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过后,用工荒都是抓人眼球的新闻,作为世界上劳动力最充沛的国家,企业竟然也会因为业务需求激增招工困难。
用工荒背后,一方面是市场的用工弹性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显示出,一些工作岗位不被选择,或是待遇性价比不高、或是岗位枯燥,难以满足劳动者发展价值。
近些年,一些数据驱动型公司已解决了部分问题,未来依然大有可为。
2020年2月份,珠三角已开工企业用工缺口达20%。去年春节过后,广东某些地区出现劳工挑老板的奇观,老板排队,劳工从中间走过去,现场比较薪酬和劳动时长等条件,决定给哪位老板打工。很多用工大户在春节后都面临劳动力紧缺,需要调高薪酬招人。
用工荒为何密集出现在春节后?
这跟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特点有关,春节前很多工人都辞工回家过年,春节期间在故乡交换信息后重新找工作,即使是白领,也倾向于选在春节前领到年终奖后,选择另寻工作,春节是很多人工作的起点和终点,这就有一个供需错配问题,劳方和资方有一个彼此寻找过程,资方面临阶段性用工不足,有些聪明的资方在年前就通过打温情牌,打待遇牌留人。
用工荒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待遇稳定、薪酬高的行业就不会出现用工荒,比如金融业、公办教室、公务员等,用工荒一般出现在流水线制造行业,待遇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工作枯燥,劳动强度大,提升空间有限。
媒体经常关注一部分工作岗位的疾苦,比如外卖、快递、网约车等行业,这些工种和普通民众接触比较多,其实这些岗位相比制造业还更有吸引力,部分制造业工人正是到了这些领域。
制造业很多部分都在自动化,使用机器人替代,解放了不少劳动力,比如记者曾经参观过的华星光电,机器设备昂贵,绝大多数环节都实现自动化,但是缺陷检测环节要严重依赖人工,工人要长时间用肉眼对比发现缺陷,面板瑕疵实在太过微小,很难发现,缺陷种类多大120种,检测人员需要2-3个月培训才能上岗,招工困难。
在这里,腾讯云利用图片识别技术,开发出一套系统,识别速度提升5-10倍,缩减人力50%。这类人工智能技术被验证有效后,也在迅速复制到其他工业场景。
上海富驰高科做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因为产品结构复杂,检测点多,产品检测耗时长,在高峰期仅质检人员就需要1500人,这1500人的工作就是每天10小时左右找产品缺陷。
腾讯云通过对生产环节进行研究对比,提供了新的质检方法,效率比原来人工质检提高了10倍,几乎实现零漏检,节省了56%成本,释放了95%劳动力。
这些工作岗位本身就是简单重复性劳动,对眼睛伤害不小,对个人并没有实现太多增值,替换的意义还不仅仅是减少枯燥岗位,减少成本,还让检测工作不至于成为企业生产瓶颈,提升了效率和良品率,企业更看重效率和良品率提升。
和平常人产生大量数据一样,生产也会产生大量数据,前者驱动消费互联网兴起,后者可以催生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将大量数据利用起来,改善生产过程。
比如相比单纯人工操作,有云业务提供商开发系统,采用AI辅助人的方式可以让锅炉燃烧稳定性提升23%,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人工做好决策,让管理更科学。
企业研发也可以使用云业务,比如宁德时代在新能源质检领域就引入云业务,并在开发新电池方面和云业务厂家合作。
目前,工业互联网还在发展期,很多业务还在推广阶段,企业有一个接受过程,但是数字驱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不会改变。腾讯、阿里、华为等都在大力发展云业务,这项业务不仅是让企业上云,更重要是提供底层技术,打通消费者和企业内部的通道,借助机器学习等打通某些用工瓶颈,让管理更高效、决策更科学,夯实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