的华为、继续其辉煌呢?

当然,从产业分工上来看,中国移动和华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一个是电信运营商,一个是通信设备厂商,两者从业务上是大相径庭的,并无可比性。但事实上,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界限真的那么不可逾越吗?我认为不然!2010年的中国移动是完全有实力去在内部打造一个华为的,只是它没有这样去做而已。

至于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移动在前面十年光靠人口红利就赚钱赚到手发抖,实在没有太大必要去做通信设备的自研,这对中国移动来说甚至是有害无益的:一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利润率极低,赚的都是辛苦钱;二是自研自产通信设备对中国移动来说不是好的选择,从广泛的产业链中得到这种支持可能更符合中国移动的利益,因为能确保得到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最好的。

第二,中国移动作为央企,其员工的薪酬待遇是受国资委管制的。这么说吧,中国移动的分配机制跟今天的华为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移动赚的钱和员工待遇的相关度并不高,从上到下,缺乏激励机制,谁会像华为员工一样玩儿命干?既然好好的甲方当着,谁愿意去当听命于人的乙方呢?

第三,华为现在的市场和技术是靠着疯狂加班加出来的,同时它还有一套高效的决策、运行机制,能够保证整个企业能够以最符合经济收益的模式来运作,这一点对中国移动来说就很难,光是决策流程上,就注定中国移动无法成为华为。举个例子,华为的产品迭代速度,同时国企的大唐能跟得上么?

第四,当时中国移动的选人机制跟华为是完全不一样的,十多年前,几乎所有应届毕业生的首选都是中国移动,而中国移动确实也挑走了前面30%的天之骄子,而以华为当时的名声和工作性价比,只能在后面的50%中择优挑选。但是,反而是当时由于一贫如洗,被迫进入华为的那些苦大仇深的员工,反而呈现出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韧性。而那前面30%的天之骄子则日渐迷失在中国移动那种优渥的条件、稳定的工作、固定上下班点,双休,年假中。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移动是央企,其经营范围是早就明确的,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成为谁不成为谁,是上级主管部门说了算的。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是正确的,你要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不合理,那一定是你看问题的高度不够产生的错觉,还要执行到底。上级部门的规划,就是市场换技术,中国的通信运营商的角色就是掌握市场。如果亲自下场抓技术,必然引起国外更大的猜疑。到时竹篮打水一场空,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事实上,在当时,无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市场上,都不允许中国移动兼做设备商,国外的巨无霸at&t因垄断被拆分了,中国的邮电部一步一步拆分,如果放任中国移动做设备,这无疑是逆历史的潮流,是不符合整体利益的。

还有一个话题常常会让人浮想联翩,话说当年马化腾打算将腾讯拱手卖给广东移动,只是价格没谈好没卖成,于是很多人开始臆想,如果当时中国移动买了腾讯,今天的中国移动该是如何一副盛景,简直美好得无法想象!事实上,如果当初中国移动买了腾讯,今天就不会有微信,甚至连QQ也不复存在了。

所以,中国移动只会是中国移动,不会成为华为,也不会成为腾讯。

- END -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