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与信任的未来

2022-04-02 16:16:01 浏览数 (1)

本文是Ali Yahya在a16z峰会周上的演讲,全文分为6个部分,逐层递进,鞭辟入里,详细解释了加密网络如何引领信任与人类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1/ 信任的基石

人类文明兴起与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的历史。即使在今天,也很难想象人类有什么紧急难题是不能通过更多的合作来解决的——不同政治派别、不同语言、完全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之间的合作。我们作为一个物种所取得的许多成就——比如互联网或太空旅行——都是全球性的通力合作。但这种大规模合作是怎么成为可能的呢?

这一切都是由信任驱动的。信任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概念。这个词我们用得很多,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你试图总结时,它可能是一种相信或者是自信:即你相信或者自信做某件事或与某个人交流可能对你有好处。

纵观历史,我们建立信任所依赖的东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曾以游牧、狩猎、采集为生,我们的信任建立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基础上——当我们与他人互动时,我们本能地会受到这些生物信号的影响。这种信任模式是社会性的。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人类机构出现了——像教堂、学校、地方政府,然后是民族国家和公司——这些机构走了很长的路来帮助我们扩大信任范围,从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地方,扩展到几乎全球所有角落,每个人都是陌生人。让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信托制度”。这是当今最主要的信任模式。

但我们现在正接近纯粹机构信任的极限。我们所信任的机构常常让我们失望。想想最近的富国银行(Wells Fargo)丑闻,或Equifax遭黑客攻击,或Facebook正在上演的用户数据风波,或10年前的金融危机。不管你对数据加密有什么看法,我想你会同意我的看法,它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我们的技术,尤其是我们的软件,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成功。但这才刚刚开始触及信任世界的表面。我认为,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我们已经开始发现新的信任范式。

这是一种可编程的信任。它是由软件实现的,并且它的保证基于比人类机构权威更基本的东西。为了解释这是什么意思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我需要花一点时间将这种信任进一步分解为它的基本构件。

信任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对人(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的信任和对技术的信任。

第一个是生物的和本能的——我们互动的社会元素。我们信任特定的面部表情,我们信任感知到的社会地位,我们信任品牌和声誉,我们信任观察到的跟踪记录。这种信任当然很难扩大,因为它需要时间以及直接与人类接触来建立。

第二部分来自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它来自于我们对数学和物理的理解。正是这种信任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相信登月是有可能的。

这两个组件可以用作第三个组件的构建基石。我们可以用来建立信任的第三块基石是激励机制。

现在,一些激励结构主要是建立在物质的东西上——在橙色圆圈里的东西。例如,我们倾向于相信,制造一张美元钞票的实际困难足以打消大多数人的企图。不值得。当然,这也是非法的,法律本身就是一种抑制。但是法律看起来更像下面这个组件。

激励结构是由人组成的。我们大多数的激励结构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结构。想想我们的法律合同、政府监管、保险。或者想想一些公司的服务协议。

如今的问题是,机构已成为信任的唯一看门人。我们非常依赖他们的合作。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的金融体系。

2/ 金融机构是信任的看门人

在我们当前的金融体系中,任何交易的完整性都取决于位于其中的人类机构(银行)的可信度。

我们信任银行的唯一原因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记录,有良好的声誉,有合法的激励机制。以信用卡为例,它们其实不是很安全。但人们愿意相信它们的原因是,如果有人向你的卡收费,你可以事后提出异议。整个信用卡团队的人会很乐意地参与进来,让你拿回损失!我们今天对金融基础设施的信任不是基于技术,而是基于这种由人类驱动的追索权的可能性。

这种信任的制度模式在第一世界行之有效,但它根本无法扩大到80亿人。正如Katie Haun在她的演讲《加密,超越丝绸之路》中提到的,为什么她对加密感兴趣,今天世界上有20亿人完全没有银行账户,信用卡诈骗2017年造成1900亿美元的损失,世界上只有不到5%的人持有股票或政府债券。现在,与这个有限的系统相反,我想给你一个例子,信任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运作。

