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SI模型-概述

2022-01-05 14:28:45 浏览数 (1)

一、引言

协议:描述网络通信中“语言”规范的一组规则就是协议。

数据通信协议:决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的一组规则过着一组惯例。

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协议进行了分层设计。

分层设计的意义:

                用户服务层的模块设计可相对独立于具体的通信线路和通信硬件接口的差别

                而通信服务层的模块设计又可相对独立于具体用户的应用要求不同

二、OSI 7层模型

1974年,ISO(开放的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组织发布了OSI参考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OSI框架图

2、按照层间关系划分为两部分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是基于操作系统的。

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是基于数据通信的

3、数据流层

物理层:OSI最底层,所有数据传输的基础,比如网线,网卡。

数据链路层:OSI中从底层到上层,第一层涉及数据封装的。物理地址(MAC地址,不可改变)。网络中所有错误都是不可更正的,只能申请重新传送。

网络层:逻辑地址(IP地址,可以改变),提供路由功能,路由协议(用什么方式,正确的,快速的传递)。

传输层:提供可靠的或者不可靠的传输。TCP(保质)、UDP(保速。端口

端口:不同主机中程序和程序的链接,通过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找到主机,通过端口来确认接受数据的进程。

4、应用层

会话层:两台电脑之间通过密码的共享,第一次访问要密码,第二次访问不要密码,注销后再访问又需要密码。第一次建立会话,第二次访问会话没有断开,注销后会话断开所以需要重新建立

表示层:两台主机之间的翻译,接受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解释。

应用层:用户接口,主要是用用程序。

5、OSI封装/解封过程

应用程序产生数据“hello”

表示层以及会话层数据操作系统,对数据没有改变。

传输层根据不同的情况,增加TCP或UDP的包头,数据格式数据段

网络层增加IP包头,增加逻辑地址(IP地址),数据格式数据包(报文)

数据链路层,LLC和网络层链接紧密,属于逻辑链路控制,MAC偏重于对数据的基本传输,例如MAC地址,FCS(帧校验序列)进行校验。

物理层转换成比特流传输给对方

解封过程为封装过程逆向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