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划分的思考

2021-12-28 10:43:09 浏览数 (1)

为什么

微服务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银弹,是什么原因导致必须要做微服务划分,是否有足够的动机支撑,是项目需要,还是领导的想法,公司层面是否有相应的规划。

拆分后的服务谁来维护,研发同学是否愿意参与

为什么,思考清楚了,接下来看还需要考虑怎么做

单体应用的不足

  1. 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大,难以维护。
  2. 降低开发速度,应用越大,启动时间越长。
  3. 不同模块发生资源冲突时,扩展困难。密集计算型模块与密集I/O型模块资源冲突。
  4. 可靠性难以保障,任何一个模块的bug都有可能拖垮整个服务
  5. 采用新架构或者新技术非常困难

以上是单体服务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不止于此。

微服务优点

微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下几点:

  1. 粒度小,单个服务可以紧贴业务快速迭代;
  2. 去中心化组织和部署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协同;
  3. 数据和商业逻辑受同一个服务控制,从而在商业逻辑快速变更的同时,保障数据模型的一致性;
  4. 数据和状态独立封装,保障一个业务快速演变的同时,还不污染其他业务;
  5. 服务本身的独立部署能力使得容错和容量弹性最大化;
  6. 细粒度服务发布回滚和故障响应能够有效隔离,出了问题可以迅速降级或回滚。

微服务缺点

  1. 微服务应用是分布式部署,需要考虑服务间的协作通信
  2. 微服务的数据库是分区的,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问题,强一致性的场景,还需要引入三方解决方案,推荐最终一致性。
  3. 测试一个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应用也是很复杂的任务,需要启动所有相关联的服务
  4. 微服务架构模式应用的改变将会波及多个服务。一个小需求,可能需要修改A、B、C三个服务。

划分粒度

划分微服务的粒度不仅需要考虑研发资源,还要考虑服务本身的原子性、团队大小、团队人员的稳定性、服务的高可靠性要求等等。

参考阿里的粒度:人均服务数是 1.5 个左右,建议维护一个核心服务 变更较少的服务。

划分原则

  1. 横向划分
  • 基础工具类
  • 通用服务能力
    • 独立jar
    • starter封装
  • 上下游解耦
  1. 纵向划分
  • 业务维度
  • 基础设施模块
    • MQ
    • 缓存层

衡量指标

  1. 稳定性
  2. 性能
  3. 可扩展性
  4. 可维护性

改造成本

微服务改造是持续迭代的工程,需要考虑:

  1. 机器资源,包括部署主机、数据库
  2. 运维资源,大量微服务依赖自动化部署
  3. 研发资源,需要投入研发资源迭代新需求
  4. 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
  5. 沟通成本,部分需求带来的服务间协作
  6. 数据迁移成本,老数据迁移问题
  7. 原有组织或者研发变更成本

微服务基础设施

常用的一些微服务基础设施有:

  1. 注册中心
  2. 服务间通信
  3. 熔断降级
  4. 负载均衡
  5. 配置中心
  6. 定时任务
  7. 服务监控&告警
  8. 服务间链路追踪
  9. 日志平台
  10. CI/CD
  11. 自动化测试平台

关于技术选型:

  • 【1-6】一般考虑Springcloud全家桶
  • 【7】一般是Prometheus grafana,
  • 【8】一般考虑Skywalking
  • 【9】一般是ELK
  • 【10】一般是自建或基于开源方案二次改造
  • 【11】一般自建

选型方案,最终都需要综合考虑,比如研发人员的熟悉程度,是否有足够的研发资源和价值去自研。

也可以直接上云,现在的云服务厂商基础设施都很完善。

参考

Introduction to Microservices

Microservices in Production

Microservices AntiPatterns and Pitfall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