3/ 互联网的开源与信任

互联网是我们最早的全球合作体系之一,在这个体系中,信任并不主要基于机构。至少一开始不是。

互联网的早期协议,我们称之为Web 1.0协议,是一件极为美好的事情。TCP、IP、SMTP和HTTP,这些在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设计的协议,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这些协议是开放的标准。这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有能力,在平等的基础上,无需任何人许可的情况下,基于在这些协议构建实现。例如,这些协议有数百种开源实现。你手机里这些协议的实现,不管是iPhone还是Android手机,都是直接基于这些开源代码。

试想一下:这是人类信任和合作的伟大壮举,今天存在一个单一的、全球性的互联网,而不是沿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分歧而分裂的、无数的、不相连的网络。全球数百个国家和数千家公司(其中许多公司有着相互矛盾的动机)神奇地一致同意运行完全相同的协议,直到最后一个比特,以便能够相互连接。

在一个永久两极分化的世界里,我们怎么可能解释这一点呢?这是开源的直接结果。因为互联网的核心协议是开源的,没有人可以单方面控制它们。他们的出现和支持是自下而上的,基本上是中立的。它们成为一个稳定、公平的竞争环境,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创新的黄金时期。企业家及其投资者可以相信,游戏规则将保持中立和公平。但是,当然,开源是很难赚钱的,所以这些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依赖于在互联网开放协议的基础上建立私有的、封闭的协议。这些就是Web 2.0的协议。

这些初创公司中的一小部分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你可能听说过其中的一些。当然,多亏了这些公司,数十亿人得以接触到伟大的新技术,而且主要是免费的。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最近这些公司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信任。

有一个重要的警告,Web 2.0的技术巨头已经成为我们在互联网上新的可信任的中介和看门人。我们今天在互联网上做的大部分事情,比如搜索网页,与人联系,分享媒体等,都在这些巨头的监视之下。现在,我们被迫对这些公司编写的专有且不透明的代码给予更大的信任。

因此,这些公司现在对它们的用户和第三方开发人员有很大的控制权。基于数据的控制权,这些公司可以控制:每一个互动平台上的用户,每个用户无缝地退出和切换到其他平台的能力,内容创建者潜力的发现和分布,所有的资本流动,所有第三方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这些公司也控制着游戏的规则。在任何时候,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而且几乎完全按照它们的条款,这些公司可以(而且确实)改变它们平台上允许的任何事情。

我们都从头条新闻上看到过这些公司:Facebook、Zynga、Twitter、谷歌、Yelp等等。Web 2.0的巨兽们重新将自己引入了信任范式。

我们从这种信任范式:

转换到这种范式: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的故事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启发意义,它告诉我们,当一个软件平台是开放和中立的时候,价值创造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第二层是警示意义,互联网告诉我们当过多的权力和信任被赋予少数以盈利为目的的人类机构时会发生什么。

Web 2.0的信任模型不同于Web 1.0的信任模型。很难想象像谷歌这样规模的公司可以建立在谷歌之上,就像谷歌是建立在TCP/IP和HTTP之上一样。那么,我们如何回到一个不依赖于看门人的信任模型呢?换句话说,我们如何从“不作恶”变成“不能作恶”?

4/ 加密网络如何构建信任?

好吧,这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时刻。让我们谈谈加密。我想表达的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来概括:加密网络。

加密网络是一种具有催化信任的潜力的技术,因此可以在空前规模上促进合作。它们将有助于实现从机构信任到可编程信任的转变。

我们来谈谈技术。加密网络建立在web 1.0的开放协议和密码学的基础之上。

密码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研究如何使数据可信的数学或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现在,当你听到“密码学”你可能会想到加密,关于保持事物的私密性。但是,目前密码学最重要的应用与保密无关。相反,它是关于使数据防篡改的。例如,数字签名是现代密码学的一项突破,它允许我向你发送一条消息,你可以确信——从数学上讲——它确实来自于我。

数字签名加上Web 1.0的开放协议是一个强大的组合,它们走了很长的路使今天的互联网成为可能。但是,它们并不是作为真正软件平台的完整乐高积木。因为它们缺少一些协议。例如,它们不能帮助存储数据。或者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Web 2.0的技术巨头们乘虚而入,通过提供那些缺失协议的闭源版本,建立了极好的业务。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一组开放的协议——就像Web 1.0的协议一样——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用户数据共享库(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中立的,由用户自己共同拥有。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人类机构能够控制它。

