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本聪提出区块链的原理已经过去近十年,比特币一直在争议中发展壮大,总算力越来越强。“区块链”会成为第二次互联网革命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甚至于一些技术大牛们宣称,区块链将是可以颠覆现有技术,重塑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逆天技术。但现实情况是?
实际情况是区块链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场景下最为基础的底层技术之一。多年来,互联网大咖们更多地忙于进行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创新,却造成了互联网基础技术的进化停滞。而区块链以“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身份出现,怎能不让人为之狂热?
从“更快”到“更安全”:设计思想的根本转变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并不是来自于空中楼阁,其发展也不可能脱离互联网技术原来的脉络。作为一种数据存储机制,必然也会承接数据结构发展的既定规律。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问题,那么区块链将要解决的是“去中心化”的信任的问题。
可以说互联网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的是信息流的问题,信息可以自由的在浏览器上组织和呈现,并通过动态网页的功能和用户互动,比如论坛或者博客。但是虽然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发展的如火如荼,却没有解决一个根本性的信任问题。
一切支付和购买,都建立在第三方平台上,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信任第三方的平台(银行或者支付宝类)来建立我们的信任。
应该说,比特币的计算力加上区块链技术已经让互联网站在了全新的技术门槛上,所以从许多“去中心化”网络的系统架构上可以发现,设计思路和用户需求都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在未来将对整个IT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运行速度和计算力问题解决后,互联网的安全性则成为用户更高层面的需求。在过去,绝大部分的系统设计都是按照越快实现功能越好的要求来设计的。因为对于过去大多数应用而言,先要实现信息交互的功能才是最重要的。
当人们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应用,并且虚拟资产意识已经在人们心中开始萌芽,区块链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从“数字货币”到“组织形态”:区块链引领场景技术进化
根据区块链科学研究所创始人梅兰妮斯万(Melanie Swan)的观点,区块链技术发展分三个阶段或领域:区块链1.0、2.0和3.0。所谓区块链1.0,就是数字货币领域的创新,如货币转移、兑付和支付系统等。
2.0更多的是做一些合约方面的创新,即商业合同涉及交易方面的,比如股票、证券的登记、期货、贷款、清算结算、所谓的智能合约等。3.0则更多地对应人类的组织形态的变革上,包括健康、科学、文化和基于区块链的司法、投票。
近年来,区块链应用已经从第一代的比特币,进化到了第二代的支付清算、证券交易、医疗、物流、政务服务、博彩娱乐等各个领域。
支付清算
由于区块链可摒弃中转银行的角色,实现点到点快速且成本低廉的支付,因此在支付清算尤其是跨境支付行业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区块链平台,不但可绕过中转银行,减少中转费用,还因区块链安全、透明、低风险的特性,提高了跨境汇款的安全性与清算速度,大大加快资金利用率。
未来,银行与银行之间也可不再通过第三方,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点对点的支付方式。瑞士银行UBS和在英国的巴克莱银行都已经开始进行实验,希望将它作为一种方法来加速推动后台系统功能以及清结算能力。
证券交易
传统的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这四大机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股票交易,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引入区块链后,就可独立地完成一条龙式服务。尤其对于私人股权交易而言,其只需要一个可靠的系统来记录股权归属并进行股权交易,却又不需要具备很强的交易处理能力,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正好符合这样的需求。
医疗领域
医疗领域是除了金融领域外区块链应用的第二大领域。由于包括病历在内的很多用户资料极具私密性,这就需要很高的安全措施进行信息保护。然而,当前中心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各类网络攻击下越发力不从心,容易出现大规模数据泄漏问题。即便是安全技术很高、采用封闭系统的苹果公司,也出现多次数据泄漏,造成恶劣影响。区块链高度安全的加密算法与分布式存储认证体系,正适合解决这一问题。
仓储物流
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货物从发出到接受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通过共识机制,能直接定位到快递中间环节的问题所在,也能确保信息的可追踪性,从而避免快递爆仓丢包、误领错领等问题的发生,也可有效促进物流实名制的落实。
快递交接需要双方私钥签名,每个快递员或快递点都有自己的私钥,是否签收或交付只需要查下区块链即可。最终用户没有收到快递就没有签收,快递员无法伪造签名。这样即可杜绝快递员通过伪造签名来逃避考核,减少用户的投诉。
从Google Trend和百度指数来看,美国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区块链的研究,2015年区块链形成爆发式增长。国内是则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相关创业公司,虽然在2016年有所提升,但从技术曲线上来看,其仍处于上升期。理想丰满无法掩盖现实的骨感。
如今,国内的区块链依然面临着底层协议、应用和标准等都不成熟,技术落地环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监管者面临着缺乏精准入口来搜寻和使用这些数据的问题。同时,哪些信息属于私人信息、哪些属于公开信息,哪些信息属于仅对监管者开放的信息界定也是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区块链要想真正步入成熟阶段尚需5-10年的探索,由此看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The End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