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阴云未过,治疗癌症反而出现新转机

2022-04-12 15:23:24 浏览数 (1)

近几日疫苗事件不断发酵,人心惶惶。但是今天云小编却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癌症不再无药可救!这次出马的不是医疗行业而是科技业人士,希望通过大数据给癌症治疗方式带来重大突破。

中国癌症有多严重?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的陈万青、赫捷等研究人员发布。这是迄今为止用大数据对中国癌症进行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

该文指出,2015年中国约有430万人确诊癌症,另外280万人因癌症去世。慢性感染、吸烟及污染等是导致中国癌症急速上升的重要原因。

现在这项代表中国癌症最全面的大数据的意义就在于,不仅能为中国人的防癌抗癌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世界的防癌抗癌提供借鉴。中国人最常见的4种癌症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这些癌症占了全国癌症病例的57%,同时又占全球癌症病例的1/3到1/2。

通过大数据分析,报告还发布了中国各省市高发癌症地图:

癌症复仇者联盟现身

癌症复仇者联盟现身

面对高发的癌症状况,仅靠医疗界的力量可能已不足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美国,一家应用大数据帮助肿瘤的精准治疗的创业公司Flatiron Health正炙手可热。就在今年1月初,Flatiron宣布完成由制药巨头罗氏领投的1.75 亿美元C轮融资。Flatiron计划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全美肿瘤中心和其他医疗机构的肿瘤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化、机构化。

和 Flatiron 类似,新屿信息也在中国进行类似的探索和尝试。主要定位是为临床肿瘤医生或机构的临床研究提供服务,其产品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两个:

1. 医生间的诊疗科研社区,如包括随访在内的患者管理,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精准医疗模型。

2. 企业等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服务,如药企、CRO 公司、基因公司为医生科研提供的在线服务等。大数据分析的关键一步是实现数据的结构化。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

虽然有了创业公司的美好理想和投资界的热烈追捧,但医疗界的现实依然在限制大数据的发展。传统医疗体系使医疗信息被封闭在一家医院的院墙之内。信息无法共享,导致每个医生、科研人员所能掌握的数据量非常有限。更令人苦恼的是,肿瘤样本量小成本却巨大,许多400例规模的多中心项目成本大概在1000万左右。

另外,大规模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电子化。实际中,肿瘤患者个人的检测数据量不仅巨大,而且基本是以纸质形式保存。“一名肿瘤患者病历的结构化存储,往往要花掉一个医生两天的时间。”新屿信息的创始人季春晖表示“即便在美国,也仅有4%的患者数据被结构化了。”

大数据未来将如何应用在医疗领域

在医疗领域,人们关于大数据的应用也早已施展了充分的想象,这些应用场景包括两个方面:

1. 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状况,异常时发出预警:通过智能设备对用户的数据进行监测,帮助医疗机构更全面精准的掌握用户的健康状况,并在某个数据异常时向用户发出预警。

2. 通过基因检测帮助用户在基因层面更加精准的了解自己的 “过去、现在和将来”,并基于潜在可能存在的风险,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虽然这些设想中的场景尚未完全到来,但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大数据能够给医疗带来的益处。而且,如果有人心怀理想,这种益处甚至可以超越商业利益本身。虽然面临的困难相当大,但也许肿瘤治疗是实现这种理想再合适不过的领域。

【资料来源网络,由科技云报道编辑汇总】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