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Fintech)的概念在过去几年非常火爆,除了BAT等互联网公司,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都被卷入这场变革式的洪流之中。然而,证券行业似乎在这一场科技赛跑中有所落后。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应用领域,证券行业在业务和技术上,到底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和转型?
金融科技,根据沃顿商学院的提法,即“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行业”。金融科技的出现,是通过技术手段以及技术进步,改变金融业务组织和运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过程。
要论金融科技,其实证券行业最有发言权。回顾中国证券市场20多年的发展,在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上交所开业选择的电子化交易系统撮合,就是典型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从技术实力上来讲,这些年证券行业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也开展了大量前沿探索和应用。
再说产业价值,证券行业位于整个金融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枢纽,又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证券机构提升信息化程度正是势在必行。
不久前,央行印发《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金融业要全面支持深化改革。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内证券等主流金融机构自身的云化究竟进行了多少?
金融机构上云难?
就金融业云化程度来看,据2017年IDC圈的调研结果表明,不同于银行,证券行业由于监管差异等因素的存在,云化推进并不理想。大多数证券公司并不像新型互联网保险公司一样能够大步推进IT架构的云化,还处于观望阶段。
综合来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外部约束。证券经营机构多为国有背景,在监管之下开展业务运行和信息系统建设,难免束手束脚。面对新技术,往往只能在测试环境低调试错。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传统金融机构在现有系统能满足业务的情况下,并不急于转型改造。
这也是为什么证券行业留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科技没有互联网公司先进,甚至比银行、保险等其他传统金融机构还要稍显落后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证券领域上云环境不理想,但也存在像光大证券这样勇于尝试金融云的证券企业。
早在2014年8月,光大证券就已经设立了互联网金融部。如今,光大证券已全面实践了云计算技术,不仅有了“行情云”这朵公有云,还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私有云平台。
事实上,光大证券上云并不是一蹴而就。从2010年的虚拟化到2015年的测试云,光大证券有了第一次云化——基于IBM power小型机的优化,从而成为了行业里第一家云计算应用落地的券商。
在之后的2016年2月和6月,为了配合分支机构IT平台的建设,以及应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光大证券又分别建设了分支机构云和开发云。
至此,光大证券开启了一条云化之路,规划了包括分支机构云、开发云及测试云在内的私有云平台,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光大证券的三朵云已达到一定规模:测试环境约有近千台虚拟机,分支机构云大概有四百多个桌面,开发环境约有三百多台虚拟机。
为何光大证券能率先突破?
近些年,光大证券业务线不断互联网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发展十分迅速,其云平台不仅支持开发测试环境大量创新实践,更为前端丰富的金融科技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瞩目的成绩让人不得不好奇,为什么同样面对严格的监管政策和种种阻力,光大证券却可以在金融行业一枝独秀,做到IT架构的云化创新?
