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高速增长启示录:科技巨头要走远唯有“苦练内功”

2021-12-01 20:32:28 浏览数 (1)

近日国内部分“科技巨头”因为研发投入较少、技术创新不足,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焦点,甚至引发了较大的负面舆情。

这不让人意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主创新对我国发展日益重要。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将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人对科技企业特别是领头的科技企业有了更高的期待。科技创新不只是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驱动企业展开业务创新,实际上也成为头部科技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当头部企业有这样的觉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中,我国自主科技综合实力才能持续提升,进而建成现代化强国。

实际上,国内也不乏高瞻远瞩的企业,比如一直相对低调的TCL。大环境泥沙俱下,科技巨头普遍遇到发展天花板,但TCL却实现了逆势高速增长。其在40年发展历程中多次转型,在产品、品牌、渠道等上层功课外,逐步加强智能制造、底层技术、前沿技术等“内功”修炼,如今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代表玩家之一,同时也成为在世界舞台与海外科技巨头PK的中国代表企业,堪称我国科技产业的“排头兵”。TCL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复盘其做法,对国内科技企业来说,不无启发。

大环境不景气TCL却高速增长

TCL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营收1857亿元,同比增长80.9%;实现净利润150.9亿元,同比增长337%,旗下半导体显示、光伏和半导体材料、智能终端三大核心业务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80.9%的营收增长、337%的净利润增长,在当下的科技行业绝对称得上高速增长。

更加难得的是,TCL已成立40年。1981年从惠州出发,以生产磁带起家,再发展出电话机、电视等产品线,再到后来先后挺进半导体显示和半导体材料领域,成长为实业科技巨头。如今其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其竞争的玩家除了索尼、三星、LG、创维、海信等老对手外,也有小米等新生代玩家。

40年来,TCL成功穿越了多个经济周期、踩准了多个技术浪潮,赢得了数次市场大战。跟TCL同期成立且依然在坚挺在舞台中央的玩家凤毛麟角,能够比遭遇“成长的烦恼”的科技新贵们增长更快的更是少之又少。

40岁的TCL如何成功地穿越周期?“技工贸”或者“贸工技”这样的路线选择固然重要,但决定企业命运的一定是多管齐下的手段和一以贯之的能力,手段、路线、战略等都可以学习,能力则根植于基因中,比如管理层的认知、企业的文化等等。

TCL能够成功穿越周期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拥有不断开拓“第二增长曲线”的能力。什么是第二增长曲线?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中有清晰的定义:“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以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消耗。如果能这样,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不断增长是企业常青的唯一诀窍,但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因此企业要实现不断增长,必须一边努力延长已有业务的生命周期,另一边则不断开拓出新业务。一些走向没落的昔日巨头,如诺基亚、雅虎、HTC,均是因为在老业务快速下滑前未能成功开拓出新业务增长曲线。而苹果、三星、微软、TCL们则不断开拓出新的增长曲线,进而持续增长。

TCL拥有开拓第二曲线的能力

不久前,由秦朔等撰写的《万物生生——TCL敢为40年》一书透露了TCL历史上的很多细节,揭示了TCL“开拓第二曲线”的经验。

比如半导体显示这根“曲线”。

2004年TCL成为全球最大彩电厂商,然而与此同时,全球显示技术已在逐步从显像管(CRT)转向液晶(LCD),然而当时中国企业都不具备显示面板的自主生产能力,对日韩厂商的面板高度依赖,一方面难以进一步提升技术,另一方面只能分到产业的极少利润。

为了突破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2007年TCL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自建液晶模组工厂,积累运作经验和技术能力,经过两年探索后,2009年斥资245亿建立华星光电,全面布局显示产业链上游。之所以说是艰难决定,是因为面板产业是典型的三高企业: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由于投资大、周期长、资产重,企业大举投资成则已,不成则可能满盘皆输,而当时TCL投资的245亿是其全部资产,当年集团净利润的52倍,这反映出TCL的魄力。

在这一过程,TCL不只是有看准了下重注的魄力,更有将战略落地的能力。TCL华星只用了17个月就完成了建设和投产,华星t1工厂实现“当年量产、当年盈利”。迄今为止,TCL依然是国内唯一一家战略布局半导体显示的电视巨头,TCL华星如今与京东方已成为中国显示面板的双巨头,也是世界显示产业的两张“中国名片”。

TCL华星已成为TCL的增长新曲线,它本身也在不断谋求新一轮增长。近年来半导体显示再次发生技术迁移,从LCD转向MLED(Mini/Micro LED)和OLED,早在五年前行业尚在观望时,TCL华星就开始布局MLED技术,并率先实现量产与商用,同时押注喷墨打印OLED技术,采取MLED&OLED双战略,在两大技术上建立核心优势形成双保险,基于多样化战略布局全产品线,调动生态和产业链资源,抓住下一个显示时代。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TCL华星主要产线保持满销满产,t7按计划爬坡,t10在二季度并表后收购剩余30%少数股权,持续推进业务多元化和产品结构高端化战略,效率效益行业领先。TCL华星前三季度收入为441.4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为109.7亿元,同比增长810%。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华星总营收预计将突破千亿。

再比如“半导体显示材料与光伏”这根曲线。

在重注半导体显示产业取得成功后,TCL并未停止开拓新增长曲线的步伐。2020年TCL收购半导体材料生产商中环集团,后者给半导体行业提供包括硅片在内的关键材料。国外面板巨头如三星、LG、夏普等均同时布局半导体、显示和光伏三大产业。收购中环集团后TCL成为国内首个横跨半导体、显示和光伏三大产业的玩家。

