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及关键技术

2022-01-18 21:43:22 浏览数 (1)

> 要点:智能网联,座舱域,交互智能,服务智能,用户需求,空间属性,产品构架,场景引擎。

智能座舱已经成为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强风口。这里分享智能座舱的定义以及关键技术,希望能抛砖引玉,与读者共同交流。

一、从智能网联说起

智能座舱属于“智能网联汽车”重要一环,从大趋势来看,汽车智能网联时代,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以PC互联网为主,采用2G通讯,称为:Telematics 1.0阶段。汽车的智能网联主要体现在满足基础的安全要求,包括呼叫、救援等。

2010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出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讯升级为3G,开始有了数据服务。汽车的智能网联体现在线导航、娱乐以及现在依然很火热的语音交互。

2016年,4G通讯出现,智能设备更加普及,汽车开始积累数据,将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后,生成用户画像,出现“服务找人”。

前三个阶段都是汽车与移动互联网互联,即:Telematics。

2022前后,汽车可以实现与车、与人、与基础设施的互联,即:“V2X”,智能网联进入第四阶段。

特别地,基础设施作为边缘端,有一定的感知和运算能力,而车本身只需要少量的传感器,通过分布式算力(云,端,边缘),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预计到2025年,“C-ITS”协作式智能交通逐步成熟,智能交通系统建立,最终融入智慧城市。

二、从智能网联到“智能座舱”

智能网联的“网联化”,可以与当前的“电气化”结合,可以让汽车时时刻刻联网,实现全时网联,如下图所示:

智能网联全景

重点关注智能层,又划分为交互智能、服务智能、驾驶智能、数据智能四个方面,实现全域智能。

如图“智能网联全景”的上半部分,包含交互智能服务智能,都是面向人的,面向座舱域的,这就是本文重点智能座舱。

交互智能,首先车内空间里需要一个“助手”,能帮用户解决一些问题,缓解焦虑。当用户和“助手”间有了情感共鸣,助手就会成为“伴侣”,具有了知识百科和共情记忆,能感知用户状态,能管理用户健康。同时,配合着车内空间上也要有生活化的设计。

智能服务,服务于住宿饮食和社交娱乐等,这些是基于场景来驱动的,需要识别出场景,并以场景提供服务。

图“智能网联全景”的下半部分,包含了驾驶智能数据智能,主要面向驾驶域。其中数据智能,涉及到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软件定义汽车等,而无论是交互、驾驶,还是服务,本质上都需要数据,因此,数据是今天汽车产业大家公认的“金矿”。

总之,座舱的设计趋势,就是从交通工具到智能移动空间,乘坐与驾驶体验并重,逐步满足用户包含安全、舒适、社交、认同、个性化不同层次的需求,如下图所示:

其中一个很好的尝试点,就是多媒体娱乐,包含影院、车载游戏等。

进一步来说,未来座舱的空间属性包含了休憩、学习、社交、娱乐以及工作,重点是识别用户属性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下图所示:

三、智能座舱的关键技术

从包括应用体验(用户可以感知)和基础能力(用户不可感知)的两大需求出发,基于需求,对应的关键技术可以从软件硬件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软件层面,汽车的电子电气构架从分布式到中心化,软件数量不断增长,如下图所示:

硬件层面,包含了多样化的交互、传感和通讯。

交互,可以看到变多变大的显示屏,异性屏和柔性屏的出现,另外,车外交互,全息交互,AR-HUD等不断涌现市场,如下图所示:

也需要传感器融入座舱,包括指纹、人脸、虹膜、声音、气味、健康等。

操控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按键、旋钮、轨迹球,到遥感、触控、语音、振动、视线、手势,以及脑波操纵。

基于此,可以汇总出智能座舱的产品构架,这里面涉及的面很广,很难做到一家独大,很多需要不同的厂家合作。

智能座舱产品构架

车载操作系统层面,部分厂家已经从底层开发自己的系统,一般虚拟机需要对外合作,HMI由主机厂来定义。

融合感知、场景引擎、多模多屏交互框架相对来说投入的资源较多。

特别是场景引擎,是一个很大生态,包括了云平台,车载终端以及数字生态系统。

需要思考如何把搜集到的动静态数据,形成用户画像和标签,理解和智能判断出用户所处的场景,主动进行服务推荐或者响应用户主动搜索需求。

四、智能座舱五大要点

综上所述,对智能座舱进行一个总结,有以下五个要点:

  1. 不只是硬件配置的简单堆砌和升级;
  2. 需要关心并了解每一位用户;
  3. 以智能化的交互方式来提供个性化服务;
  4. 不断学习和进化升级;
  5. 营造符合使用场景的移动生活空间;

我的博客即将同步至腾讯云 社区,邀请大家一同入驻: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support-plan?invite_code=20wwkk6bo19cc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