在光大证券信息技术总部高级经理陆建忠看来,随着业务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券商竞争更加激烈,强烈的市场需求正在倒逼技术的革新。“我们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客户个性化服务的满足,已经成为衡量券商核心竞争力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光大证券信息技术总部高级经理 陆建忠
众所周知,证券市场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发展的行业,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实际上是衡量券商综合实力的一个综合指标。过去,保障核心业务、交易系统稳定运行就是IT最重要的任务。现在,IT已经成为金融服务商业模式中驱动业务创新、增值的核心动力。换句话说,IT价值和服务意识的转变正在成为IT技术转型的强大动力。
除了转型的决心,如果没有上云的策略和技术相配合,想要实现转型也是纸上谈兵。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安全和监管永远是摆在首位的考量因素,如何在保证安全且合规的前提下,还能大胆尝试新技术,让新技术与现有业务无缝对接,平滑式过度,这才是金融行业CTO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那么,在光大证券转型过程中,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云化的呢:
2010年,储备虚拟化技术;2011年,在测试环境里做小规模的尝试;2013年,在室内环境部署;2014年,做存储的虚拟化;2015年,创建了基于小型机的测试云环境;2016年,不仅有了测试云,还有了分支机构云和开发云,以及管理三朵云的云管平台。
仔细研究光大证券的转型路径,会发现它看似顺利的转型之路中,实则隐含了巧妙且务实的上云策略:
首先,从开发测试环境入手,大幅提升部署新测试环境的效率,降低试错风险;其次,分支机构云逐步升级、平滑式过渡,不仅保证了业务的正常运行,还能让业务部分享受到IT云化的敏捷;最后,针对个性化需求设立开发中心,构建一个安全的标准化的开发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当三朵云初具规模,一个有效的云管平台也开始进入规划和实施期。事实上,光大证券作为金融行业代表企业,数据中心具有超过千台设备规模,面临虚拟机、物理机的混合场景,多种虚拟化技术的混合环境,以及多云环境,要建设云管平台对庞大且复杂的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实则非常考验技术团队的实力和业务深入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证券的云管平台实践,在浪潮云海OS为核心的云平台方案上,基于Openstack获得了IaaS级全面云管理能力,逐步实现对光大证券开发云、测试云,分支机构云的统一纳管。
陆建忠回忆起启动初期,谈到与浪潮合作的缘由:“当时正好在准备做(PoC)测试,浪潮说他们也有云项目,成了最后一家进来的服务商。我们在做PoC之前梳理了从界面、功能、流程一整套大概有五十多项指标,安排每家去做PoC测试,然后根据这个测试打分。结果一出来,浪潮是最高分。”
金融云平台收益几何?
在浪潮以最高分的评测结果实力取胜之后,云管平台运行的实际效果也让光大证券颇为满意。
首先,据陆建忠介绍,从2016年上线到现在,整个云管平台都很稳定。虽然后台整个架构很复杂,但基本没有出什么问题,整个平台访问效率不错。
其次,浪潮满足了光大证券对云管平台的三点核心诉求:一是支持虚拟化环境整合,统一纳管多云环境;二是实现对特定资源的监控管理和个性化计量计费,支持模板化、自动化部署等;三是将云平台和OA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全公司用户身份认证、用户同步和消息通知,让操作更简便。
更重要的是,云平台得到了来自业务端的肯定。在后期的用户调研中,自助服务成为用户对云平台感觉最满意的部分,用户可以按照项目或者虚拟机为单位申请云资源,申请只需要关注资源需求,无需关注其他细节。
陆建忠表示,“用户很喜欢自己去申请,做得还是蛮有兴趣的,申请人还可以对资源进行一个权限的分配,实际上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事实上,云计算转型为光大证券带来的实际收益还远不止此。
第一,通过资源池化,提高共享率,大幅降低了成本的投入。在降低能耗和空间占用的同时,利于建设绿色环保数据中心。而在人力和时间成本上,也实现了有效降低,整体降低成本约2千万。
第二,证券行业的忙闲期资源使用的利用率差距相当大,行情好的时候交易量并发,IT资源高度紧张,但是当行情落下来的时候,资源瞬间空闲。因此,云计算能灵活调度测试资源,自如应对业务资源需求变化,实现对业务高峰期的有效支撑。
第三,业务部署从几天提升到分钟级,有效应对业务的快速上线。通过统一的云管理平台,实现快速的资源交付。通过云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中心资源的有效监控、预警,运维效率有效提升。
目前,光大证券携手浪潮已完成了IaaS和PaaS层面的搭建,下一步光大证券计划将云平台在测试环境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复制扩展,为生产环境的云化提供参考。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顾投,客户交易的云端实时处理等等。
金融为体,科技为用。光大证券携手浪潮的云化实践,正致力于把核心科技转化为产品化的服务呈现给最终用户。中国证券行业技术显然还有大量的发挥空间,欲将金融科技纳入核心竞争力,有的放矢,愿意承担试错成本,将是各个金融机构的必经之路。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