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

2022-04-15 15:49:41 浏览数 (1)

3月27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空间站组合体阶段全部既定任务,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于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入轨,为空间站送去6.8吨物资补给。

4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近日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各项准备,东风着陆场及工程相关系统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返回的各项准备。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外,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首次实现在轨驻留6个月,创下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3名航天员还首次实现在太空跨年、过春节。

我国的航天事业可追溯到1951年4月17日,中央军委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1956年,“两弹一星”工程开始,着力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和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航天技术。

天舟一号

天舟一号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货运飞船,是向天宫二号进行货物运输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主要任务是向空间站定期补给食品,货物,燃料和仪器设备等。“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是货运飞船研制的重要基础。“天宫”的实验舱是一个容积较大的加压舱,它不仅可以装较多、较大的货物,而且与空间站对接以后还可以作为一个空间站的附加活动室,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

天舟一号为全密封货运飞船。天舟二号是中国第二个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总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最大起飞重量13.5吨,物资上行能力达6.9吨,载货比0.51,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00瓦。采用 Hightopo 的产品 HT 搭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数字孪生管理系统。HT 三维仿真技术可多维度直观展示飞船主体、运载信息、飞行试验、技术实验、运行历程等重点管理对象的运行态势,支持全范围空间的态势可视化监控。

通过HT 2D面板将天舟一号的各项数据分类展示,通过融合分析,随时掌控飞船的飞行数据,有问题时及时预警,及时处理。

天舟一号通过长征七号发射入轨,通过两天的时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两个月的在轨飞行。

主要任务:1、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2、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3、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通过 Hightopo 可视化系统远程查看各项任务的推进情况,当任务无计划中断时,及时排查问题,分析原因。

天舟一号首次开展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提升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和空间站的整体效能。飞船完成交会对接动作主要是依赖地面测控,监测人员在地面生成的轨道参数注入指令,如飞船发动机开机及时长点位等内容,监测人员依旧可根据图扑软件的数据可视化大屏呈现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

通过HT可视化场景监测人员可观察舱内燃料补给状态,确定补给时间。飞船及推进剂储量等信息呈现。

神舟十三号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神舟十三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运用图扑软件的HT for Web引擎模拟这次飞行过程,可将动画过程运用到教学领域,让学习者手动操作飞船的升空,观察细节。

神舟十三号任务将实现六个方面的任务目标。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Hightopo 自主研发了基于 HTML5 的 2D、3D 图形渲染引擎,能将飞船的升空过程、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等展现的栩栩如生。

2022年,我们将再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并共同在轨工作一周左右时间。

尽管总体上中国的航空工业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但60多年来,中国先后建立了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军械武器、仪表等专业设计研究机构,建立了空气动力、强度、自动控制、材料、工艺、试飞和计算技术等专业研究试验机构。中国航空科研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日臻完善,已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的风洞试验设施、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室、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和飞行试验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