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边缘计算——PPIO边缘云 laaS技术实践分享

2021-11-26 14:43:41 浏览数 (1)

边缘云计算,简称边缘云,是基于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和边缘赋予的能力,构筑在边缘基础设施之上的云计算平台,为“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提供低时延、自组织、可定义、可调度、高安全、标准开放的分布式云服务。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社会治理的新经济模式,是最新态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此次LiveVideoStackCon 2021 音视频技术大会 北京站,我们邀请到了PPIO边缘云 CEO&联合创始人王闻宇,由他来向我们讲述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边缘计算。

文 | 王闻宇

整理 | LiveVideoStack

大家好,我是王闻宇。非常感谢LiveVideoStack的邀请,也非常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首先我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早在2004年大学期间,我就开始从事音视频行业,和姚欣一起开发了当时很知名的P2P 网络电视软件PPLive,后来改名为PPTV。在校期间,我一直在钻研这个软件,统筹主导PPTV的流媒体、P2P、点播、直播、编解码等核心技术,并担任PPTV首席架构师。2004年的网络条件比现在要落后很多很多,当时我们仅靠10Mb的发布带宽,就稳定支持了20多万人的同时直播在线观看。当然QoS 和今天的直播比还是有所差距,17年前国内上网环境大多还是512k的ADSL,和今天的光纤完全不一样。而当时我们已经取得了在512k ADSL下能稳定支持450k视频流畅播放的骄人成绩。我深耕音视频行业近二十载,2018年,在5G时代的萌芽阶段,我看到了边缘云计算未来不可估量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十年之后边缘云所带来的市场比当时的中心云加起来还要大,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汇聚全球计算资源,并为全人类服务,这也是我和姚欣一起创办PPIO边缘云的初衷。

那么如何汇聚全球计算资源呢?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交流的话题:PPIO边缘云是怎么用共享经济的思路做边缘计算节点的?首先我要给大家解释为什么我们要走共享经济的路线,其次在共享经济的路线之下,我们拥有哪些核心技术,最后对PPIO边缘云的解决方案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1. 为什么选择共享经济?

边缘计算的使用场景更为多元化,其中包括直播流、边缘AI、云游戏、AR/VR和其他低延迟的一些服务,包括最近社交大火的Metaverse也因为超低延迟需要把算力部署在边缘节点。PPIO边缘云为什么要用共享经济的方式做边缘计算?

1.1 边缘的定义

说到边缘,到底什么是边缘?上图刚好是整个边缘的一张谱图,这个图指的是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边缘。越往左越接近中心,越往右就越靠近用户。而除了公有云DC以外,后边的环节都可以认为它是边缘的一部分,其中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现在的大厂特别是几大云公司,比如阿里云、腾讯云以及华为云,他们的边缘节点,主要部署在了骨干网边缘,其本质是对中心云架构做了简化,成了“省级中心云”。第二类是把边缘覆在了端侧,例如盒子、路由器等。第三类是PPIO边缘云的优势所在,我们差异化地弥补了“省级中心云”与“端侧”所形成的边缘覆盖鸿沟,在城域网部署网络节点,同时在接入网汇聚网络资源,为客户提供成本更为经济、质量更加上乘的服务。

1.2 边缘节点画像

我们来看一下PPIO共享经济边缘节点画像,有三四线城市的IDC,有市县级运营商城域网机房,有小区接入机房、企业的闲置机房等,还有一些曾经是数字货币作为存储挖矿的企业最后“弃暗投明”选择为边缘计算做贡献,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1.3 边缘云和中心云的差异

基于这样的边缘,它和中心云之间存在多个维度的区别,既有服务器部署位置的维度,也有硬件配置、网络接入以及资源利用率的不同。如果用类似云公司的方式来做边缘,从做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节点角度去看,要重复投入大量的资本去购买宽带自建,时间周期也非常漫长。在这样的背景下,PPIO边缘云采用了新的建设方式:不再靠自己部署的方式去建设,而是借鉴共享经济的一些理念,建立一套共享经济的开拓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发这样的边缘节点,将闲置资源利用起来。

1.4 共享经济模式的边缘云架构

PPIO共享经济模式的边缘云架构,建立了一个纵横交织的边缘云平台。纵向上,通过独有技术将异构资源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服务;横向上,通过靠近用户端的边缘节点能力,以及与云厂商的联动,打造了端到端的性能保障体系。

