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上云浪潮下,华为以“样板”价值突围云服务市场

2021-07-15 11:45:27 浏览数 (1)

云计算市场快速膨胀,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达到3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中国公有云市场达到193.8亿美元,同比增长达49.7%,到2024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全球占比将提升到10.5%以上。

而如此宽阔的市场中,云计算厂商的鏖战持续深化,但是,长达数年的高增长后,几个主要云计算厂商所公开的数据中,其增长似乎已经陷入瓶颈,显示市场红利似乎开始收缩。

但也有例外,历经三年迭代的华为云在2020年收入就猛增168%,正在强势抢占政企市场,以政务云为例,目前有38家国家级部委、600 各级政府使用华为云——华为云已成为政企上云首选。

而华为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势头,除了云计算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华为作为一个巨头科技企业的特殊地位和发展实践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母平台”的发展实践,影响着

云计算在政企市场的最终表现

华为云备受政企组织青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一方面,疫情驱动下,政企组织上云的需求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尤其是那些过去基于种种原因排斥上云的政企组织,例如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上云,原本就为它们提供底层数字化硬件,并且在安全等技术方面更有保障的华为自然而然成为它们的首要选择;

另一方面,特殊的国际竞争格局下,很多政企组织开启了底层软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能够提供对应的技术能力,且更能满足国家大战略的,华为云是更好的选择,而且很多投身于此的重量级软硬件技术企业本身也是华为多年的合作伙伴。

这两股趋势合流,让原本就在高速增长的华为云获得了更明显的优势,越来越多新上云的政企会倾向于选择华为云。

可以看出,华为云的这种“被选择”,与其背后的“母平台”华为紧密相关。

而事实上,从云计算行业的视角来看,所有厂商背后的“母平台”自身所拥有的业务实践,也同样对云计算的市场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排名靠前的几个云计算厂商,其背后的“母平台”往往就是数字化转型实践的代表,不能说它们输出云计算服务和能力就一定是对自身实践的一种复制,但起码,“母平台”们的数字化变革以及商业实践,会或多或少影响着云计算对外输出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如果不恰当地套用流行词,是“眼界”、“格局”上限的不同。

业界常常会对不同云计算厂商有一个调性上的区分,XX云喜欢堆积功能搞价格战,XX云喜欢搞C端连接,而这些根本上也来源于它们背后的“母平台”的状况,其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云计算能做多深、走多远、能给政企提供什么价值,可能一开始就注定了。

这应当成为、也在成为政企选择云计算平台的重要参考标准。

2

华为已经成为政企数字化转型

发展的借鉴“样板”?

回过头来看,可以这样认为,当一个云计算背后的“母平台”自身发展越是表现出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样板”价值,云计算就越值得被选择,甚至成为“首选”,因此,华为在数字化转型乃至企业整体发展中的表现,毫无疑问正在对华为云的市场开拓起到重要作用,让华为云获得更多“先天优势”。

而总结起来,华为的发展主要在两个层面表现出对政企组织的借鉴价值。

1、华为自身的数字化实践——大体量的复杂组织变革

既然是上云,最直接相关的当然是数字化实践,而华为作为科技巨头,其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其实就可以看作大体量的复杂组织变革的典型代表。

在2010年前后,华为的客户大多数都是全球TOP50的运营商,低频高价值交易占据主导,这使得内部数字化的需求并不大,而随着2010年前后华为从运营商业务扩展到企业业务等新业务形态,华为这个“非原生数字企业”不得不开始寻求数字化的加持,来支撑集团业务更好地运行。

彼时,华为面临服务对象复杂(供应商、渠道、企业与消费者、员工等等)、全球化布局(190多个国家十几万员工协同)、系统复杂(上千个应用和全球多个数据中心)等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为此特地在2016年启动了集团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行动。

而此次集团层面的战略变革,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华为要在未来赋能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以“自己的降落伞自己先跳”为要求,要做成整个行业的标杆。

