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P技术——linux网络处理的高速公路

2021-12-01 21:32:45 浏览数 (1)

XDP及相关技术简介

传统的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由于更加注重通用性,其网络处理存在着固有的性能瓶颈,随着10G、25G、40G、100G甚至更高速率的网卡出现,这种性能瓶颈变得更加突出,传统内核网络协议栈已经难以满足高性能网络处理的要求。

在人们想办法提升处理性能的同时,一批人抱着它不行就绕开它的思路,在2010年,开发出了DPDK内核旁路(Kernel Bypass)技术,并逐渐成为网络处理加速的一种成熟方案。然而这种方案也有自己的一些固有缺陷,且始终是独立于linux内核的,在2016年的Linux Netdev会议上,David S. Miller更是带领听众一起高呼“DPDK is not Linux”。同年,伴随着eBPF技术的成熟,Linux也终于合入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处理高速公路——XDP。

XDP全称eXpress Data Path,即快速数据路径,XDP是Linux网络处理流程中的一个eBPF钩子,能够挂载eBPF程序,它能够在网络数据包到达网卡驱动层时对其进行处理,具有非常优秀的数据面处理性能,打通了Linux网络处理的高速公路。

运行的XDP程序可以通过XDP动作码来指定驱动对网络数据包的后续动作:

• XDP_ABORTED意味着程序错误,会将数据包丢掉,与XDP_DROP不同之处在于XDP_ABORTED会用trace_xdp_exception记录错误行为。

• XDP_DROP会在网卡驱动层直接将该数据包丢掉,无需再进一步处理,也就是无需再耗费任何额外的资源。在收到DDoS攻击时,这种特性可以瓦解DDoS的根本目标——占满被攻击主机的CPU资源使得其他正常流量无法被处理,因为XDP丢包不会再动用额外的CPU资源。

• XDP_PASS会将该数据包继续送往内核的网络协议栈,和传统的处理方式一致。这也使得XDP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方便地使用传统的内核协议栈进行处理。

• XDP_TX会将该数据包从同一块网卡返回。

• XDP_REDIRECT则是将数据包重定向到其他的网卡或CPU,结合AF_XDP可以将数据包直接送往用户空间。

以上几种XDP动作码的组合,带来了多种应用可能。

XDP具有三种运行模式:

• 原生模式: 即驱动模式,在该模式下的XDP程序运行在网络驱动程序的早期路径,需要网卡驱动程序的支持,而10G及以上速率的大多数网卡基本都是支持的;

• 卸载模式: 该模式会直接将XDP程序卸载到网卡上,从而彻底释放主机CPU资源,相较于原生模式,具有更高的性能。目前支持的网卡似乎只有Netronome智能网卡。

• 通用模式: 该模式下的XDP程序运行于驱动之后的位置,无需驱动支持,但性能较差,一般用于测试。

上述提到的eBPF则是起源更早的一种技术:

1992年,BPF第一次在Berkeley实验室被提出,从名字可以看出来,最初BPF的功能就是用于包过滤的,我们平时所用的tcpdump就是基于eBPF实现的。2013年,BPF被加强,得到了eBPF,并在2014年正式并入Linux内核。通俗的来讲,eBPF提供了一种在各种内核和应用事件发生时运行一小段程序的机制。除去在XDP、TC等网络方面的应用,eBPF也用于性能监控、跟踪等多种场景。

到了2018年,Linux在4.18版本中也开通了属于自己的直达用户空间的高速公路——AF_XDP,合入了Linux内核,后续将持续对这条高速公路进行支持。AF_XDP是一种协议族(Address family),指定socket通讯类型。通过XDP程序的redirect,我们可以将报文重定向到一块指定的用户态可读写的内存队列(UMEM)中,用户态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使用AF_XDP socket即XSK去接收数据,直接访问这块内存的数据包。

使用XDP技术进行快速的包处理具有如下优势:

• 是Linux内核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架构方案,由Linux内核社区维护,如同内核的其他部分,具有稳定的API,无需修改内核,无需增加额外的软件框架。

• 使用与内核协同,而非完全内核旁路的方式。XDP可重用所有Linux上游的网络工具和驱动,能够复用内核访问硬件的安全模型。而DPDK等技术则需要使用其专属的网络和安全工具。

• 安全性。由于eBPF验证器(verifier)的存在,一些不安全的指令会被内核拒绝加载。

• 无需独占CPU资源。即便是在空负载的情况下,DPDK也需要使用忙轮询来进行收包检查,分配的CPU核永远是打满的。而XDP可以始终运行,只有在负载升高时才会开始占用CPU。同时XDP程序也是可以运行在多个CPU之上的,这进一步提高了其性能。

• 动态注入。eBPF程序可以随时重新挂载和更新。

• 无需分配巨页。

• 适用性强。高于4.8版本的内核和绝大多数高速网卡都是支持XDP的,无需专有硬件的支持。

• ……

XDP技术的使用

当前,XDP技术被OVS、Cilium、Polycube等用于网络快速路径的新选择,DPDK也做了AF_XDP PMD。

XDP程序在CPU可用来处理的最早时间点被执行,尤其适合DDoS防御、防火墙。

Cloudflare在他们的DDoS防御L4Drop中便利用了XDP,丢包规则将被转化为eBPF程序,并挂载到XDP钩子上,相比其他方案,无需用轮询独占CPU核,使用更低CPU资源的同时也能提供更加优秀的丢包性能,在云环境下,这种节省宝贵CPU资源的特性是非常吸引人的。

这种Linux的原生技术还在不断为网络处理带来新的思路。2019年,Sebastiano Miano等人使用XDP和TC钩子挂载eBPF程序实现了Linux的防火墙iptable,在规则数量提高的情况下提供相比原始iptable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性能。2021年,Yoann Ghigoff等人更是基于eBPF和XDP、TC在内核中实现了一层Memcached的缓存,达到了比DPDK内核旁路方案还要高的性能。智能网卡也开始对eBPF卸载进行了支持,将包处理进一步从网卡驱动层卸载到了网卡,释放了更多的主机CPU资源,实现更高的性能。我们常用的虚拟交换机OVS的团队也在2.12.0版本就开始对AF_XDP进行探索,在2021年SIGCOMM会议上,发表了这些年他们对于数据面的探索,将AF_XDP选型用于其数据面,解决了很多DPDK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的应用场景如负载均衡、流采样和监控……更多的可能正在被学术和工业界探索。

结 语

作为另一个操作系统巨头,微软从原先“开源公敌”变为拥抱开源、拥抱linux,也在开始拥抱eBPF,ebpf-for-windows是微软的开源项目,用于在Windows 10和Windows Server 2016及以后的版本上运行eBPF,使得开发者可以用熟悉的eBPF工具链和API进行开发。可能不久的将来,Windows也会对eBPF、XDP技术作出更多支持。

XDP技术的发展只过了几年,AF_XDP正式合入内核更是不过三年的时间,但它是Linux内核社区长期维护的技术,具有足以媲美DPDK的性能,具备多种独有的优势。待未来更多优化被合入以后,必然是一种网络处理加速的重要技术。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