1.5面临的挑战

但是,基于共享经济模式建设边缘云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在平台上注册上线的节点,存在作弊的现象。这与网约车刚兴起时所存在的,个别司机进行虚拟交易现象类似。再如,高度异构的问题,这里既有网络的异构、硬件的异构,也有故障的异构。另外,还有不可抗力因素,比如紧急性的停电等等,这都是要面对的挑战。因此,PPIO边缘云在基于共享经济进行边缘云建设时,借鉴了当年做P2P技术的主体思想:即,在面对局部的剧烈不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的整合,用整体的确定性去解决局部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整体的稳定性。

1.6 边缘节点存储的异构性

那么如何理解异构呢?这里我重点讲述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存储的异构,另一部分是网络的异构。存储的异构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边缘节点相对孤立,没有形成稳定的集群。那么,我们的任务很难再像中心云那样,在每个节点上都会有一个稳定的存储池,因此我们只能让每个节点使用节点本地存储。由于节点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存储配置参差不齐:包括磁盘的数量、类型、IOPS、容量都不相同。而任务对于存储的使用方式也是千变万化,我们需要将不同的存储抽象成统一的存储资源,提供给任务来使用。这就是我们讲的存储异构。

在这里我可以分享几个例子:如上图,第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有些任务为了限制实例的日志空间,同时保护数据库空间,要求分别为日志和数据库划分独立的小分区,而剩余的存储空间则都用来做数据缓存。这样即使日志写多了,也不会影响到缓存数据和数据库,数据库也有了独立的存储空间,避免被日志和缓存数据侵占。还有的任务要求划分3个、4个甚至更多的独立的固定大小分区,同时也将剩余分区作为缓存。PPIO边缘云采用统一的模式来支持这种多变的需求,只需简单配置即可。

我们还接到一些任务,对存储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建立起一套bcache的机制,把固态硬盘作为存储的缓存机制来加速机械盘,从而把存储设备利用率用到最高,如图所示。

再举个例子,有一些任务对CPU消耗很大,而任务实例只支持使用一个存储卷。现实中,一个节点的CPU通常最多只能支持2~3个实例,节点上的盘的数量是远大于实例数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存储资源,我们把多个盘通过 LVM 合并成一个逻辑卷,提供给任务实例使用。这样节点的存储资源被充分利用,任务的服务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最有挑战的是,有时候这几个异构同时出现在一个节点上,同时随着任务的切换,节点上存储的布局也要动态地发生改变,以满足新切任务的需要。

1.7 边缘节点网络异构

那么理解了存储异构,接下来我要分享的是网络异构。网络异构在我们做共享经济模式的边缘节点的背景下,也是非常复杂的,有些资源具有公网IP地址,也有些资源在内网NAT环境中;既有大带宽的单线路的专线资源,也有一些小带宽汇聚的线路资源。 这种多线路的网络环境称为多路网络,这里面既有强服务器所带来的服务,也有强服务器通过NAT所实现的服务。在整个网络中有些服务器机器的性能也不是那么强,所以会存在计算能力相对较弱的节点的输出。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一种比较复杂的网络下,要兼容各种异构的网络环境。

这里举个任务混跑的例子。常见的任务有两种:一种任务是直接能看到多路网卡并且支持多路网络,比如图示中的任务A,直接运行于多路网络然后输出;另一种任务只能支持单路网络输出,比如图示中的任务B。因此,我们要在技术上把网络环境进行打通,才能把网络资源利用的更加充分。

另外,我们也开发了一种Macvlan的方式,可以让不同的网络、任务看到的只是自己单一的网络环境,完全隔离,只能看到自己的网络而看不到别人的网络,从而形成一种干净的环境,更加安全、稳定、可靠。

2. 我们做了哪些技术?

基于刚才所分享的存储的异构、网络的异构,以及用共享经济开发建设的整个边缘网络,PPIO边缘云做了哪些核心技术呢?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K8s@Edge,主要是做边缘异构资源的调度编排。第二部分是AI Ops@Edge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调度算法,使资源在细颗粒度下进行精确调度,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第三部分是SDN@Edge,因为我们的节点一旦下沉之后,就会出现相互之间的连接,就会出现弱网甚至准弱网的环境,所以我们是基于它来实现技术来完成。在这里我分享的三个部分都是我们使用的内部技术,而不是产品。

2.1 K8s

首先我讲一下我们的边缘编排,那么边缘编排为什么不直接使用K8s?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设计的目的不一样,K8s设计的时候是基于集群对外服务的稳定性作为第一考虑而来的,而对PPIO边缘云来说,我们设计目的是要做到资源最大化利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设计目的。