当时正值材料行业的低谷期,TCL布局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的“抄底”同样显得极具魄力。收购完成后TCL推动中环半导体进行体制改革、资本结构优化和组织升级,通过产品技术提升和产能扩充助力其提质增效,同时与半导体显示等业务协同发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前三季度,在光伏和半导体材料的双驱动下,中环半导体实现营业收入290.9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190%。从营收规模和增长速度来看,半导体材料与光伏事实上已成为TCL新的增长曲线。

新曲线的拓展,不只是给TCL带来真金白银,同时也让其“存量曲线”获得更大的增长,最初的大本营业务终端模块,也就是TCL实业,在AI x IoT战略下,同样迎来高速发展。

TCL实业围绕智屏核心,布局智能移动、连接设备及服务、互联网业务、智能家电、智慧商显等智能终端产品和服务板块,拓展环保、产业园运营等to B新兴业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4.8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长181.8%,相较于联想、小米等友商来说,成绩不俗。

在刚刚过去的11,TCL全品类成交额突破21.87亿元,同比增长36.68%,TCL智屏拿下多个线上线下全渠道第一,TCL柔风空调实现同比增速行业第一,同比增长230%。TCL冰箱洗衣机、TCL智能锁等产品均再创历史新高。

TCL终端产品的增长,不只是因为其及时转型抓住新零售渠道、懂得如何与年轻消费者沟通、不断围绕AI x IoT全场景进行产品创新,也离不开半导体显示这一“新曲线”的拉动。今年前三季度,TCL实业旗下中国香港上市子公司TCL电子智屏全球销售量1706万台,出货量市占率稳居全球前三,高端产品量子点智屏及Mini LED智屏的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76.5%及116.0%。强劲的增长正是因为其“有好屏”,依托TCL华星以及其布局的MLED&OLED双战略,TCL智屏有了一道核心竞争力,实现终端与面板协同发展。

如今,TCL旗下一共有半导体显示、光伏和半导体材料、智能终端三大核心业务,每一块业务都可以代表着一根增长曲线,三大增长引擎互相协同,每一块业务又在单独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共同推动着TCL的持续增长。

苦炼内功,坚持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

科技产业今天面临的困局,早就有人看穿。2018年底王兴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一语成谶。2019年阿里巴巴成立20年,马云宣布退休,在退休仪式的演讲中,他说:“今天的世界,正在快速地发展中,各种各样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不管你乐不乐意,它会影响每一个人。全球化的挑战,新技术引发的各种焦虑,环境的恶化……各种变化都在释放一种信号,这个信号就是一个新时代很快到来。”

这个新时代已经来临。环境在进一步恶化,科技巨头的焦虑仍在继续,他们正在以不同姿态迎接这场深刻变革。面对着一波波的惊涛骇浪,科技巨头到底应该怎么做?40年来不断穿越周期,当前正处在历史最好状态的TCL诠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坚持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

当初行业曾普遍推行“笑脸曲线”,提出者是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意思是企业应该做研发、营销等“笑脸”两端的轻资产的事,“笑脸”底部的重资产的活儿也就是制造、组装等交给别人。TCL走了一条反路,耗费巨资投入半导体显示产业,越做越重,虽然前些年吃力,现在却越走越轻松。类似的重视实业的巨头比如格力,状态都越来越好。相反,崇尚“笑脸曲线”的玩家却越来越吃力。

如今随着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不断赋能制造业,制造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制造不再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环节,反而成为决定企业效率、成本与创新的关键环节。制造业的价值正在被更多企业重视,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均在强调“制造”且是智能制造。TCL做的同样是智能制造,比如华星在全球建立多座巨大工厂,并引入智能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

在TCL华星展厅,李东生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有人问李东生,“做实业投入这么大,划算吗?”“梦想怎么算?”做实业是李东生的梦想,2018年李东生甚至对媒体表示,六十岁之后,还要永远把实业报国的情怀坚守和传承下去。做实业,对TCL来说也是正确的事情。

再比如TCL坚持布局自主核心技术。很多科技企业在贸易摩擦“缺芯”后才意识到自主技术的重要性,但TCL电子早已有这样的意识,布局半导体显示、半导体材料等自主技术,也成立了专注芯片设计的TCL摩星半导体。

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半导体材料等产业均涉及到较长的产业链,需要大量的核心技术,TCL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快速补齐。今年9月TCL发布了“旭日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超过200亿人民币,在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及材料、半导体光伏与半导体材料产业领域,通过多种途径,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TCL也将转型为创新含量更高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智能科技公司。换言之,TCL将在实业驱动外,会形成“技术 实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在前不久的DTC2021上,TCL华星则宣布未来5年将投资超过100亿到半导体显示链核心环节,全面提升中国显示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发展。“技术”,成为TCL又一个重注的领域。

道理都懂,但知易行难。不论是自主技术还是智能制造,对企业来说都是更难的事情,它们都面临着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等问题,对企业来说做这些就是苦练内功。但内功一旦练好就有深厚的内力,关键时刻可以厚积薄发,一击即中。

通过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通过坚持苦练“内功”,TCL一次次穿越周期,状态越来越好,前路越来越宽,走得越来越轻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TCL就可以停止探寻新的增长曲线,技术、产品、市场、环境、模式、对手、用户……变化是唯一不变的规律,“无限游戏”才是企业的宿命,TCL的前路依然充满艰难险阻。科技产业没有“高枕无忧”四个字,没有免死金牌,谁都可能是下一个倒下的玩家,就像马化腾说:“外面给你掌声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永远要想到,好多大公司都那么轻易并且不可预测地倒下了。”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