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每聊到敏捷总会听到两种声音,敏捷很好让我找到了工作的节奏或者敏捷也就这样没有吹嘘的那么好,而后者在大多数企业中的反馈更多。一个事务的诞生和存在必然有其优秀的一面,而在落地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理解及价值目标决定了走向。
当我们说到素质教育的时候,往往是和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对比的。应试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强调因果关系的唯一映射,为了保证考试的成绩,每一个题目尽量确保明确的方向性,从而形成唯一答案或者解题思路,进一步扼杀了一些创造过程。但是素质教育就真的快乐学习和开放解题思路了么?应试教育就真的没有一题多解了么?
于是乎是不是选择敏捷,怎么走向敏捷的问题我们要换个想法来看!在小时候我们认为一个问题要么是0,要么是1,总有一种方法把问题解决。到了成年我们发现问题不止0和1那么两种状态,很多时候在0和1之间会有很多情况,一个人尚且如此,一群人更是离散分布。而团队的认知,企业的文化决定了瀑布(0)&敏捷(1)的思想体系转换过程所在位置,有些项目可能更接近于0,而有些团队的风格更偏向于1。
价值是我们聊到敏捷最多的关键字,如何高效交付价值对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BA、DEV、QA)都是共同目标,如果不能在团队中心心相惜,那么势必导致交付结果的头重脚轻。研发觉得敏捷好“不用写文档”;BA觉得敏捷好“我就排个优先级”;测试觉得敏捷不好“每天都在赶着上线”,这类的片面和错误的理解都是宽于待己,严于律人的代表。构造团队统一文化认知,打破团队职责壁垒,改变资源效率优先的问题解决方式,让价值流动才是落地敏捷的基础。
无论是自顶向下还是自底向上的推动模式,本质上都在找到顶层认知和底层认知的统一,在生活中永远不是仅仅解决What和How的问题,而核心问题是先考虑清楚Why的问题!只有在Why的问题上形成了统一,那么What和How的问题自然能够走在对称的道路上,通过FeedBack及时跟踪及优化,先让解决问题的思路敏捷起来,再让解决方式的操作敏捷起来。
敏捷不是达成目标的捷径,而是帮你找到目标的方法。
敏捷不会提高生产力,而是提高可管理性。
敏捷不是确保按时达成既定目标,而是打碎一切不切合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