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龄程序员,大厂并没那么香!

2021-07-30 10:40:03 浏览数 (2)

上篇分享了一位30年编程经验的技术大佬,为什么选择离开google的几点原因。(作为大龄程序员,我为什么离开大厂?)

他有提到“因为保守”、“因为涉及风险”,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今天接着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位老哥觉得google变得“自大”了。这也是他花了多年时间才明白的,一个组织就算是由很多谦逊的人组成,也并不妨碍它变成一个“自大”的公司。。。

在他看来,当一家公司取得与Google一样的巨大成功时,就有可能陷入一种自我满足并且觉得自己“无敌”的困境中。

过于自满、不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战略决策落后...这些并发症就会接踵而至。

尽管老哥很喜欢和Google的同事相处,因为这些人都是拔尖的,聪明且谦逊,但公司整体的策略在他看来并不是很认同...

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Google得益于自己的平台优势,把一些不太好用的产品强加给用户(他举例Google ),推出了一些用户反馈不太好的产品(他举例Allo),下架大家喜欢的服务产品(他举例 阅读器),推出对市场造成竞争且不兼容框架的API(他举例 gRPC和REST)等等。

在他看来,Google近十年来的创新尝试都挺迷惑的,而且少有带来巨大成功的产品。他觉得这让很多Google内部员工略失望。

以用户为中心,会走得更远

还有最后一点原因,就是他觉得Google已经变成以竞争对手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

undefined

尽管Google秉承着“不作恶”的原则,也确实做了很多对用户有利的事。在Google内部还有句标语,大意是”以用户为中心,其他都会纷至沓来”。

不过在这位老哥看来,这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内部的机制并没有按此执行。倒不是说google不在乎,问题在于,员工激励机制和“以用户为中心”关联太弱。

举个例子, 很多公司的很多部门的kpi是营收。长期来看,做好用户体验,是一个产品实现盈利的基本,但公司可等不及,短时间内就要看到工作成效。

但产品体验是一件周期很长的事情,并不能一蹴而就。这也就导致了各部门都去追求短期利益,都每天想着怎么把现有的用户尽快收割..因为这和他们的绩效/年终奖直接相关。

于是员工们想出了一套看起来“完美又简单”的产品创新方法。先模仿再创新。

竞争对手有啥好东西,马上抄过来,不用耗费很长的创新周期,又被竞对验证过,上哪去找这种好事?这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公司没有“DNA创新”。

这位老哥举了几个模仿的例子,比如Google (Facebook),Google Cloud(AWS),Google Home(Amazon Echo),Allo(WhatsApp),Android Instant应用程式(Facebook,微信),Google助理(Apple / Siri)等等。

不过作为google前员工,这老哥还是给老东家说了点好话,google还是有很多创新的好用的产品的。

比如Cloud Spanner,BigQuery,TensorFlow,Waymo等都经历了很多次的迭代创新。这其中是有壁垒的,其他公司要想在这几方面赶上google,需要一定时间。

总的来说,老哥觉得在google工作已经没有刚入职那几年那么有激情了。做出的很多产品,被淘汰、被否决。尽管还想在大厂里再冲一把,但已经有心无力了。

到这里也差不多说完了这位老哥的故事,大家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内卷时代”,大厂员工都是一颗颗螺丝钉,但每个人又都不甘心做螺丝钉,大家看到了大厂的通病,一边骂它,又一遍哭着熬夜准备面试就为了占个大厂的坑位。。。

我很喜欢一句话:“You were born an original,don't die a copy.”

作为一个中年程序员,我也希望能在自己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带着恣意的想法和姿态。希望你们也是。

大家好,我是程序员老王。 年薪百万老码农,待过一线大厂创过业,带过团队,目前专注于一线技术。 分享程序员进阶路上的点滴,帮助大家提升认知,升职加薪。

0 人点赞