那么具体会存在哪些问题呢?第一个是K8s并没有很好的适应像我们这样没有集群的存储池的环境,不能很好地把状态归档在有限的存储池里;第二个是在我们节点下沉之后,它会存在一种服务,这种服务需要一些数据,不是完全无状态。而数据丢失也不会完全影响服务,就类似于CDN的缓存,这样的数据状态,我称它为一种半状态服务。但是这样的任务不能完全随意切换。第三个我们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因为任务本身存在着在很大的调配性,所以我们就需要对节点进行动态修改,也就是说在运行过程中我们要灵活地把业务进行切换,而这个切换会涉及到磁盘的划分、网络的划分,而这些是K8s没有考虑到的;最后一个是因为我们一旦下沉,面对一些比较异构的网络环境,面对弱网、内网甚至多线等环境,我们需要对他们做一种增强的支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使用K8s的原因。

不直接使用不代表我们不用K8s,因为K8s的容器编排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的声明式API,特别是Yaml文件,很多运维人员已经非常熟悉,且非常便捷。且它的生态强大,很容易基于K8s做一些二次的开发。除此之外还可以极大地降低运维和研发的迁移以及学习的成本。

2.2 K8s@Edge

所以在研发的时候我们的思路是源于K8s,不止于K8s。上图是PPIO边缘云对于K8s@Edge边缘编排技术的架构全图,图中白色虚线框中所示为K8s的原生架构,而蓝色块部分是我们在不改动K8s的任何一行代码的条件下,基于它的接口实现的扩展。

Node这一侧,基于K8s 原生的架构,我们独创了Tasklet。图中黄色箭头线是基于整个网络定义扩展出来的一套协议,支持我们整个的整个架构。

在支持任务模型的时候,出于业务的需要,PPIO边缘云不仅支持了K8S Pod、Docker的容器,还支持原生程序和Kata容器的下发。

同时,针对环境的异构性,我们专门做了针对边缘的CPU、存储以及网络等特殊增强的隔离方案。

以上就是我们整个K8s@Edge的架构,它不但兼容了K8s命令,而且能够把任务往边缘节点进行高效编排。

2.3 AIOps@Edge

讲完了K8s@Edge,下边要讲的是PPIO边缘云另一个核心技术就是AIOps@Edge,在讲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AIOps@Edge本质解决的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架构问题,而是经济学问题。这个经济学问题是什么呢?基于共享经济模式所发展的PPIO边缘云,它和传统的云会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单边经济,而是双边经济。

在整个模型中,既包含我们的用户,也包括我们的资源供应商,这是一种循环的聚合拉动模式。而拉动的关键就是在于需要尽可能把资源复用,让不同的任务能同时使用资源,从而提高它的利用率。由于用户是按量来服务的,利用率一旦能提升,我们才能给供应商更多的收入和分成,从而能发展更多的边缘节点。

而PPIO边缘云所要做的是,既要考虑客户的需求(即QoS/QoE,覆盖的服务既要有广度和规模,部署又要有弹性,需要量的时候要给得出量来),客户面对的是异构的任务,而资源侧则需要的是透明的记账,这个账到底是多少,不能随意更改。

另外我们要有更好的利用率,要有稳定的收入。而资源本身具有异构性,而我们就是要解决在异构的业务和异构的资源环境下,同时满足双方的要求,从而完成双边经济。

那么AIOps@Edge的机制是什么?

首先,所有基础运维数据、资源状态、客户需求等数据,会被我们完善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所采集。之后,大数据平台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初步结果导入AIOps@Edge市场经济撮合模型里,从而得到最终结果。最后,通过K8s@Edge边缘编排系统进行任务下发,对任务和资源进行精确匹配。

我们研发了一整套经济学的撮合机制,参考了博弈论的知识,既考虑供给节点的效益,也考虑需求业务的效益,建立了一套交易模型,最后通过算法使它达到纳什均衡,并且实现快速收敛,从而满足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要求。

经过苦心钻研,通过AIOps@Edge技术,我们的利用率整体做到了14.3%的提升,并且大大降低了错误调度、重复调度,使得整体调度效率提升了34.7%。

2.4 SDN@Edge

完成AIOps@Edge后,PPIO边缘云还面对一个问题。我们下沉的节点,相互之间的网络连接其实并没有骨干网那么强悍,甚至有些环境是准弱网的状态。什么是准弱网呢?其实它也不是完全弱网,有时候好,有时候变成弱网,基于这样的网络在做调度、分发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异常,甚至想做的任务不能做到很好的调度,因此在这种环境下PPIO边缘云研发了一套SDN@Edge的技术,这个技术和之前P2P技术有很大类似的地方,相当于在服务器节点之间建立了一套高效虚拟的传输网络,从而使得我们的模型与传统云相比,不再是简单的树型结构,而是网型架构,这就是我们的SDN@Edge 。

