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文摘出品
作者:Caleb
1997年9月21日,山东聊城,郭刚堂儿子郭新振在家门口被拐走,郭刚堂由此踏上漫漫寻子路。
那年,郭新振仅有2岁5个月零17天。
2015年3月20日,改编自郭刚堂亲身经历的电影《失孤》上映,也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这位骑着摩托车寻子的父亲。
那年,郭刚堂已骑行将近40万公里,报废了10辆摩托车,一天最多曾骑过720多公里路。
电影《失孤》剧照,有网友发现,剧照中的电话号码是可以打通的。
2021年7月11日,寻子将满24年之际,51岁的郭刚堂终于和儿子重聚。
现场视频中,郭刚堂与妻子抱着郭新振失声痛哭,反复说到,“我的宝贝啊,你可回来了”,郭新振用普通话安慰父母说,“儿子已经回来了,您不要再哭了”。
7月1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了这起案件详情,并介绍查找被拐失踪儿童专项行动“团圆行动”的开展情况。
据了解,当年拐卖郭新振的为一对情侣,女子唐某是山东人,男子呼某是河南人,拐卖的目的则是图财。拐卖当天,二人旅行至山东聊城,唐某外出寻找作案目标,将在家门口独自玩耍的郭新振抱走,在长途汽车站与呼某会合,搭上开往河南的班车。
父子一别,就是24年。
身体特征 DNA对比,郭刚堂寻子之路终画句号
“孩子的左脚的脚面和小脚趾之间,有一块烫疤,像黄豆粒大小。十个手指只有‘簸箕’,没有斗。”
2000年,DNA技术刚开始应用于打拐工作时,山东公安及时采集了郭刚堂夫妇的DNA信息入库。随着技术发展,公安多次补充完善DNA数据,但由于郭新振之前从未被采集过DNA信息,所以多年来一直未能比中。
如今,如果按照正确的流程,孩子走丢后,父母可以立即通过公安机关,将血样数据上传DNA数据库,一旦发现有来源不明或者疑似拐卖的孩子,便可以进行DNA结果对比,从而确认孩子的身份。
唯一可以利用的,就只剩下郭刚堂一直在嘴边念念的两个身体特征,而其余外貌特征都将随着成长出现较大的变化。
6月,在公安部组织的集中比对会战期间,专家们运用最新比对查找手段,在河南发现疑似郭新振的线索。随即,河南公安机关采集了相关人员DNA信息进行复核检验,确认该人即为郭新振。
河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政委张景泰介绍,在锁定疑似郭新振的人之后,公安部指令河南刑侦部门立即采集一名本地居民的血样,检验DNA信息并录入“打拐DNA系统”,成功与郭刚堂夫妇比中。
由此,郭刚堂的寻子之路才画下句号。
根据介绍,郭新振被拐后来到河南安阳林州生活,现在是一名老师。目前,郭新振决定继续留在养父母身边,“养父母年纪比较大了,对我有养育之恩,也需要人照顾”。
他同时表示,自己的工作还在河南,以后还是想留在那边,但是自己假期多,会经常回来看看。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童碧山表示,5月11日至6月11日,公安部运用刑事技术手段破积案、抓嫌犯、查找失踪被拐儿童,经过一个月比对会战发现的线索,已找回失踪被拐儿童718名、抓获拐卖儿童逃犯8名。
据介绍,这次比对会战公安部从全国公安机关抽调刑事技术专家69名,同时广泛收集了失踪被拐儿童和父母的照片、DNA等信息。
“打拐DNA系统”也升级改造,公安还研发了“团圆行动技术比对会战平台”,实现父母身份信息核实、疑似被拐人员情况核查、工作指令上传下达、行动战果复核统计等专项工作。
接入25个移动平台,“团圆”系统找回率达98.1%
在本次案件中,“团圆”系统立下不小功劳。
2016年5月11日,微博账号@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正式开通,并表示,“将通过这个微博……为失踪儿童家庭实现‘团圆’梦想”。
5月15日,在阿里的技术支持下,“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正式上线,用于全国一线打拐民警及时上报各地儿童失踪信息。这个平台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团圆”系统。
“团圆”不止是一个微博账号,微博、高德地图、支付宝、淘宝等25家移动平台都接入了该系统。
孩子失踪后,家长应立即带上孩子的照片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并提供孩子姓名、性别、身高、年龄、失踪时的穿着、地点、时间等,越详细越好。
提供信息后,可以要求派出所立即联系当地打拐民警,第一时间将孩子的信息上传“团圆”系统。因为“团圆”系统只有专门负责打击拐卖人口犯罪行为的6000多名民警打拐民警,可以登陆,上传信息。
信息上传后,APP会以小时为单位,每失踪1小时推送半径放大100公里,丢失3小时以上,方圆500公里的设备都将收到推送消息。
比如,北京的孩子丢失后,天津的群众就已经收到信息推送了,在推送里,丢失孩子的姓名、年龄、照片、丢失时的情况以及负责的民警都将清楚地展示。
除了普通人之外,饿了么旗下300多万外卖骑手的手机,出租车司机、快递员、环卫工人等也都接入了“团圆”系统,帮助留意走失的孩子。
截至2021年3月,“团圆”系统共发布了4722条儿童失踪信息,找回率达到98.1%。
打拐平台逐渐涌现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打拐平台涌现。
比如“普家寻亲”,这个由普嘉逸环联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打造的“普家融合安全卫士”已经上线运营。
“普家寻亲”主要主要是运用到了DNA检测和AI人脸识别,致力于解决儿童和老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意外走失、疾病和教育等问题。
DNA监测数据库主要源于公安部所创建的DNA数据库的信息,在普家寻亲平台上提交DNA信息后,可以直接提交至DNA数据库进行对比。
同时,根据警方透露,平台主要利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为Deepface,不仅对模糊图像有增强,还增加了跨年龄识别和抗干扰识别。当用户为家人提前预存人脸信息,一旦发生走失情况,即可使用人脸识别功能,打开微信小程序对疑似走失人员进行拍摄,系统会自动进行对比。
去年5月,时隔32年,李静芝终于见到了她被拐走的儿子嘉嘉。这便是要归功于“普家寻亲”系统。
除了我国的“团圆”系统之外,美国也有类似的设计。
与“团圆”系统不同的是,为了避免“狼来了”发生,这个名叫AMBER Alert的系统有着十分严格的发布警戒标准线。根据美国司法部,司法机构必须确认绑架确实发生、儿童必须有受到重伤或死亡的危险、必须要有绑架儿童、嫌犯或绑架嫌犯车辆的详细描述数据、被绑架者必须是17岁及以下的儿童。
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会看到更少的拐卖新闻,更多的亲子重聚。
相关报道:
https://mp.weixin.qq.com/s/5fUCtAuRNXjLb5o6DvjfDg
https://www.ifanr.com/app/1238717
http://news.stnn.cc/china/2021/0713/8776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