当然,现在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库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必须有人付出努力以保持它的诚实。传统上,我们依靠像科技巨头这样的中介,以及银行和政府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相反,我们想要的是基于数学和物理的数据库信任。换句话说,数据库必须是自我监督的。

差不多就在10年前,比特币论文发表。

比特币背后的想法是利用原始的密码学,如数字签名、Web 1.0的开放协议和一个非常聪明的激励结构,来建立一个共同拥有的、中立的比特币交易数据库——支付数据库。

现在,这个数据库真正的新奇之处在于它的安全性是由用户自底向上提供的——用户可以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就可以参与。换句话说,对数据库的控制实际上是分散的——没有看门人。当然,挑战在于,这些参与者中有许多无疑是不诚实的,如果可能的话 ,他们宁愿为了利润而玩弄制度。比特币的天才之处在于一种自我监管的激励机制。至少对这一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是很有价值的。

与谷歌这样受信任的数据中心不同(保存数据库的单一副本),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保存自己的副本。但有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确保数据库的所有副本保持一致,并且没有人可以插入欺诈性交易?

答案是,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称为矿工)监视网络,并为他们认为有效的交易集合投票。问题在于,他们用自己的计算能力投票。例如Alice,她是个矿工。她为网络提供的计算能力越大,她就越能保证网络的安全。相应地,协议给予她更多的投票权和更大的回报。

至关重要的是,支付给Alice的奖励是新铸造的比特币。因此,在一笔交易中,比特币作为一种货币铸造出来,同时,它也是提升自身安全性的资金来源。

5/ 加密领域的创新

2014年,以太坊成立。它发人深省的观点是,没有理由让比特币成为一个只为钱服务的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更新没有理由仅仅是交易,这些更新可能是整个计算机程序。因此,以太坊不仅仅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它是一个分布式的、集体所有的世界计算机。

在其上运行的程序一旦部署,就会被集体拥有。没有任何人类机构控制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独立的;一旦程序写好,它们就会乖乖地按照写好的代码执行,不受任何人的控制。但是,为什么会有人想要这样独立的程序呢?

你很可能会猜到,它们的有用性与信任有关。这类程序是开源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功能。它们在世界计算机上的正确执行,在数学上是有保证的,就像在比特币中保证交易有效一样。因此,这些程序可以作为可强制执行的协议或完全陌生人之间的“智能合约”的构建基础,而不需要中介机构。

第一次,我们有能力建立信任。

可编程信任的一个例子是像Filecoin这样的可编程市场。我可以把我笔记本电脑上的空余空间租给你,你可以用Filecoin支付给我。重要的是,你和我可能完全是陌生人,住在世界的另一端。你可以相信我会保存你的文件,我也可以相信我会因为保存你的文件而得到报酬,因为Filecoin的数学规则和激励机制。同样,这在没有任何中介的情况下也能工作,只有协议。

6/ Web 3.0的加密网络

这一领域的技术仍处于萌芽阶段。这只是开始。无数的积木仍然缺失。存在许多问题:性能问题、仍然缺失的隐私问题、密钥保管和管理问题、身份问题、协议治理问题、开发人员问题和用户体验问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随着这些限制逐渐得到解决,我们将有可能使用这一套新的乐高积木来构建我们今天几乎无法想象的东西——像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这样复杂的东西,它们将成为独立的平台。与Web 1.0的协议一样,Web 3.0的加密网络也是开源的、集体所有的,可以信任它们保持中立。

我们认为这是另一波创新浪潮的基础,到目前为止,这波创新浪潮即使不比互联网上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大,至少也一样大。

我们几乎无法想象,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这波浪潮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进程的开端:它始于解决我们金融体系中的一些低效问题;它发展成为完全可编程的市场,比如Filecoin;到第一个加密的游戏,像加密猫;最后是互联网架构,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为尚未涉足的Web 3.0。

这是计算的一个基本的新范例。我们已经从大型机,到个人电脑,到智能手机时代,现在又到了加密网络。这个新范式的关键特征是以前从未听说过的,那就是信任可以是软件化的——它是可编程的。

而且,通过可编程的信任,加密网络将使人类的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信任正在变得非捆绑式、去中心化和反向化——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从机构流向个人,而是开始自下而上地从个人和软件中涌现。

演讲者Ali Yahya是a16z合伙人,加密领域的投资人。曾任GoogleBrain和谷歌X软件工程师和研究员。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