那么既然是SDN@Edge大家肯定会问SDN@Edge和传统SDN有什么区别,上图是两者的整体区别图,后边的几张图我会用一个颜色表示一个运营商,有两个颜色的就表示要承担跨越运营商的节点。那么左边的图是传统的SDN的架构,基本上是在省级的骨干网之间通过中心的BGP节点,甚至还有DCI专线建立一套软件定义的网络。传统的SDN更多的是一种四层的软件定义网络。而PPIO边缘云做的并不仅仅只是路由的问题,而是绕开了骨干网,绕开了三线互联,基本上是在城域网和接入网两个环节打通整个网络,用了一种上层的算法协议来进行路由决策,所以SDN@Edge是七层的软件定义网络,通过它我们避免了使用昂贵的BGP带宽。

那么在这里面PPIO边缘云又做了哪些工作呢?我们实现了一套链路评估的机制,用于面对节点异构问题,节点既有多路的、单路的,也有内网的,我们运用了多种维度来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包括谷歌的BWE,TTL以及成本Cost等;因为我们节点源于共享经济模式拓展,还考虑节点的历史稳定性。根据以上维度的数据,我们给每条链路进行定期打分。

分数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涉及到第二个环节,并行传输。简单来说,并行传输就是从A 点到H 点是跨越运营商的,中间可能存在多节点。我们根据链路进行打分,上图我用线条粗细来区分,线条越粗,表示通信性能越好,越细表示性能更差。根据上图所决定的分数,通过我们的算法,找到了多条链路,再对数据进行分片,用不同的链路传输不同的数据,多路同时传输,实现了完整的从A 点到H 点的通信。因为我们节点源于共享经济模式拓展,中间确实会存在有些节点突然离线的可能,一旦离线,我们会选择另外的路径来实行并行的传输,不会因为单路径中断而导致网络的异常。

另外对于一些延迟要求很高的场景,我们还做了数据冗余的方案,简单来说我们参考了RTC的FEC的技术,把数据切片之后,用喷泉码做了一定的扩展,用上述的多个线路同时传输编码数据。这个×表示数据的丢失,即使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我们也能通过算法还原出完整的数据。因此如果有哪个链路在进行传输的时候数据发生了丢失,我们也能保证它的还原。通过数据冗余机制,我们对传输的可靠性和延迟的控制做的更好了。

以上三个技术的结合,PPIO边缘云成功构建了SDN@Edge。

接下来分享一下PPIO边缘云实现1s延迟的直播案例,简单地说,从主播到节点,我们的节点间是通过SDN@Edge来进行传输的,上图中黄色虚线就是SDN@Edge虚拟链路,实现了运营商跨越。从一个运营商,数据传输到了另外两个运营商,最终传输到了用户,这是我们案例的架构图。

3. PPIO边缘解决方案

介绍完PPIO边缘云的技术,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基于这些技术,以及我们成功解决了前面所说的挑战后,PPIO边缘云所形成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服务主要分两层,一层是IaaS,另一层是PaaS。我们的IaaS主要定位是广覆盖、海量节点、高性价比的边缘容器服务,主打的是稳定可靠的高经济性服务,既有裸金属,也有容器,而PaaS则是我们基于客户具体业务场景所提供的通用服务。

3.1 IaaS

首先讲讲IaaS,PPIO边缘云的IaaS能提供裸金属方案,也能提供重容器方案。是一个能够同时支持多链路多路网络的一套容器方案,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网络、硬盘、CPU内存以及GPU来进行服务。同时也可以支持多个场景,其中比较成熟的就是图中画实线的场景,虚线场景是我们正在探索并合作中的,如果有伙伴可以一起合作虚线场景,我们非常愿意倾力支持和配合。

3.2 PaaS

上图是PPIO边缘云PaaS的解决方案。我们的PaaS主要分为CDN、直播和游戏这三类。CDN主要是点播和下载的场景,直播主要是低延时互动,云游戏主要是渲染类的场景, PaaS 更多的是提供边缘的网络能力,使得延迟达到更低。在整个方案里,PPIO边缘云有SDK的方案,也有无SDK的方案。无SDK 的方案,根据客户需求,还可以做代码的增强。由PPIO给出参考的代码,在端侧做简单的逻辑,从而使得无SDK 的时候质量大大提升。而SDK方案,可以支持各种系统和浏览器,具备极强的兼容性。

以上是我对于边缘云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同时也和大家分享了PPIO边缘云在边缘计算领域的一些构思和核心技术,希望在一个新的万亿元级的蓝海市场中,边缘计算能成为新一轮技术升级的战略要冲,爆发出更多可能性。同时,PPIO边缘云也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以“工匠”精神保障极致用户体验,促进跨行业应用创新,赋能千行百业。

让我们一同期待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目睹这场边缘计算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吧!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