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江湖中,有的惯于长袖善舞,以丰富的应用攻城略地夺取用户流量,其如BAT;有的以一技之长傍身,秉持独到技术成为单一领域的独角兽,其如科大讯飞;也有的善于合纵连横,以开放的工具和生态为更多开发者搭建科研转化平台,其如神州泰岳。
近期,神州泰岳正式上线全国首个智能语义开放平台——中文信息(深度)处理开放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http://www.china-nlp.com/#/home)。
与IBM、微软等巨头的企业级平台不同,该平台定位于产业层级,就像一块磁石,将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合作伙伴吸附在平台和生态之中,通过不断为各方赋能,不仅可以将科研成果进行商业转化,同时也能孵化出更多产品和公司,最终实现多方的合作共赢。
落地!落地!落地!
以开放助推智能语义成果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带动了一波产业热潮。继科大讯飞、捷通华声之后,行业内又涌现出思必驰、云知声、出门问问等后起之秀,在教育、客服、电信等传统行业之外,开辟出了车载、家居、医疗、智能硬件等语音技术应用新天地。
与智能语音的百家争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语义由于技术门槛高企,而且需要长期积累沉淀,虽被誉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但目前技术来源仍然停留在少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论文中,难以大规模产业化落地应用。在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打开智能语义市场空间后,谷歌、微软、苹果,以及中国的神州泰岳、百度、华为等公司都在积极拓展语义生态系统,已使其成为巨头间的必争之地。
在对智能语义的探索中,神州泰岳清晰地认识到,谁能够率先找到智能语义产业化的突破口,谁就牢牢把握住了智能语义的话语权。为此,神州泰岳围绕认知智能的产业化,形成了“一云、四块、两线”的总体发展战略。神州泰岳自身的技术分为基础服务、应用服务、解决方案等维度,以多种形式在云端展示、开放,同时提供AI创新辅助工具集、产品管理、实施咨询等工具类产品服务,侧重解决技术的产品落地和技术持续创新问题。
在大数据领域,神州泰岳为行业提供训练数据集、评测数据集、大数据工具集等服务,打破由于数据不足而造成的通用技术难以在垂直行业落地的壁垒。此外,平台还涉及实训课程、智能问答中心、专家互动等多元培训服务,使整个平台贯穿了从成果展示品牌建设、创新项目落地、数据共享产品孵化到技术推广知识分享全环节。
在谈到目前语义认知的应用成效时,神州泰岳副总裁李国东表示,神州泰岳目前600余人的智能语义团队中,200余人致力于技术研发,400余人则专注技术的落地实施,并且已经在公安、电信等更为垂直的领域进行了深度应用。面向公安系统,神州泰岳标注了两万个专业词汇,在语义解析引擎、互联网数据采集、大数据流水线、数据展现、流程引擎以及融合通讯等基础能力上,不断扩充应用,最终形成可落地的行业应用体系。
神州泰岳副总裁李国东
目前,平台一期已汇聚合作院校20余所,专家团队40余家,NLP服务120多个,覆盖了本领域的主要技术。在与高校合作方面,神州泰岳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自然语义联合实验室在业界首次推出了NLP集成开发环境,把语义资源、算法体系、场景化能力等集成在一起,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助推高校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卖需求不卖技术
致力成为智能语义的通用基础设施
相比很多公司不断跑马圈地,平台更愿意以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不断深耕平台生态的土壤,让不同合作方都能从这块土壤中汲取养分,为自己的成长积攒能量,同时为合作方提供面向垂直行业的智能语义解决方案。
在智能语义的产品化方面,神州泰岳已形成一条成熟的落地转化路径。晦涩的高校论文先经过平台进行翻译转化,再通过平台的培训互动业务板块,形成语义分析、语法分析、词法分析等服务,并通过公共API接口,成为平台的基础服务。
在基础服务框架下,平台可以塑造公安、医疗、电信等更具行业属性的应用服务,形成适合于不同行业特性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平台成为连接项目需求方、科研机构、行业专家、技术伙伴的“连接器”和通用基础设施。
为了让学校的科研成果快速落地,在与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中,平台坚持头三年不以盈利为目的,先引入集成如三角兽科技、达观数据、云服科技等具有核心技术的中小型公司进行技术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百度、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巨头达成技术合作,打造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
可以说,神州泰岳联合起了中国智能语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公司和科研机构,为持续发力智能语义技术提供了天然优势。对于平台的未来发展,李国东早已成竹在胸:“这个平台是产业级的开放平台,它的目的绝对不是卖技术,平台的技术应该来自于各行各业,没有一个人能够有把这些技术变成垄断技术,互联网的霸权主义和寡头形态应该结束了。”
在谈及打造平台的初衷以及与互联网巨头的关系时,李国东表示:“神州泰岳要做语义技术的落地者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打通科研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是这个平台的第一个受益者,但绝不是平台唯一的受益者。我们的心态是永远开放的,人工智能的未来不是靠一两家企业就可以撑起来的,生态中的公司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关系,就像鱼之于水、树木之于大地,谁都离不开谁。”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