最终,华为规划了一个包含转意识(从业务出发)、转组织(流程与组织变革)、转文化(建立共享机制打破部门墙)、转方法(注重数据等)、转模式(整体化的IT架构)在内的数字化转型蓝图,并最终完成流程标准全方位优化、组织全面挑战适配、IT有效承载的数字化转型过程。

通过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华为的数字化转型对内充分提升了运营效率,对外有效提升了用户/客户体验。

有这样的数字化实践支撑,华为云推动政企数字化变革的能力同样值得期待。

2、华为自身的经营实践——政企转型升级的多要素全面统筹

除了数字化变革,华为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成功实践,也对政企组织颇有借鉴意义,它们也间接推动华为云获得更深厚的发展底蕴,从而更能够获得政企的关注和选择。

具体来说,华为的经历表达了一个政企转型升级应有的多方面要素:

基础创新:根本的竞争力再强调也不为过

华为一直十分注重基础创新,领先全球的技术能力,来自华为一直以来在底层基础技术上的长期投入,为华为在全球范围内获取了难以撼动的优势。现在,华为的云计算也在输出这种基础创新带来的价值,例如超前行业的云原生、数据湖等。

任何政企组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都应该思考如何在组织和行业发展的最底层进行相应的投入,来为组织获得持续和根本的竞争力,华为展示了长期坚持投入带来的积极结果,也表达了会在云计算领域不断强化底层技术能力的决心。

人才培养,长线布局才有持续创新能力

华为的人才政策、人才培养方式一直为业界所津津乐道,无论是层出不穷的“将才”,还是常常涌现出的“铁军”,都表达了一个庞大组织绵延的创新力与冲劲。

人才培养是一件长期的事,对政企组织来说,华为的实践表明,只有在关注技术与业务的同时进行人才建设,组织才能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还能保持活力,去迎接各种挑战。

超前谋局,业务发展始终储备“下一招”

不久前华为早已开始6G研发的消息刷爆网络,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华为每一代通信技术的开发,都早早提前于市场趋势。超前谋局,让华为在市场竞争中始终有“下一招”,能够在新的机遇窗口快速占据先机,立足制高点。

政企的发展也是如此,短线利益固然要考虑和争取,面向未来拿出一些超前思维同样必要,反之,不能够提前为下个阶段进行谋局,最终被淘汰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序管理,组织协同才能让业务创新更好落地

作为一个航母级企业,华为内部的管理十分复杂,能够将企业“管好”、有效运行就已经十分不易,况且还要创造如此多的领先,并在外部压力之上更好地应对,可见华为内部的组织协同已经到了十分高效的地步。

任正非曾经对华为内部管理提出了著名的“熵减”概念,即减少无序和混乱,让组织的不断成长可以同时伴随效率提升,这种组织管理理念对很多大型政企组织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只有更好地实现这样的组织协同,才能让那些业务创新与探索更好地落地。

以上每一点,对政企来说既是借鉴,也代表一种挑战,而华为做到了全面践行,其中许多内容,还有借华为云向政企组织输出的可能,这使得华为云更值得被政企组织所选择。

3

利益协同、共同成长,

才是政企数字化的未来主旋律

可以看到,在加速向政企业务进军的这些年,华为一直坚守数字化理念并不断深化,这种理念也通过云计算等输出形式,最终成为政企客户的理念。共同的理念认同,已经成为华为政企业务、华为云对外合作的基石之一,在共同理念下合作与成长而不是简单的“商务合作”,是华为云在开展业务、进击市场过程中与友商所不同的独特姿势。

“打铁还需自身硬”,华为的实践给政企组织带去借鉴,华为云成为政企上云首选,这同样可以看作“共同成长”的一种表现,通过自我成功来彰显云计算的价值,而不是只有对云计算本身能力的展示。

可以料想的是,华为在未来将一边努力发展自己,一边通过华为云这样的纽带带动政企组织以类似的步伐前行,而这种做法,将推动利益协同下的共同成长成为政企云市场上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云的“首选”地位也将进一步坐实。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