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中的矛与盾

2022-04-26 16:40:02 浏览数 (1)

矛、盾

Block 0:透明性与隐私保护

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系统记录所有的交易信息,并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共享。系统的每个参与方都可以拥有账本的相同副本、验证每一笔交易。毫无疑问,相比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区块链技术为业务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

透明性是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的关键因素,也是区块链系统的共识基础。将相同的账本记录分布在整个区块链网络中以供所有人查看是区块链透明性的核心。同时,利用透明性,区块链系统的共识协议用来确认在网络上待执行的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参与方需要一致同意才能生成和追加新区块。(在部分类型的区块链系统中,仅允许共识方或者区块生产者参加区块生产,但这不影响本文的阐述。)

区块链在带来透明性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各方隐私如何得到保护?如果交易信息被恶意利用和分析,将给用户隐私带来严重的威胁。而通过强大的加密技术确保各方隐私,区块链的透明性潜力又可能会受到限制。找到透明性和隐私保护的平衡点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隐藏身份和交易信息是目前隐私保护关注的重点。比如,交易发起者可以使用环签名技术隐藏身份,采用Pedersen承诺机制隐藏交易数额。为了解决加密数据的验证需求,安全多方计算、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密码学技术被用来实现隐私计算。

交易信息透明有助于快速达成共识,提升业务的透明度和协同水平,方便第三方机构进行业务监管。区块链隐私保护方案用来提升隐私和安全,避免交易被恶意追踪和使用。如何既实现对隐私信息的保护,又同时实现数据的透明应用,这是技术上的挑战,也是应用模式和监管的挑战

Block 1:分权与博弈

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优势之一。实现了权力分散化管理(公有链)和权力中心的多元化(联盟链),没有单一管理员可以保留对系统和信息的控制。相反,网络上的节点必须就交易的合法性达成共识,以便在所有节点上复制最新数据。另一方面,借助区块链技术,数据记录存储在一系列跨地域的节点上,这大大降低了由于火灾、盗窃、自然灾害、文件系统损坏等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

去中心化最大的特点是摆脱了对服务器的依赖,无需传统的第三方中心化系统(通常是银行、电商平台或者中央服务器)即可执行交易,也就是说,使用区块链构建的业务系统无需第三方或中间人来做担保,消除了由此带来的间接费用。

然而,调和分布式账本记账矛盾的成本很高。以比特币为例,任何人都可以验证和添加交易,打包区块,但每个区块仅允许一个用户这样做。用户通过让他们的计算节点寻找合适的随机数来竞争记账权利,参与这个过程(挖矿)需要大量资源而且成本很高。虽然此后不同类型的区块链系统引入了不同的共识协议,但核心设计都是围绕对记账权力的争夺和确保记账安全。

区块链记账者之间是一场充满博弈行为的较量。在公有链中,记账者不断升级自己的硬件资源,力图在其他人之前完成新区块的打包,获得记账激励。另外一方面,应对51%攻击是记账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如果区块链系统可以实现一天或者哪怕一个小时的交易逆转,将意味着有人会遭受巨大损失,这类攻击对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是个巨大的威胁。

所幸的是,在生态的内部,区块链提供了一套良性的博弈机制,在激励机制设计没有漏洞的前提下,理性的记账者没有偏离记账策略的动机。如同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所描述,如果有一个贪婪的攻击者能够集合51%的算力,那么他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将它用于二次支付攻击,要么使用它来生成新的代币。最后他将发现,遵守规则有利于他获得更多的数字货币,而不是破坏制度和自己财富的有效性。在没有一个外部巨兽入场之前,我们暂且认定这个生态是均衡的。

Block 2:代码即法律与监管合规

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代码已经逐渐成为互联网上规范用户行为的主要方式。而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智能合约的执行和规范化得到严格保障,许多业务规则可以部分或全部自动执行。通过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降低了几个数量级。同时,智能合约可以实现预防控制,从而在交易上链之前消除部分可能带来的业务和法律隐患。

智能合约为数字资产提供了确定性管理机制,还可用于描述利益相关者之间更为复杂的业务逻辑。分布式自治组织(DAO)可能代表了最为复杂的一类智能合约。在一个没有人为管理的区块链系统中,DAO尝试去管理一群拥有相同利益和目标的人,保持生态的持续有序运行。通过智能合约,DAO可以确定治理规则,包括组织章程、治理法规和议事规则,并用自我执行的代码代替日常运营管理。DAO既是自治的,又是自给自足的。

不幸的是,智能合约既不是特别智能,它只能像编写代码的人一样聪明;也不能与合同(contracts)相混淆,智能合约具有成为合同的潜力,但首先需要解决技术与法律方面的问题。尽管计算机代码比法律条文可以更有效地执行,但距离法律即代码(Law is Code)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我们还很难将法律条文的歧义性和灵活性转化为可以由机器解释的形式化语言

智能合约安全性是另一个在技术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智能合约的数学确定性和区块链的不可撤销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依赖自动化规则来解决争议,另一方面,任何微小的代码错误都可能将利益相关者打入万劫不复的境遇。

依据现有的监管框架对区块链技术采取对应的监管措施是目前各个国家普遍正在进行的事情。通过监管合规引导,区块链技术才能在数字资产交易和产业场景落地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正如摩根大通在其2020区块链报告中提到的,全球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仍不完善,这将导致生态系统建设不足,进而阻碍它们被广泛采用。

以Libra为例。Libra 2.0白皮书于今年4月发布。之前,Libra引发了关于隐私、洗钱、金融安全等问题的广泛担忧,让全球政策制定者和市场人士重新开始聚焦加密货币监管问题。为了满足监管要求,Libra 2.0放弃了向无许可公有链系统的过渡计划,允许参与方了解对手方的信息(KYB,know-your-business),为金融合规和全网络风险管理制定一个全面的框架。

Block 3:结语

技术没有内在含义,人们通过使用它们赋予其意义和目的。任何技术在引发广泛的社会变革之前都需要经过无数次迭代,正如《人类简史》中的描述,“学习如何有效驾驭和转换能量之后,也解决了另一个阻碍经济成长的问题:原料短缺。等到人类找出方法驾驭大量而又廉价的能源之后,就开始能够取得过去无法使用的原料(像是在西伯利亚荒原采集铁矿),或者从越来越远的地方将原料运来(像是从澳大利亚将羊毛运到英国的纺织厂)。同时,科学上的突破也让人类能够发明全新的原料(像是塑料),或是发现先前未知的天然原料(像是硅和铝)。”

区块链技术的迭代升级,是矛与盾不断折衷的过程,也是与产业应用不断融合的过程。产业区块链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但在这片产业森林中会长出各种新的物种,更多细分市场的需求将被满足。

Block 4:参考文献

1. Liu, Ziyao & Nguyen, Cong & Wang, Wenbo & Niyato, Dusit & Wang, Ping & Liang, Ying-Chang. (2019). A Survey on Applications of Game Theory in Blockchain.

2. What if blockchain offered a way to reconcile privacy withtransparency?

3. 一文读懂区块链上的隐私与监管问题

4. J.P Morgan, Blockchain, Digital Currency and Cryptocurrency: Moving Into the Mainstream? (21 February 2020).

5. De Filippi, Primavera & Hassan, Samer. (2016). Blockchain Technology as a Regulatory Technology: From Code is Law to Law is Code.

6.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7. Libra White Paper.

8. 《产业区块链》,汤道生、徐思彦、孟岩、曹建峰,中信出版社,2020-04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